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职的辅导员,我参与了教育部在华南师范大学设立的这个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所组织的,针对广东省普通高校第49期政治教育骨干以及XX年度新入职辅导员的专项培训活动。一周培训期间,包含基础课程和户外活动,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与职业发展、学生心理调适方法、科研技能提升、专业成长路径、文书撰写技巧,以及新阶段大学生就业指导、党支部工作、奖助贷政策实施、学生干部选拔培养,还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教育研究的关键议题,都进行了深入学习和热烈讨论。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大学里负责学生事务的老师的工作性质有了更周全更明确的了解,同时感受到了同事们互相帮助、努力工作的精神实质,这些收获对于我日后更好地履行职责具有非常关键的参考意义。现在,我就说说这次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专注于自身岗位,提升认识水平,在培训期间,经由陈岸涛、许国彬、曾汉君等专家就新时代学子特性及教育方法探讨、学生职业规划指导、高校基层党支部构建以及奖助学金事务管理等议题进行授课,同时与同行们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对自身职责有了更为透彻的认识和领会。辅导员职责重大,他们不仅负责监督学生的日常规范,还扮演着人生导师和方向指引的角色,同时也是政治思想教育的中坚力量。因此,辅导员必须坚守岗位,深入理解自身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这就需要辅导员持续关注当前中国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大学生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的新变化和新趋势,主动深入学生中间并努力成为其中一员,及时更新学生工作的方式、内容、形式和态度,秉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进步的原则,敢于尝试新方法,不固守旧模式,不原地踏步,从而帮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身心状态得到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为高校学生工作开辟新的道路。二、服务意识时刻不忘 工作不断推陈出新 高校辅导员如何才能有效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工作,张海波教授在讲话中明确指出,需要借助服务意识来体现辅导员应有的核心能力。具体来说,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乐观进取的精神状态,激发他们对于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望,增强他们开拓创新的内在动力,以及培养他们服务社会的自觉担当。需要研究新时代特别是90后学子职业发展的新途径、新观念,要擅长开展精准化的政治引导,例如针对思想偏激、心理抗压能力弱、经济或学业遇到阻碍的学生群体,这些人群必须得到重点关注。辅导员应当努力实现多方面职责,包括引领学生方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规范他们的行为,排解他们的心理困扰,并指导他们顺利就业;同时,辅导员需要勤于思考,擅长策划趣味横生的校园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与热情。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行班级会议,会议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别,包括处理日常事务的、围绕特定话题的、进行思想引导的、带有娱乐性质的、遵循固定程序的以及利用课余时间的会议,会议地点可以灵活选择,需要用心去发掘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以便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并承担起策划的责任;此外,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应当真诚地打动学生。可以尝试在新生入学时引导他们制定大学四年的发展蓝图和分步实施计划,需要高度重视此类引导工作,确保措施周全、立场正确、担当尽责,努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提升业务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辅导员的工作任务繁重,常常导致我们过于关注学生的日常管理,而忽略了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培养,心理健康维护以及职业规划指导等方面的工作,董锦红和穆林教授的深刻报告,让人意识到当前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出现了显著转变。不能继续沿用过去那种简单且强硬的方式,无视大学生思维模式的新变化,需要确立“以人为核心”的育人观念,开发新的途径,遵循教育对象的身心成长规律,珍视学生的个性,将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与教育管理措施相结合;运用当前的政治教育手段,契合大学生的学业状况,契合他们的生活经历,契合他们的社交活动,契合他们关注的社会议题,注重实践锻炼,改进管理方式,借助多种途径,间接地影响和培育大学生。从这方面来说,心理辅导旨在塑造普通人,促使大学生转变为普通人,而政治引导则是培育完人,使大学生成为品德卓越者,这两者关联紧密,在整体框架中,心理辅导构成了政治引导的根基。黄建榕教授主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程,让我对当前大学生心理状况有了系统性的了解和把握,这些内容对于我未来如何精准地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四、明确奋斗目标 精心制定计划 正如刘海春教授所言,辅导员将引导学生成长视为毕生追求,这项事业通过持续实践铸就了高校政治教育的辉煌。基于这一认识,今后工作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设定努力方向并持续付出:首先需要充实自身在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领域的理论素养。借助书籍和网络拓宽知识来源,在平时工作中,经常向经验丰富的老辅导员寻求指导,并且参照学生的具体状况,增强自己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难题的整体水平;还要擅长观察和思考,迅速归纳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工作期间,指导老师需要明确主要任务,经常留意、深入分析,掌握学生各方面情况,使常规工作富有预见性,这样就能提升指导老师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同时,要构建顺畅的师生沟通途径。借助现代传播途径,运用手机短讯、电子信函、即时通讯软件、社交平台等渠道,沟通学生思想动态,互通教育实践心得,同时通过班级会议、策划校园文体活动等形式,密切与青年学子互动,拉近彼此空间,积极关怀、融洽相处,常与他们深入交流、真诚相待,期望能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和人生引路人。有人认为高校辅导员是基层岗位中最辛苦的,但我认为它也是充满活力的岗位之一。我会努力成为教学与学生管理间的桥梁,认真负责政治引导、就业辅导、党团活动等事务,凭借出色且富有成果的工作,实现从研究生到高校辅导员的转变。
正文
辅导员岗前培训:自我总结与成长感悟
此篇文章发布距今已超过4天,您需要注意文章的内容或图片是否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