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生于公元前277年,卒于公元前204年,籍贯居鄛,即今天的安徽巢湖西南一带。秦朝末年农民起义时,他是项羽的核心智囊,被项羽敬称为“亚父”。公元前206年,也就是汉元年,范增陪同项羽攻占关中地区,他建议项羽铲除刘邦的势力,但未能得到采纳。在鸿门宴期间,范增多次向项羽暗示要除掉刘邦,还安排项庄表演剑舞,企图制造机会刺杀刘邦,可惜最终计划失败了。汉三年,刘邦在荥阳陷入困境,那里现在属于河南荥阳东北方向,他采纳了陈平的计策,目的是挑拨楚国的君臣关系,这个举动引起了项羽的怀疑,范增因此选择辞职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不幸去世了。
项羽的智囊是范增,堪称杰出人物,就连司马迁也评价他:范增,七十高龄,一直隐居,却富有奇谋。此人见识非凡,自然深谙谋略,于是对项梁陈述观点:陈胜失败实属必然。秦朝消灭六国,楚国最为无辜。从怀王被秦国俘虏后始终未归,楚人至今仍感同情,所以楚南公说‘楚国纵然只剩三户人家,也必定灭亡秦国’。如今陈胜率先起义,却不拥立楚王室后裔而自行称王,其统治必然难以长久如今您从江东起兵,楚地那些兵将都争相归附您,是因为您世代担任楚将,能够恢复楚国的后代啊。于是项梁认为这番话有道理,便到民间寻找楚怀王的孙子心,他正以放羊为生,于是拥立他为楚怀王,顺应了百姓的期望。
范增确实很有能力,他分析陈胜吴广失败的关键,在于他们不敬重楚王,他认为秦朝消灭六国时,楚人怨恨最为强烈,大家到现在还思念被秦人杀害的楚怀王,所以“楚虽只剩三户人家,也必定灭亡秦朝”的预言非常准确,而陈胜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他没有拥立楚王的后代而是自己称王,没能有效借助楚国反抗秦国的力量,因此他的势力无法持续发展。范增阐述并提出了对抗强秦的方略,他指出自从项梁率军渡江之后,楚地众多将领陆续前来归附,主要源于项家世代担任楚将,人们普遍认为他能重振楚国基业。他主张顺应民心,拥立楚王室的后代。项梁等人果断采纳了范增的建议,寻访到在乡间放牧羊群的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将其拥立为新的楚怀王,由此初步建立了楚国的政权体系。这是范增的精妙谋划,由此能看出他的谋略和志向。此后在范增的谋划指挥下,项梁的军队发展迅猛。范增是一位有才能的人,项梁一路势不可挡,有点被成功冲昏了头脑,范增向项梁提出建议,希望他保持镇定,项梁没有听从,结果在定陶的战斗中,被秦军将领章邯打得惨败,项梁彻底失败,自己也牺牲了生命。此后权力慢慢移交项羽,特别是巨鹿一役,项羽的表现令世人感到十分恐惧。所以大家普遍觉得天下将归项羽所有,主要由于他非常擅长军事。此时刘邦攻占咸阳,依照约定,他本该成为关中王,随后发生了知名的鸿门宴事件,范增提议项羽除掉刘邦,然而素来残暴嗜杀的项羽在关键时刻却犹豫不决,最终放走了刘邦,从此刘邦便成了项羽的强劲对手,并且最终在战场上击败了项羽。
始终不解范增为何对项羽如此效忠,项羽却将他驱逐,这两人关系如同父子一般,项羽也称呼范增为亚父
项羽非常傲视自己的武勇。他擅长指挥战斗,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特别是在巨鹿之战中,展现了强大的气势,释放了英雄的气概,史记记载:楚军士兵每个人都能抵挡十个敌人,楚军的呐喊声震天动地,其他诸侯的军队没有不人人感到恐惧的。在那之后,项羽已经击败了秦军,他召见各诸侯的将领,这些人进入他的营门时,没有不跪着上前,没有人敢抬头看他的。项羽因此成为了各诸侯的首领将军,所有诸侯都归他统辖。此刻的项羽得意洋洋,早已不是从前那个唯唯诺诺的毛头小子,而范增依然对项羽保持老样子,结果自然引来了项羽的冷遇。
那另外一位谋士范增一心希望项羽能够建立不朽的功业,但项羽只满足于称霸,所以项羽并不重视范增的建议。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三次举起自己的玉佩,暗示项羽应当迅速采取行动。项羽却一言不发,完全没有反应。范增于是召唤项羽的堂弟项庄,交代他在宴席上表演剑舞,趁机刺杀刘邦。项庄进入宴会现场,请求项羽允许他舞剑取乐,在得到项羽的许可后立刻拔剑开始表演。范增的举动全是为了项羽,项羽却毫无响应,致使范增处处受制,项羽并不理解状况,反而把张良赠予的玉斗递给范增,请他占卜。
第三,范增看穿了刘邦等人的意图,去找项羽商议,项羽却不采纳他的看法或提议。刘邦被围困在荥阳,于是向项羽请求讲和。项羽正打算答应,范增说:"现在很容易就能消灭汉军,如果放他们走而去征服其他地方,将来一定会懊悔的!"于是项羽和范增立刻进攻荥阳。刘邦的谋士陈平抓住了项羽多疑、傲慢的性格,运用了反间计策。离间了项羽同范增的君臣关系。
范增一片赤诚为项羽呕心沥血直至生命终结,可惜项羽无法领会范增的深谋远虑,因而犹豫不决,最终被刘邦的将领韩信所困,在乌江边走投无路,自刎身亡,实在令人唏嘘。不清楚他生命终结前是否懊悔当初没有采纳范增的建议。唉,真是令人哀伤!范增一生饱读诗书,本想获得荣华富贵名垂青史,不料半路遭到项羽猜忌,含冤而死,多么令人惋惜啊!
然而,坊间传言范增并未离世,他实则已乘石船抵达浙江省天台县的九遮山,改换姓名藏匿于洞穴之内,为百姓疗疾,修桥筑路便利往来。尽管如此,他仍心系天下大事,当项羽在乌江自尽的消息传开,他痛哭道:“那小子不采纳我的建议,终究落得如此下场!”因此众人认出他就是范增,他却辩称“范增早已死在彭城,怎会出现在此地!”随后洞穴人去楼空,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