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度关注孩子教育的现象普遍时,众多家长因此深陷担忧的困境,对孩子日常的学业与生活事务费尽心力。
报名各类补习机构,不断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完全承担孩子所有事务……
然而,这种过度的投入和干预,常常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反而使孩子产生了抵触情绪,亲子关系也因此变得不和睦。
其实,真正厉害的父母,往往都在“有效躺平”。
“有效躺平”,是不过度干预孩子的成长
有些父母总是担心孩子这做不好、那做不好,于是事事都要插手。
孩子做功课,旁边总有人密切注视,稍有差错立刻纠正;孩子与同伴嬉戏,也需不断留意,唯恐孩子吃亏。
这种过度的干预,会让孩子失去自主探索和学习的机会。
知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言:要让孩子思维得以释放,从而能够思考;要让孩子双手得以释放,从而能够实践;要让孩子眼睛得以释放,从而能够观察;要让孩子嘴巴得以释放,从而能够表达。
打开孩子的活动场所,让他们到户外和社区中获取广博的知识;释放孩子的课余,让他们有闲暇时间吸收所学,做些自己乐意做的事。
父母过度干预,就像是给孩子戴上了枷锁,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方法论:父母要学会放手,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世界。
比如,孩子做功课的时候,最好不要总在旁边看着,应该让他们自己规划学习时刻和步骤。
儿童碰到难题时,应先让他们独立探寻解决途径,倘若他们仍然无法处理,方可适度提供协助。
儿童与同伴嬉戏之际,若无安全隐患,应任其畅所欲言,彼此往来,借此机会掌握人际交往之道。
“有效躺平”,是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
许多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学业成就和表面形象,却常常忘记体察孩子的内在感受。
孩子在校碰到了烦心事,渴望向双亲诉说,然而父母正被公务缠身,或是处理其他要事,因而无法耐心地聆听。
时间久了,孩子会感觉亲长对自己不上心,彼此之间的情分也会渐渐淡薄。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孩子的内在渴望若长期无法获得回应,他们或许会承受情绪困扰,比如焦躁不安、情绪低落等状况。
方法指引:长辈需要投入更多时刻与后代交谈,探明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情绪状况。
每天可以留出一段光阴,与孩子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在校园里的近况,询问他们经历了哪些喜悦或烦忧。
当孩子倾诉时,要认真倾听,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理解。
孩子一旦碰上难题,应当陪他一起寻找解决途径,目的是让他体会到亲人的扶持和体贴。
“有效躺平”是做好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
有些父母自己整天沉迷于手机、电视,却要求孩子好好学习。
孩子目睹了父母这种举动,会感到极不公正,也难以认同父母所提的条件。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父母的影响。
若双亲以身作则,持续完善自我,子女便会得到鼓舞,积极寻求发展。
方法论: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例如,长辈们能够借助空闲时刻钻研新学问、锻炼新本领,使孩子们认识到他们充满活力的生活追求。
此外,长辈们必须留意自身的言语行为,务必做到说话算数、敬重长辈疼爱晚辈等,通过具体的行为来引导孩子。
真正的休息并非意味着完全无所事事,而是在遵循孩子发展特点的前提下,提供适度的指导与帮助。
卓越的家长明白适时松手,体察孩子的内在渴望,并且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楷模。
孩子因此能够处在一个身心健全、不受拘束的境地里发展,茁壮地进步。期望各位爹娘都能掌握“合理放空”的方法,与孩子共同度过温馨和睦的家庭时刻。
香克斯是富书专栏的撰稿人,个人若想取得成就,需要排除外界干扰,抵制不良引诱,这种能力称为屏蔽力,该文最初发表于头条号精读妈,富书近期推出了新书《屏蔽力》,此篇文章的版权归属于富书,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一旦侵权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