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目前进展迅猛,前天已有九家公司密集上市,随后将有十多家企业快速提交申请。怎样捕捉其中的投资良机?我将从投资策略和思考方式层面,与各位深入交流。
一、科创板的投资策略
科创板交易目前主要有三条参与方式,包括认购新股或直接买卖,投资科创板基金,以及买卖科创板相关联股票。能够符合资格的投资者基本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场内竞争将会变得更加白热化。不符合资格的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科创板基金或购买科创板关联股票来平衡心理落差。但是,部分科创板基金认购者,对科创板基金存有错误认知,误以为这类基金仅投资于科创板上市企业股票,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以首只推出的科创板基金易方达科技创新混合为例,该基金的投资标的涵盖国内所有合法发行的证券,其中包括港股通标的,以及各类债券、票据、银行定期存款等,甚至包含股指期货,并非仅限于科创板相关公司股票。因此,现阶段不存在只投资科创板股票的科创板基金,主要是投资品种的比例分配和整体投资额度控制问题,所以,对于以科创板主题基金名义推出的基金,关键在于能否参与科创板新股的优先配售,最终只能选择参与科创板相关联的股票了。对于短线客来说,这里是关键区域,一旦大量资金集中涌向某个领域形成明显趋势,便会吸引其他参与者模仿,从而带来盈利机会,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只有紧随主流资金的动向进行波段交易,才有可能获得收益。
二、科创板的投资思路
科创板的投资策略核心在于挑选领域和资金流向,分别阐述其关键考量点。
目前145家受理的企业分布如下:
从图中可以观察到科创板的发行情况显著反映了国内产业格局的特点,特别是以计算机、通讯、互联网构成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最为突出。这也反映出政策推动以及科创板的核心关注点主要放在信息技术行业,契合科创定位,意味着相关产业的公司更具备在科创板上市的条件。
一家先进制造公司若想获得成功,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需要倾注大量资源进行创新活动,从而积累充足的专业人才和技术,进而增强产业领域的领先优势。就创新资源投入规模而言,有两个领域在2018年的支出比例超过百分之十五。其中,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业达到了百分之十八点零一,该领域在2017年的投入比例也高达百分之十七点六二。除此之外,医药制药业过去2年的研发投入力度也都超过15%。
三、机构重点看研发费用
研究机构看其投入方向,重点看其研发开销。高科技公司价值评估,科创板以技术先进为标准,非常看重研发。用老办法比如PE、PB、PEG来算研发开销大的公司,结果不太准,有证券公司想出新方法,就是看市值减去研发费用后盈利的PER比率,这样更能看出研发的重要性。
PER估值法=总市值/研发支出前盈余
中国通号是PER最低的公司之一,其总市值达到5142亿元,去年非经常性净利润为3717万元,研发投入为1324亿元,这两项相加得出主要研发成本前的盈利,将这个盈利与总市值对比,PER大约为10倍,这就是评估高科技企业的方法,可供大家借鉴。科创板将实施注册制,唯有业绩出色的企业才能最终胜出,必须对此类公司进行合并,切莫盲目跟风。对于科创板而言,更应关注其发展潜力,起初部分科创板公司品质极优,增长迅速,风险可控。然而,此类增长确定性强企业,留给二级市场参与者的机遇其实相当有限。某些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后续增长潜力或许同样良好,不过现阶段存在显著的不明朗性,伴随公司长期运作,这种不明朗性会慢慢减弱,市场定价也会随之上升。
四、游资看放量换手板
分析短线资金动向需以科创板参照标的为起点,目前已有八十支股票符合条件,怎样才能把握主力动向呢?最有效且直接的方式就是观察涨停股的数量和连续涨停的强度,同时要留意涨停板放量的情况下是否留有介入空间,这才是需要关注的关键点。
(久之洋二板加速后开板有充分换手,后续仍有一定上涨空间)
上海新阳开始加速时没有涨停,接下来市场参与者交易不够活跃,等到它涨停时投资者就亏损了。
若要追踪科创板参照标的这些涨停板票,成交放量且换手活跃是必要条件,成交放量且换手活跃有助于行情的延续性,经过充分换手主力获利的空间不会太宽,倘若行情发展未达预期,这些获利的筹码是很乐意卖出,从而形成巨大的卖单,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股价跌停。另外成交量放大说明买方和卖方都积极参与,市场交易活动较为活跃,如果市场关注度足够高,就会促使股价上涨,形成正面的市场效应,这样股价就能不断攀升,市场行情得以延续。
今天主要介绍了机构与游资的投资方法和操作技巧,机构侧重分析研究投入,游资则关注涨停时的换手率高的股票。这些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投资过程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