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米汽车宣布将于3月28日正式投放市场,有关该车的信息便逐渐增多,传播速度也在加快。
3月19日,小米汽车项目的领军人物雷军附图发文宣布,小米汽车的大型制造基地正式举行了开业仪式。与此同时,小米公司最近的董事会会议也是在小米汽车制造基地举行的,与会董事们不仅参观了工厂,还亲自试驾了小米SU7车型。
当天,小米公司发布了2023年度第四季度的财务报告,并且对上一财年的经营成果进行了详细陈述。
根据财务报告,在2023年的第四财季,小米公司的总营收达到了732亿元人民币,调整后的净利润为49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36.1%。此外,该季度中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所发生的费用为24亿元人民币。
在研发领域,去年小米投入的研发资金达到了191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9.2%,而在这其中,用于我们之前提及的汽车相关业务的全年资金投入高达67亿元。
雷军在较早时期已经公开表示,小米的首款车型研发团队由3400名工程师组成,该项目的研发成本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从长远发展来看,雷军对于汽车业务领域有着投入千亿资金的明确计划和坚定决心。
此前,据36氪消息,小米汽车已经做好了承受超过五年亏损的准备。观察小米目前的财务状况,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其现金储备高达1363亿元,这一数额使得小米及其创始人雷军在未来数年内具备持续投资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卢伟冰,作为集团的总裁,在财报会议上对小米汽车的即将上市进行了宣传。他重申,汽车是小米集团“人车家”全生态战略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这让人联想到华为早期在智选车模式渠道拓展方面的做法。从本月25日开始,消费者便可在小米自设的销售服务中心、涵盖小米数码和汽车产品的综合性店铺以及2S店中,亲身体验小米SU7。
官方先前公布SU7进店相关事项后,短短一天时间,预约试驾的人数便激增超过十万。卢伟冰透露,某些店铺的预约人数甚至超过了万人,这一现象充分展现了小米在跨界营销领域的强大影响力。
卢伟冰透露,小米公司正不断向经销商招募新员工,这一举措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热度持续攀升。他还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增加与消费者的接触点。这些新开设的门店将在小米严格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下,提供一致的服务质量。
关于新车的价格,卢伟冰仍旧沿用了雷军在社交平台上提到的“略高”这一说法,然而他亦强调“小米的定价策略依然极具性价比,依然能触动人心,体现出我们价格上的厚道与诚意。”他还认为,在新车发布会结束后,消费者会对车辆的性能和价格给予肯定。
自然,目前汽车界的营销策略已演变为一种新的“手法”,先前诸如方程豹、坦克等品牌在新车发售前都对价格进行了提前宣传,并在上市后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了市场的正面评价。此外,小米关于“略贵”的营销策略自手机时代起便一直沿用,因此从公众舆论的反馈来看,针对小米SU7的定价,大多数消费者依然抱有较高的期待。
卢伟冰在谈论未来规划时提到,小米汽车短期内追求的目标是让“小米SU7”在纯电豪华轿车领域单款产品中排名前三。从长远来看,小米计划在未来15至20年内跻身全球前五的汽车品牌行列。他们选择中大型纯电豪华车型作为首款车型SU7的定位,并承诺后续的造车计划将涵盖所有渠道和品类。
针对小米SU7,雷军近期在微博上强调,“务必实现‘产品发布即交付,交付完成即大规模供应’,以便让广大消费者能够迅速拥有他们梦寐以求的SU7。”换句话说,小米汽车在发布会之后的交付环节并未预留任何余地。
雷军指出,自4月份起,小米汽车在首个月的交付量便充分展现了该品牌全年的交付实力。
在此之前,雷军对新车的交付情况进行了预估,预计首款车型在首年销量将达到10万辆,随后三年内总计交付量将达到90万辆。这一预测不仅对小米在销售领域的表现提出了考验,同时也对其工厂的生产能力构成了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