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策略研究
核心结论
牛市不同阶段市场表现与资金结构特征:
牛市不同阶段市场状况与资金构成特点:牛市初始状况表现为指数短暂迅猛攀升,时间持续1至3个月,随后进入波动期,时间跨度约半年至一年,期间企业盈利能力尚未增强或仅略有提升,机构投资主体及部分原有散户投资者开始重新入场,市场呈现结构性上涨态势。牛市中期特点:指数不断显著攀升,历时六个月至一年,在非流动性牛市情形下,企业利润实现较为突出,社会闲钱大量涌入,众多行业均有所表现。牛市尾段特征:指数或继续攀升,或增长放缓,在非流动性牛市背景下,公司盈利仍可达成,但达成力度一般下降,社会闲钱持续进入,行业差异再度显现。
牛市中段大盘和小盘的起伏通常很剧烈,这期间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市场走势往往差异显著。在2005至2007年期间,牛市初期以小盘股为主,中期先经历大盘股表现强劲,随后转为小盘股活跃,末期则由大盘股主导。2013至2015年期间,牛市初期同样以小盘股领涨,中期先出现小盘股表现突出,接着转为大盘股走强,末期依然以小盘股为主。到了2019至2021年期间,牛市初期转为大盘股表现突出,中期先经历小盘股活跃,再转为大盘股发力,末期仍然以小盘股占优。
牛市开头阶段各类风格表现趋同,而发展过程中的风格则呈现多元化特征。整体来看,牛市全盛时期表现突出的风格,在发展阶段往往表现平平。2005至2007年期间行情鼎盛时金融领域表现最佳,周期领域次之,但在行情发展过程中周期领域表现更优,金融领域相对落后。2013至2015年行情鼎盛时成长领域最为抢眼,但发展阶段金融领域表现最佳,成长领域则相对疲软。2019至2021年间的牛市里,表现最为出色的投资领域是成长型股票和消费类股票,其中中期阶段消费类股票最为强势,周期类股票次之,成长型股票位列第三。
2005到2007年的牛市期间,表现最为突出的四个行业分别是非银行业、有色金属、房地产业以及机械设备业。在这段牛市的开端和末期,这些行业普遍表现强劲,然而在牛市进程中的前半段,它们大多时候相对疲软,大约持续了半年的时间,其整体收益不及市场平均水平。
在 13 至 15 年的牛市期间,表现最为突出的四个行业分别是计算机、传媒、军工以及通信领域。在牛市的开端和尾声阶段,这些行业普遍表现优异,然而在牛市的中间时期,它们的整体收益却未能超越市场指数。其中,军工行业虽然年初的涨幅不大,但中期依然取得了良好成绩,而年初表现最为抢眼的传媒和计算机行业,在牛市中段却出现了落后于大盘的情况。
2019至2021年期间行情最为火爆的四个领域分别是电力设备、食品饮料、有色金属以及电子行业。行情启动阶段,电子和食品饮料表现突出,而行情尾声阶段,电力设备和有色金属表现优异。行情发展过程中段,这些领域呈现出明显不同的发展态势,先前表现较好的电子行业逐渐显露疲态,先前表现最不理想的电力设备行业则开始崭露头角,而食品饮料行业的超额收益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正 文
牛市不同阶段的市场表现和资金结构特征
牛市启动时的表现:指数会经历一个时间短暂但速度迅猛的攀升阶段,大约持续三个月左右,接着进入为期半年到一年的波动期,期间盈利能力尚未明显好转,仅呈现轻微的进步态势,机构资金与原有散户开始重新聚集,市场呈现出显著的板块分化现象。
牛市中段的标志是指数不断快速攀升,这个过程持续六个月到一年的时间,伴随流动性牛市的情况除外,因为那时盈利的体现更为突出,社会上的个人资金大量投入股市,各个行业领域多数都呈现出活跃态势。
牛市末期表现:指数持续攀升或涨幅放缓,非流动性牛市情况下,企业盈利回笼但力度普遍下降,家庭财富不断注入市场,行业板块差异再度显现。
2005至2007年期间出现了牛市行情,在牛市的开端阶段,也就是2005年7月至2006年10月这段时间,上证指数实现了76%的显著增长,市场资金变得更为活跃,不过价格起伏也比较剧烈。进入牛市的中段时期,从2006年10月持续到2007年5月,上证指数的累计涨幅达到了142.8%,与此同时,市场资金的活跃程度也一直保持着稳定并且不断加大的态势。2007年5月到2007年10月期间属于牛市末期,上证指数实现了43%的显著增长,但市场资金活跃程度自高点开始出现明显下滑。
