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收入仅有数千元,这是许多普通劳动者评价成都时最常提及的观点,这种现象并非成都独有,而是城市生活的普遍写照,折射出大多数人在都市中的真实境况,真正令人感到无力的,是微薄的收入,试问哪个地方不会让人觉得消费压力巨大,除去住所费用,还有日常开销和交通支出,这些基本生存成本,即便是在大城市,这样的薪水也难以支撑起对未来的憧憬我也经历过,在成都寻找工作机会时,要么就是保险行业的推销工作,要么就是房产中介的售卖工作,再不然就是接听销售电话的工作,除此之外,要么就是汽车行业的推销工作,要么就是酒类产品的销售工作。网友们戏称,成都除了销售性质的机构,就是那些伪装成科技公司的销售机构,言下之意是成都根本没有真正好的工作机会。
关于工作
这真的如此吗?事实上,这仅是部分人的情况,他们并不清楚,并非成都缺乏优质岗位,而是个人能力仅能适应此类环境。多数学生大学所学专业平平,缺乏专业技能,仅获得一张学历证明。毕业后同样没有特殊竞争力,仅剩年轻和体力可供利用。根据2021年中国主要城市薪资数据,成都的平均收入达到八千元。这个数据或许并不精确,不过仍可提供一些参考,许多人毕业于著名学府,主要在互联网、金融或高科技行业工作,他们在成都的生活状态如何呢,相比之下,那些从事行政或销售工作的人,通常只能拿到基本工资,月薪三四千元是普遍现象,毕竟平均数需要有人来支撑。
若缺乏文凭,但掌握一门手艺也行,我熟识不少亲戚在蓉城从事装修行业已有二十年,其中一对夫妇在蓉城每日工作能赚取四五百元,他们二人技艺精湛,多年前便已用积蓄购置了两处房产。只要具备专长,当前的市场能够提供你所期盼的收益。如今竞争激烈,我观新闻,得知成都几名大学生,苦于未能觅得称心工作,遂结伴创办了一家家政企业,提供上门清洁服务,他们较之普通保洁人员,具备诸多长处:大学生从事保洁,更能承受压力,甘于辛劳,体格强健,且年纪轻轻外貌俊朗,因此业务相当兴隆,在大都市,只要肯努力,仍有许多发展之途。
说实话,很多大学生,带着大学生的虚名,既不是顶尖学府,专业也不出色,既不愿钻研,也不求上进,自认是难得的人才,怀才被埋没,是成都亏欠了他。只想在体面的办公场所,喝咖啡,享受冷气,每天早上九点上班,晚上五点下班,周末休息两天,表面看似自由,从事着任何人都能胜任的工作,每月收入三四千元,却不停地抱怨。成都有句歌词道出了困境中的抉择,生活不易,女性尚可勉强维持生计,男性却要为居所与姻缘奔波,即便收入达标,重担依然如山。近年来,这座城市吸引了众多大学毕业生,本地学子与外地精英同场竞技,就业市场愈发激烈。必须明白,2021年成都,作为主要城市,大学生数量位居第四位,然而GDP总量仅排到第八位。成都高校林立,不乏几所顶尖学府,大学生资源极其丰富,甚至出现人才外流现象。本地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原本就有限,缺乏足够竞争力的情况下,许多人只能获得并不理想的薪资待遇。
关于消费
成都是国内茶馆分布最广的地方,这一点无需多言。另有一组统计资料或许你尚未了解,成都同样是中国酒馆数量最多的城市,而且是独占鳌头,并非仅仅名列前茅。这两项特征,足以彰显这座城市的从容不迫与活力四射吧。年轻人聚集之地,消费自然活跃。因此为你呈现成都适合消费的风貌。我愿意将部分成就,感谢2017年赵雷演唱的《成都》,"令我伤心落泪的,不止昨晚喝的酒",歌曲中未唱出的后半句,以及昨晚支付的酒资。
我在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工作了整整一年,在成都这样的二线城市则生活了十多年以上,或许因此对某些事情还是有一些略微的想法。
我2009年前往成都求学,到了2011年通过学校招聘进入深圳工作过一段时间,当时我是众多大学专业普通、学校也普通的毕业生中的一员,成都当地企业提供的起薪大多为2500元,而深圳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1000元,我之所以选择去大城市闯荡,主要是想亲眼见识一下,实际上在龙岗区,一碗面条的价格大约是10元,一份炒饭是12元,相比之下,成都那时候吃一碗面大概只需8元。日常开销无非就是吃穿用度以及休闲活动,实际上在规模宏大的都市,只要不去中心区域,商业区,费用并不会相差很多,通常的支出,吃一碗面条大约十几元,朋友聚会吃顿饭人均七十到八十元,几乎所有城市的消费水平都差不多。因此,如果说成都只适合花费,那么他很可能没有在其他城市工作过。同等工作职位,在大都市的薪资确实更优厚些,然而租赁房屋以及日常消费的花费,几乎将这部分收入优势完全平衡掉了,反而让你承受着更沉重的负担。
作为生活稳定的住所,价格差异非常明显,那个时期的龙岗房价大约两万元,成都则只有五千多元,前者是后者的四倍还多,从这个角度看,深圳或许更适合生活开销。现在深圳房价已经涨到七万元,成都的平均价格在一点六万元,两者之间的差距依然接近四倍。成都大致月收入六千元,深圳则在一万上下,两者相差四千元,大约是成都的两倍,考虑到进账和支出,这样的收入水平在成都能让人感觉比较满足。
成都近年进步神速,堪称能和北上广比肩的青年才俊聚集地,善于宣传推广,富有独特魅力,工作之余亦可享受丰富多彩的日常。
看向未来
我从头到尾见证了成都这十几年来的变化,我08年去成都上学时,三环路还比较狭窄,二环路两侧还有农田。现在二环路已经建成了高架桥,三环路变成了双向八车道的宽阔道路,外围还配备了四车道的辅路,总共是双向十六车道。周围的房屋也从破败不堪的状态,变成了如今林立的高楼大厦。早先似乎仅存在三圈概念,如今你清楚成都已成为全国首个规划七圈的都市了吗,啊~~七圈~~,比六圈多一圈。成都当前以科技,金融,旅游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与重庆携手,共同规划西南两大核心城市,致力于构建成渝经济联合体。届时,成都将能创造更多工作机会,并给予更优厚的薪酬福利。成都还倾力建设公园型城市,打造宜人居住环境。
假如你依然觉得,成都,仅仅是个适合花钱而非赚钱的地方。那么我只能提醒你,应当着力增强自己的职业能力,届时或许不是成都无法容纳你,而是你难以适应成都。当今社会,若不主动进取便是落后,唯有持续进步才能维持现状,唯有奋力奔跑才有机遇。所有城市都在积极进步,因此你必须更加勤奋地努力,才有可能站稳脚跟。我们那批人毕业至今,十多年光阴流转,如今留在成都的大概有一半,其余多数回到家乡县城谋生,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家乡的发展同样意义重大,只是他们许多人跟这些网友一样,觉得成都不适合自己,长此以往,可选择的余地会越来越窄,即便退回三线四线城市,或者回到老家,也会觉得消费环境更宜人,但赚钱的机会却更少。
成长需要立足个人基础,思考如何改进才能消除困扰。所求之物,必须衡量对这座城市的贡献程度。最终,一位在蓉城居住十年的异乡人称赞此地,成都有佳丽,有美味,有乐事,有前景,是既能从业,也宜居住的都会。诚邀您,来成都的街巷逛一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