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现任方丈,身为我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负责人,同时也是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以及全国青年联合会的委员——他就是释水信法师。
释永信,本是一介平民,籍贯安徽颍上,姓刘,名应成,1965年诞生于斯。他的父亲是名职工,母亲则从事农业劳动,他是家中老三,上有兄长,下有弟妹。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家中分得了土地。那时,释永信还在上初中,课余时间便协助家人进行插秧、割草、拾柴、牧羊等农活。他的父亲曾在河南三门峡工作,并曾游览过少林寺,回家探亲时,便向释永信讲述了许多少林寺的传说故事。少年时代的他心中对神秘的少林寺充满了憧憬。在1981年,年仅六岁的释永信孤身一人踏上了前往少林寺的旅程,他坚定地表示:“我要寻找寺中的掌门人”。他找到了方丈行正大和尚,表达了自己出家的愿望。方丈回应道:“你与佛有深厚的缘分”,并建议他先回家与家人商议。然而,家人普遍持反对意见,村里的有声望的长辈们也纷纷劝阻。尽管如此,他出家的决心毫不动摇,最终父母无奈之下只得同意。
释永信年仅十六岁便踏入少林寺。彼时,少林寺仅是一片破败的院落,寺中仅有九位老弱病残的僧侣,加之三十余亩贫瘠的田地,连口粮都难以满足,生活条件远不如他家乡的世俗生活。在寺中,释永信曾负责做饭、放牛、耕种、挑粪、担任保管等杂活,他勤奋好学,因而备受赞誉,深得方丈的喜爱。在立雪亭,方丈行正主持了皈依仪式,释永信正式成为佛教徒,并被方丈行正收为弟子。方丈指派了年仅19岁的释永信来协助他处理寺院的日常事务。因得师傅厚爱而备受重用的释永信,奋发图强,深入研究经学,并筹集资金修缮了法堂、钟鼓楼等建筑,展现出重振雄风的态势。某天深夜,释永信来到方丈的床前,恭敬地询问:“师傅,您有何吩咐?”“弟子观察到师傅您年事已高,身体多病,处理事务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心生一念,想要分担师傅的负担。不知师傅是否允许弟子代为承担一些事务?”行正不动声色地询问:“你的肩上能承受多少重量?”“以往师傅能挑起的重量,如今我也能做到。”
在1987年,寺庙的长老圆寂了,那时只有22岁的释永信接过了师傅的衣钵,荣任了全国最年轻的寺院主持。
释永信刚担任住持不久,便将亲自创立的少林寺武术队进行了重组,成立了武僧团。该团受邀前往世界各地巡演,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少林功夫的热潮。每年到少林寺游览的游客多达数百万,寺庙周边遍布着众多的商铺,人流如织。释永信提出对少林寺周边实施整治与管理,并安排专家进行现场调研,对少林景区实施全面的规划设计。该规划已获得国家建设部的批准,旨在保护和推动少林寺的历史遗迹及其文化遗产的“一轴”(即小西路前的游览线路)。两侧的游览步道与北侧的休闲慢行道构成了两翼,武林园、双塔园、甘露园三座园林以及少林寺、塔林、初祖庵、戒坛四大中心,共同构建了一个凸显“禅”与“武”精神的框架。少林景区生动呈现了“嵩山日出,晨钟鸣响,惊起林中飞鸟,小溪潺潺,坡上青草茵茵,野果飘香,山花竞艳”的迷人风光。
在过去的十年里,少林寺经历了商标诉讼、大规模拆迁、向全球申报文化遗产以及互联网等众多事件。这些事件一件接一件,桩桩件件。少林寺的名声如同其香火一般,逐渐升温,愈发旺盛。寺庙走上了追求财富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释永信创立了经营公司,这一举措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寺庙世俗化的表现。河南少林寺连续多年举办武术盛事,1995年,一场名为“少林寺建庆典大会”的盛大活动拉开帷幕,为期五日。活动邀请了超过1000名国际友人,以及国内超过1万名宾客。参与活动的信众和观众总计超过10万人次。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新闻机构,派出40多名记者,从多个角度对此次法会进行了详尽的跟踪报道,场面之盛大,前所未有。1999年,少林寺举行了释永信法师荣任嵩山少林寺第30代方丈的升座大典。释永信法师在34岁之龄,成为了少林寺历史上最年轻的方丈。到了2006年3月2日,少林寺大门口铺设了红地毯,释永信法师双手合十,带领僧众们以最崇高的礼节,热烈欢迎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到来。少林寺首次迎来了外国国家领导人的访问,这一盛事使得全球的目光汇聚于此,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如潮水般涌入,揭开了“2006少林年”的序幕。到了2008年,我国首都北京成功举办了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少林武术荣幸地被纳入奥运会的特别项目之中,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展示了其风采,赢得了空前的成功。
诸多国家的国家领导人及元首纷纷莅临少林寺,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纷纷慕名而来,少林寺的武术馆。少林寺的武僧团频繁出国进行表演,足迹遍布60余国和地区,并在海外设立了6所分院以及超过10个推广机构,少林寺在8个国家设有分寺,拥有分布全球的众多外籍弟子。释永信推广少林品牌,助力其走出国界,广传禅宗文化,将少林武术普及全球,其贡献不容忽视。有人认为他乃慧眼识英的典范。少林寺成为国家的象征,而释永信则化身为民间的外交使节。
释永信曾表示,少林寺应主动融入社会,加强交流,这样有助于深入理解众生的心声和需求,进而实现普渡众生的愿景,并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参与此类活动不仅是佛教文化的传播,更是一种精神修养的体现。2008年,少林寺在网络上发布了《易筋经》、《洗髓经》等核心的少林武功秘籍,并且同时披露了精心整理的秘传药方以及鲜为人知的少林药材秘方,这些内容均由少林药局对外公布。这一举动立刻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释永信陆续创建了少林寺拳法研究会、少林武僧团、少林寺红十字会、少林书画研究院、少林禅诗研究会以及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会,并掌控着一个少林实业发展公司。他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释永信个人几乎配备了所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释永信对少林寺未来的发展持有自己独到且执着的见解,他认为少林寺应当与现代社会保持紧密联系,同时与政府立场保持一致。他曾经表示:“正如邓小平所言,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原则,社会必须进步,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
少林寺的发展势在必行,佛教文化的繁荣亦不可忽视。作为当代的伴侣,我们不仅享有历史赋予的荣光,更承担着开拓创新的使命。在佛学研究和文化传承方面,少林寺设定了明确的目标,这不仅是对其历史使命的继承,更是为了在传承传统文化中不断积累,为少林寺的文化底蕴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旨在让禅宗祖庭那独一无二的历史风貌重现往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