2013至2015年期间出现过牛市行情,这个阶段最初的时间段从2012年12月至2014年7月,上证指数的波动幅度不大,仅实现了5.3%的增值,与此同时资金市场的活跃程度也处于一个相对平淡的徘徊状态。而在牛市发展的中期,具体时间段为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上证指数实现了高达63.8%的显著增长,相对应的,资金市场的活跃程度也呈现出一种稳步增强的态势。后期牛市期间(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上证指数增长了54%,资金活跃程度再次达到顶峰。
2019至2021年期间出现了一段牛市行情,在初期阶段,也就是2019年1月到2020年5月这段时间,上证指数实现了16%的显著增长,市场资金变得异常活跃,其活跃程度相比2018年有非常明显的改善,不过价格起伏也比较剧烈。进入牛市的中段,从2020年5月持续到2021年2月,上证指数累计上涨了27%,市场资金的整体活跃程度虽然有所增强,但提升幅度并不算太大。2021年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属于牛市后期阶段,上证指数在此期间呈现高位反复波动的态势,市场资金的整体活跃程度也持续围绕一个相对较高的区间进行波动。
牛市初期和后期风格稳定,牛市中期风格易波动
牛市的不同阶段,大盘股与小盘股的表现模式或许有所区别,但总体而言较为固定,在牛市的中段则展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表现往往相去甚远,波动幅度也更为显著。以05至07年为例,其市场规律显示,牛市初期以小盘股为优势,中期则先经历大盘股的强势,随后转为小盘股主导,末期又回归大盘股主导。而13至15年的市场规律则表明,牛市初期同样以小盘股为优势,中期经历了从小盘股到大盘股的转变,末期再次转为小盘股主导。2019至2021年间,市场风格呈现起伏变化,早期以大盘股为主导,中期阶段先经历小盘股活跃期,随后转为大盘股表现,末期则再度聚焦于小盘股。
牛市中段领跑的领域容易发生变化,牛市的起始阶段和末期表现类似。2005至2007年间,主要风格轮换的规律是:初期金融领域表现突出;中期前半段金融和成长领域轮流领先,整体差距不大;后期金融和周期领域共同占据优势。初期和末期风格具有可比性,金融领域在两个阶段都展现出较强实力。
2013至2015年间,市场风格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具体表现为,在牛市启动阶段,科技与消费品板块表现突出,引领市场上涨;进入牛市发展初期,成长与周期性行业轮番领涨,而到了牛市发展后期,金融与防御性板块则成为市场焦点;在整个牛市过程中,前期与后期的风格特征存在相似之处,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成长股始终展现出强劲的上涨动力。
2019至2021年期间,风格呈现周期性切换特点,具体表现为牛市启动阶段,消费板块与成长板块涨幅居前;进入牛市发展中期,消费板块与周期板块表现突出;进入牛市尾段,周期板块与成长板块再度领跑市场;牛市启动时的风格特征与牛市尾段时相似,成长板块始终是主要受益者,但主导上涨的行业存在差异,初期阶段电子和计算机板块表现最佳,后期阶段新能源与军工板块更为强势。
牛市中整体最强风格反而在牛市中期不强
得益于整体经济扩张,2005至2007年牛市里金融领域表现最为突出,其相对于沪深300指数的收益超出129个百分点,周期领域表现次之。不过从牛市不同时期看,金融领域在初期和末期均最为强势,但在中期阶段,周期领域反而成为最优选择,金融领域则略微落后于市场平均水平。
我们觉得2013至2015年那段时期是资金充裕的牛市,其中整体表现最为出色的投资策略是成长股,其相较于沪深300指数的额外获利高达341%。在这一轮牛市过程中,整体表现最为滞后的投资策略是金融板块。不过如果从牛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业绩来看,牛市的开端和末期成长股策略的表现都最为突出,但在牛市的中间阶段,金融板块的超额收益反而是最高的,而成长股策略的额外获利却是最差的。
