老铁们,此事难以置信,一家小餐馆六月销售额达十六万,老板算账时大吃一惊——不仅没赚到钱,还亏损了一万多元,她把账目公布于众,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平台抽走三万八千元,其中包含对顾客的补贴,配送员拿走两万,自己辛苦付出却成了替罪羊。评论区争论激烈:有人指责平台过分盘剥,有人批评商家缺乏管理,也有骑手抱怨辛苦劳作却收入微薄。这笔账究竟如何清算?今日咱们就深入探讨,外卖行业的盈利分配,究竟怎样才算公平合理?
一、16 万流水的 “血泪账单”:钱到底去哪了?
咱们跟着她的账单一笔笔算:
台面开销:基础服务费8409元占营收5.2%,物流成本20919元占12.9%,参与平台优惠活动商家需承担补贴30452元占18.8%。上述三项合计59780元,直接占到了总销售额的36.9%。
隐藏的费用包括:两处铺面的月度租赁费,工作人员的薪酬,以及水电气燃料等开销,另外,不变的开销也有将近三四万元。
食材费用较高,猪肉、青菜、大米等,折算一半,总共是 7.8 万元。
最后计算:162000元减去59000元,再减去34000元,再减去79000元,等于-10000元。店长看着账单伤心落泪,每天从上午9点干到凌晨1点,11名员工轮流工作,最终却要给平台付出成本,还亏本了钱。
更让人难过的是,这个月送单员从她那里拿到 2 万元,平均每份 5 元,这个数额超过了叶瑶自己的收益。有送单员在留言区反驳说:“我们每天要跑 12 个小时,出事概率是常人的三倍,每单 5 元还要扣除保险费,你觉得这能赚多少?”
二、平台抽成的 “猫腻”:说好的 6%,怎么变成 36%?
叶瑶的消费清单上,最令人费解的部分是网站收取的提成比例,按说承诺的是“起始费用为百分六”,结果却扣除了百分之三十六点九,这笔差额的来由究竟是什么?
(一)“明低暗高” 的抽成套路
美团和饿了么收取的初始服务费率大约在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八之间,这个数字并非真实情况的全部,仅仅是一种误导性表达,商家真正需要承担的费用涵盖了更多方面,具体包括:
平台经常举办“神券节”“超级周末”等活动,商家若不参与将失去流量,参与则需承担多数补贴费用。叶瑶推出“满 38 减 18”优惠,平台仅补贴 7 元,其余 11 元由商家自行承担,导致每单利润减少 30%。
(二)对比实体店:外卖成了 “赔本赚吆喝”
另一家铺面堂食每月营业额达 8 万元,减去租金和员工薪酬后仍能盈利 1.2 万元。为何外卖业务收入 16 万元反而亏损?由于堂食无需支付平台分成,也无需承担宣传开支和促销费用,顾客点两道菜就能获取 30%至 40%的利润,而外卖为了促成满减活动,顾客点三道菜经营者反而要承担亏损。
三、利润分配的 “罗生门”:到底谁在占便宜?
这事儿最有意思的是各方都觉得自己亏:
(一)商家:我是 “冤大头”
如果取消硬性规定,可以赚到三万元,我们并非不愿意给顾客优惠,只是平台把所有费用都转嫁到商家身上,实在难以承受。
中小商家处境更加艰难:大型连锁企业凭借规模优势降低成本,并且能够与平台协商佣金返还,但小型店铺只能遭受统一对待。2025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外卖行业中,连锁企业有68%实现盈利,而独立小店只有29%能够盈利。
(二)骑手:我们是 “工具人”
骑手小王做了个计算,每天要完成五十次配送,每次配送能获得五块钱的收入,这样一个月下来总收入是七千五百元,不过需要从收入中扣除三百元用来购买保险,再扣除二百元作为车辆损耗的补偿,最后他实际能拿到手的钱是六千八百元。
配送员获利与订单总额关联,但提成额度不变。商户交易量大,配送员收益高,不过所有风险均由其自行承担。
(三)平台:我们也 “不容易”
美团公布的财务数据表明,今年第一季度外卖业务的盈利水平为二十一百分比,这个数值并不突出,然而网络用户注意到,该平台实际上将开支负担转移给了商业经营者和配送人员,
运费增加了三分之一,但送快递的人到手钱数仅多了五分之一,那差额都用到哪里去了?
推广费收入一年涨 45%,但流量分配越来越不公平。
(四)消费者:便宜没好货?
我们一般消费者总以为网上订餐很便宜,不过商家为了压缩开销,已经把排骨的分量从三两削减到两两,把新鲜的蔬菜换成冷冻的了。如果继续这样,不是提高价格引来顾客抱怨,就是降低品质损害自己的声誉。
四、破局的关键:这蛋糕该怎么分才合理?
老铁们,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咱们来聊聊可能的解法:
(一)平台该让步吗?
建议一:底薪提成,加上送货成本,再添活动奖励,整体提成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二十。可以借鉴京东外卖刚开始运营时的方案,商户们给出的评价都挺好的。
推广费用应当公开透明,不允许存在免费却限制流量的做法。可以借鉴抖音的成功经验,依靠良好的声誉和自然产生的访问量同样能够获得广泛传播。
(二)商家该自救吗?
方法一:开设“外卖特别组合”,选用剩余食材制作优惠菜品,费用减少百分之二十。四川成都某家酱菜铺子就是运用这个方法,使得送餐收益从十分之一提升至四分之一。
方法二:促使客户添加个人账号,建立专属客户群,以此规避平台交易手续费,不过平台一旦察觉,可能会暂停账号服务,存在较大隐患。
(三)我们食客该怎么做?
不要只关注折扣优惠,有时候选择那些不参与促销的店铺,菜品质量可能更值得信赖。
少给差评,商家为了冲评分,可能会牺牲食材品质。
五、结语:别让外卖变成 “谁都不赚钱” 的死局
平台借助用户量坐享其成,商家在收支间苦苦支撑,配送员拼命赚取微薄报酬,顾客表面上获得优惠,实际上或许会得到质量更劣的商品。
各位朋友,你们认为这笔收益怎样分配才算公平?是平台需要减少抽取的比例,还是商家应该更加节俭,抑或是消费者需要多支付一些费用?大家在评论区热烈讨论吧,也许你们的一番见解,就能推动这个领域向更佳的方向发展!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