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实体尚未公之于众,然而,关于雷总那充满激情的传闻在民间广泛流传。
在小米汽车公布自动驾驶全视角视频之前,我已对这款汽车进行了推测与剖析,特别是坚信小米汽车不会重蹈小米手机的覆辙,否则在后续发展中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14.99万的小米汽车?
近期,有网民充满好奇地向小爱同学提出了疑问,作为同一体系中的一员,小爱同学就关于小米汽车价格的问题给予了回应。
图片中可见,有网友向小爱同学咨询“小米汽车的价格是多少”,小爱同学的回答是,小米汽车的售价从14.99万元起步,配备后驱单电机,其WLTC续航里程可达800公里;而pro版本的售价为17.99万元,采用四驱双电机配置,其WLTC续航里程大约在700公里左右。
阅读了小爱同学的回应后,笔者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雷总在发布会上所说的那句经典台词——“这分明是来添乱的吧。”
提及价格,我尚能接受,因为即便是小米的首款汽车定位高端,未来或许会有售价14.99万元的车型问世。然而,若这款14.99万元的车型能够实现800公里的WLTC续航,即便小米收购宁德时代自行生产电池,也难以控制如此低的成本。看来,小爱同学此举确实令人费解。
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在社交平台上对小爱同学的相关回答进行了回应,特别指出小爱同学这次出了问题。他提到,小爱同学的回答是基于网络大数据和自媒体之前的预测信息,而小爱同学仅仅是捕捉到了这些信息。王化还风趣地调侃说,小爱同学年仅六岁,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对很多事物还不够了解。
实际上,任何理智的消费者都能看出这条新闻是虚假的,特别是考虑到雷军不可能继续采用小米手机那种高性价比的策略。若如此,他未来若想进军高端市场将会面临极大挑战。我们可以从哪吒和零跑这两个品牌中汲取教训,尤其是零跑。其T03的销量曾经不错,但后续的零跑C01试图突破高端市场,却并未取得显著成效。到了2023年的新品发布会上,所有产品价格下调,一度使零跑跻身新势力品牌TOP2。由此可见,一旦戴上了性价比的帽子,就很难再摘下。
2023年下半年即将来临,小米汽车之前已经对外宣布将于2024年上半年开始大规模生产。实际上,小米汽车所剩的时间最多只有一年。截至目前,关于小米汽车的具体消息尚未公布,只知道自动驾驶技术是其核心业务之一。特别是在雷军展示2023年第一季度的小米财务报告时,他提到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项目共投入了11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雷军对于技术创新的投入是相当可观的。
大胆猜测小米定价为24.99万起
实际上,关于小米汽车的消息,我也有所听闻,涵盖了诸如加速性能、行驶里程、自动驾驶以及智能交互等多个方面。而且,据我所知,其首款车型很可能是一款B级轿车,与海豹、汉、特斯拉和小鹏P7i等车型形成竞争关系,这也与互联网属性的产品定位相契合。
不过,也不能完全排除小米会效仿蔚来的做法,把其首款产品的定价设定在三十万元起,只是这种可能性相对较小;因为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即便是蔚来的ET5销量也没有明显提升,因此二十四万九千九百元的起售价格显得更为合适。
雷总不可能倾尽所有资源来主打性价比,性价比之路是一条无法回头的道路,一旦踏上便难以回头。特别是在汽车业务领域,它与手机消费品市场有着本质的不同。在未实现大规模销售之前,性价比和低利润模式很难行得通。尤其是在后期现金流业务的支持上,相信没有人愿意看到小米汽车一出生就面临退市的困境。
目前,经过合理的推断,可以预见小米汽车将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两种驱动模式。它不会一开始就模仿特斯拉Model X的3电机驱动配置,那过于激进,并无必要。
在续航性能上,预计最高可达700至800公里,而最低续航则有望超过500公里,产品将提供大约3种电池配置,这一配置范围与当前市场上所有新兴电动车品牌推出的车型定位相契合。
智能驾驶技术,据我分析,很可能将以选配或订阅的形式提供,不太可能像理想汽车那样,作为标准配置直接包含在内。毕竟,理想汽车的成本和利润状况摆在那里,这样的品牌决策是有其合理性的。
交互体验方面,小米汽车有望一上市便跻身行业领先行列,这无疑是小米品牌的核心优势,同时也是其在人工智能领域长期积累的实力体现。因此,在众多优势的叠加下,24.99万元的价格显得相当贴近市场定位和小米自身的定价策略。
写在最后
实际上,面对一个新兴的汽车品牌,消费者接受的程度远不如手机产品那样迅速。这是因为汽车属于大额消费品,承载着众多家庭多年来的辛勤付出,与手机这类快速消费品的性质截然不同。因此,小米汽车在亮相之初就必须展现出卓越的实力,否则在与比亚迪、特斯拉这两大行业巨头的竞争中,将难以与之抗衡。
雷军曾言,他希冀未来能在汽车界跻身前三甲,因此,他深知必须拥有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尽管他未曾遭遇失败,一度被誉为“雷布斯”,但相较他过往创业的领域,汽车行业无疑更具挑战性。我们不妨期待,雷军与小米汽车问世后,能为消费者带来哪些令人惊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