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躺平”并非只是简单摊手的无为,而是一种自信满满的镇定。当“躺平”一词在网络上热度飙升,许多人将其视作逃避现实的挡箭牌,却忽略了它最初的寓意——口袋中有粮食,心中无惧,方能在这纷繁尘世中,将生活过得自在而舒适。
我们都渴望在清晨不被闹钟吵醒,黄昏时无需为业绩而忧心,然而想要安稳地“躺平”,首先得理清自己的财务状况。并非追求腰包鼓鼓,但至少要有遮风挡雨的住所,每月收入虽不多却足以温饱。楼下便利店的热腾腾的关东煮,菜市场傍晚打折的鲜嫩蔬菜,换季时超市里只需几十元的T恤,这些微不足道的开销,并非“躺平”的障碍,真正的障碍是那份无需看他人脸色生活的自由。
有人将躺平的生活过成了苦行僧一般,却并未感到苦涩,仅以清水烹煮蔬菜,仅加盐调味,即便旧衣洗至泛白也不愿丢弃。这并非贫穷,而是一种清醒。他们深知,真正的体面并非源自光鲜亮丽的外表,而是源自“我愿如此生活”的坚定信念。出门时整理衣角,抬头时眼中闪烁着光芒,即便脚踩褪色的帆布鞋,也比那些身着名牌却面露焦虑之人,更显得在认真生活。
也有人觉得这样的时光颇为平淡。然而,在这平淡之中,却蕴藏着生活的真谛。无需在酒席上强颜欢笑,无需为应酬而熬夜至深,节省下来的时光可以用来浇灌窗台上的绿萝,翻阅那搁置了半年的书籍,亦或是蹲在路边观赏半小时蚂蚁搬家。这些被“成功学”所轻视的瞬间,却正是生活最真实的一面。
实际上,所谓的“躺平”并无固定模式。有的人居住在宽敞的豪宅,有的人则守护着简陋的出租屋,关键在于心中是否有一杆称量是非的准绳。明白自己的需求,清楚自己的承受能力,便已足够。无需羡慕他人看似优越的“躺平”生活,也不必嘲笑他人看似简陋的生活方式,在这纷繁复杂的人间,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呼吸,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幸福。
究其本质,选择“躺平”并非对现实世界的屈服,而是一种自我内心的和解。我们承认自己并非无所不能,接纳生活中那些平凡而真实的烟火气息,尽力在能力所及的限度内,将日常生活过得符合自己的喜好——或许,这便是对“躺平”这一概念最为柔和的诠释。
这方小院里,绿意盎然的蔬菜,应季的瓜果琳琅满目,远离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困扰,也摆脱了纷扰的烦恼,生活平淡而真实,只要能躺下,就绝不愿意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