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导人视察黑龙江时强调,需将资源禀赋、生态长处、科研实力、产业基础、地理位置等优势,转变为新的发展动力和有利条件,要精心打造国家核心粮食供应区、重型机械制造中心、关键能源与材料供应区、北方生态安全防线、面向北方的对外开放前沿。
龙江的资源优势极为多彩。
森林和农业方面具备丰富潜力,石油和煤炭领域拥有雄厚资本,革命历史方面积淀深厚。
国家领导人近期在我省视察期间提出要求,需将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产业基础、地理位置等有利条件转化为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响应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我省各界人士积极探讨,包括专家学者和行业人员,他们普遍关注如何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借助红色文化传承,将这些地方特色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新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
绿:产业链“强筋壮骨” 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
作为享誉全国的“中华大粮仓”,我省“绿色”资源优势鲜明。
本省在玉米、大豆、水稻培育方面居全国首位,近些年不再局限于单一耕作,凭借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瓜果蔬菜等丰富条件,在维护生态平衡基础上,将发展视野从土地资源扩展至全部国土,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适宜种粮就发展农业,适宜放牧就发展畜牧业,适宜捕鱼就发展渔业,适宜植树就发展林业,迅速建设成为实践全方位食物理念的模范区域。
依靠特有的条件,我省以“粮食的上游和下游”“农业的上游和下游”为着力点,促进粮食的深度加工,增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积极拓展农产品的深度加工,玉米、大豆、水稻、乳制品、肉类、林产品、药材等“5+7”的产业体系不断进步。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消息来自省农业农村厅,我省将把构建产业链、延伸产业链、强化产业链作为工作重点,在玉米深加工领域,会拓展淀粉生产环节,研发乙醇生产技术,增强食品制造能力;在大豆深加工方面,会完善大豆食品生产环节,开发大豆蛋白应用,挖掘豆粕利用价值;在水稻深加工领域,会全面升级稻米加工环节,推广米糠生产技术,探索稻壳用途。此外,在乳品、肉类加工等方面也都进行了具体谋划。
东北农业大学社会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负责人朱志猛说明,我省面积宽广,农业资源类型丰富,为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条件。他强调,要将乡村特色资源的长处转变为产品产业的优势,达成农业收益的提升,必须依靠产业链的强化和拓展,持续进行升级改造。本省需要根据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发展农业的多种用途,发现乡村的多种价值,以当地主要的农业产业为引导,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和其价值体系的提升,帮助农村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相互结合。
朱志猛强调,我省需将科技研发、农业技术应用、四大农业领域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此外,要调整发展格局,需迅速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升级,需着力提升无公害食品加工能力,需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生态化,需开发农产品深加工多种经营模式。
黑:放大“黑金”价值 推动煤化石化产业融合发展
到2023年3月26日,大庆油田生产原油的总量已经超过25亿吨,这个产量占到了全国陆地原油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六,对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来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此外,我省的煤炭资源比较充裕,是我国生产焦煤的主要地区之一。怎样能够更好地促进石油和煤炭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从而让龙江的“黑金”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呢?
黑龙江省龙江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军强调,首先,要利用黑龙江的资源与地理位置特点,主动参与“向北开放新高地”建设,立足于本地,着眼于东北亚地区,推动化工原料来源多样化,扩大“油头”规模,为延伸“油头化尾”产业打下坚实基础;其次,需要依靠产业政策扶持、产业链各环节合作、园区设施完善以及安全环保措施等多方面共同促进,让“油头化尾”产业项目蓬勃发展,产生集聚效应;再者,要立足于本省,以融入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为目标,在强化应用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品牌推广等方面下功夫,提高产品价值,强化“化尾”实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现代产业体系新活力。
怎样把煤炭资源优势变成新的增长点和优势?黑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工学院院长熊楚安提出,要扩大煤炭产业规模,黑龙江需要积极建设智能化的煤矿,迅速推进薄煤层和极薄煤层智能开采技术的研发与实施,尽快发挥煤炭的科学生产能力。要提升电力产业质量,逐步更新改造燃煤发电设备,达成超低排放和清洁化高效发电的目标。要充分运用煤矿塌陷地以及矿井水等资源,同时促进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全面开发,还要推动火力发电与新能源的深度结合,最终建立新能源开发应用的综合体系。
此外,要着力提升“化尾”水平,熊楚安指出,遵循高端化、多样化和低碳化的发展方向,凭借本省东部地区煤焦化副产品集中的优势,迅速促进煤炭从能源向原料再到材料的深度利用,实现全面转化。促进煤炭与石化产业深度整合,促进煤化工与绿色电力、绿色氢能紧密结合,提升焦炭副产品的精细加工水平,拓展煤焦油、焦炉煤气的应用范围,研制煤基储能材料、医药化工原料等新产物,延伸腐植酸、褐煤蜡的加工环节,制造合成氨、尿素等化工产品,实现产业升级和效益提升。提升煤炭资源再生利用水平,有效利用矿井排水、矸石料、煤泥、粉煤灰、气化残渣等副产物,整合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共生资源,增强产品经济价值和资源整体利用效能。
红:深挖红色资源富矿 为现代化龙江建设注入精神力量
本省拥有与众不同的红色资源,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是黑龙江珍贵的精神财富。
深度发掘文化底蕴,推动成果持续转化,黑龙江的光辉岁月,沉淀了丰厚的文化积淀,我们要深度发掘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推动各类成果的持续转化,将其转化为产业优势。影视节目、文化纪录片、戏剧表演、文学著作、音乐作品、美术创作、影像艺术、动漫作品、动画片等;各地区的纪念场馆、博物馆、历史遗迹等;例如构建红色旅游路线、红色旅游目的地、红色文化景观等,能够形成产业效应,有力促进各项事业的进步。”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调研员张洪兴表示。
张洪兴强调,必须继承和发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及北大荒精神,使这些精神成为推动龙江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同时,要深入探究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的深刻内涵,进行更细致的理论研究,并创作出适合广泛读者阅读的普及性书籍。此外,要增强人才团队的建设,吸引更多人参与基础研究工作,推出具有深刻内涵、独特风格和广泛影响力的理论成果,同时积极发掘新的宣传途径,构建新的宣传平台,让更多人认识黑龙江的卓越精神,将其转化为推动黑龙江各项事业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记者 董盈 李天池 董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