我们觉得2019至2021年期间属于核心资产上涨阶段,总体来看表现最好的是成长板块和消费板块,成长板块对比沪深300指数的额外获利高达69%,消费板块表现稍差。不过从牛市不同时期的状况分析,牛市开头和牛市结尾阶段成长板块都排在表现靠前的两位,但在牛市中间阶段表现最佳的是消费板块,周期板块次之,成长板块的额外收益只位列第三。
在一级行业领域,2005至2007年期间的牛市里,整体超额收益最为突出的四个行业分别是非银金融、有色金属、房地产以及机械设备。在牛市的开端和末期阶段,这些行业在多数时候展现出较强的市场表现,然而在牛市中期的前半段,即2006年第三季度至第四季度,这些行业的市场表现普遍相对疲软,大约持续了半年的时间,其整体收益跑输了市场平均水平。
2005至2007年的牛市期间,电子、通信、传媒、计算机这四个行业整体上获取的超额利润最为有限。这些行业在牛市启动后的前半段或许尚能呈现阶段性的亮点,例如2005年第三季度电子和计算机行业相对突出,2005年下半年通信和传媒行业也较为活跃,但从牛市中期的后半段起,其超额收益便持续减少,在整个牛市的后段整体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在牛市发展后期阶段,比如2007年上半年度,临时性收益显著提升。
2013至2015年的牛市期间,计算机、传媒、军工以及通信这四个行业获得了整体上最为突出的超额收益。在牛市的起始阶段和末期,这些行业的超额收益表现都相当可观,然而在牛市的中段,特别是2014年下半年,它们多数时间里的表现相对平淡。其中,除了军工行业在牛市初期虽然涨幅不大但依然有不错的表现之外,牛市初期表现最为强劲的传媒和计算机行业,在整个牛市中期整体上反而跑输了市场。
2013至2015年的牛市期间,煤炭、食品饮料、银行、有色金属这四个行业整体赚取的超额利润最为有限。这些表现相对滞后的板块,大多与宏观经济形势联系紧密,并且不容易受到特定主题炒作的影响,属于典型的价值型板块。这类行业通常只在牛市的开端和中期,当指数普遍上涨时(例如2012年12月、2014年7月),才有可能获得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
2019至2021年牛市期间,超额回报最为突出的四个领域分别是电力设备、食品饮料、有色金属和电子行业。在牛市的开端阶段,电子和食品饮料行业展现出较强的超额收益,而在牛市的尾端阶段,电力设备和有色金属行业则表现更为突出。然而,在牛市的中间阶段,这些表现优异的行业出现了明显分化,先前表现较好的电子行业开始显现疲态,而先前表现相对平淡的电力设备行业则逐渐转强,与此同时,食品饮料行业始终保持着较高的超额收益水平。
2019至2021年期间牛市里,超额收益表现最差的四个领域分别是通信产业、房地产板块、纺织服装行业以及建筑装饰行业。这些行业在牛市启动后的最初一轮上涨中,曾有过两个月时间实现超额收益,具体为2019年2月至4月期间。但此后,它们的超额收益便开始不断下滑,直至牛市接近尾声,指数在高位陷入停滞不前状态时,才偶尔能获得阶段性的超额收益。通信行业在本轮牛市中表现不佳,主要因为牛市中的成长风格板块,其涨幅主要来自国产替代和新能源领域,这些领域的业绩增长较为显著,而通信行业的基本面与这些主导逻辑关联不大,缺乏支撑。与此同时,房地产和建筑行业,无论从价值投资角度还是业绩表现来看,都未能提供太多积极因素。
风险因素:
经济前景面临挑战:国内政策调整和国际形势变化加剧,经济可能出现未预料到的衰退,形势不容乐观。
全球经济存在显著下滑隐患,源于美国关税策略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或会干扰区域与全球的贸易活动、投资流向及供应链稳定,进而导致全球经济遭遇非预期的负面波动并呈现衰退态势。
稳定经济运行的策略效果难料:反经济周期性的宏观调控措施须依据经济实际状况灵活变动,或会遭遇促进增长的政策执行效果未达标的情形。
过去的记录无法预示将来:这份报告的判断源自对过往现象的归纳,过去的经验或许会失去效用。
本报告完整版请参考信达策略团队发表的研报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