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近期已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交付工作,截至4月3日的交付现场,雷总公布的数据显示:小米SU7的预订量超过了10万台,其中锁定订单的数量达到了4万份以上。
从时间轴上观察,最先交付的车型是创世版;而标准版以及Max版计划在4月底开始进行交付,至于Pro版,其交付工作则预计会在5月底启动。
热度持续不减,此后亦不乏有人前来咨询,于是今日我决定针对大家最为关注的三个方面,进行一次详尽的梳理和回顾。
1、它贵不贵?
2、有什么优缺点,值得冲不?
3、推荐什么版本?
首先,小米SU7贵不贵?
21.59万的起售价显然并不算低廉,与多数同类产品相比,价格稍高一些。那些期待以19万就能买到“白菜价”车型的消费者恐怕要感到失望了。
然而,你必须意识到,这并非制造手机,小米在资源、采购及供应链方面并无优势;作为该行业的新手,目前仍处于大规模投入的阶段;再者,即便小米意图“不追求盈利,先建立良好关系”,在财力资金上也无法与大汽车集团相提并论。
因此,我认为小米并非不愿意在汽车领域继续扮演“价格杀手”的角色,而是实际上无法做到。正因如此,雷军在上市时曾表示:“起初的定价比现在高出三万元,我确实是这么想的。”因此,以21.59万元为起点的定价,虽然不算低廉,但仍然显示出了一定的诚意。与竞争对手的价格相比,小米SU7的价格略高,大约高出两万元,但总体上仍处于同一价格区间。至于你是否愿意为小米SU7支付这笔额外的费用,那就取决于你了。
第二个问题,它的优缺点?
支持新力量,我先说优点吧。
我能明显察觉到,这款产品倾注了制作者极大的诚意和心血,他们全力以赴,精心打磨。
其次,它的外观确实十分吸引人,初次见到的人大多会感到眼前一亮,不是吗?尽管有人批评它被称作“保时米”,但若你亲自目睹了真车,便会发现它实际上只是在外观上有所相似,并不能算作抄袭或仿制。那么,何为仿制呢?不妨对比一下众泰SR9与陆风X7。
第三,它的性能参数比较出彩,高配版的配置也很全。我注意到有两组数据值得关注,首先是其后驱单机版本,尽管功率仅有220kW,但官方公布的0-100公里加速时间仅需5.28秒。若与我们所熟知的车型相比,例如极氪001的单电机版本,其功率达到了310kW,虽然功率更高,但加速时间却略逊一筹,为5.9秒;再比如小鹏P7的单电机版本,其动力与其相差无几,功率为203kW,但加速时间却超过了6秒。
另一组数据,它也涉及SU7的低配版本,实际上该版本仅装备了一颗73.6度的磷酸铁锂电池。然而,官方公布的CLTC续航里程却高达700公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极氪001和小鹏P7在超过700公里的续航里程上,分别采用了100度和86.2度的三元锂电池。如果小米SU7的数据并未过度夸大,那么这两组数据表明,该车型的系统效能和电能转换效率极为出色,这在电动汽车领域是一项相当考验技术和综合实力的指标。
第四个显著优势,无疑是其丰富多彩的智能车载系统,以及极具个性的小米生态链。这恰是小米这类数码品牌的强项所在,相较之下,华为选择“不涉足造车”,将车身制造委托给合作伙伴,而小米则全盘自主研发与制造,我坚信在机械与电子两大领域的匹配度和协调性上,小米的表现将会更为出色。
最后来说,它的设计理念和运动轿车的特点在年轻群体中颇受欢迎,而且其顶级配置的强大性能也是实至名归。
那么一口气说了五个优点,缺点也必须要说五个。
首个不足之处在于其偏重于运动性能,这通常会导致空间和实用性的妥协。以5米长度的车辆为例,SU7的后排空间显得较为狭窄,尤其是头部空间,即便配备了玻璃天幕,仍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此外,车内的前后储物空间也不算充裕。此外,若您选购的是不带空悬的中低配置车型,其离地间隙较小,悬挂系统较为刚性,座椅设计较为单薄,支撑能力一般,隔音性能也较为普通,因此,其舒适性自然不高。由此看来,这款车型并不适合作为家用车型。
其次,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该车型的性价比并不理想。在此之前,我已经详细列出了一些同类竞品车型的价格区间。吉利银河E8的入门价格是17.58万元,而其顶配双电机版本售价高达22.88万元,仅需3.49秒即可完成百公里加速;奇瑞星途星纪元ES的起售价为19.88万元;与之相比,极氪007同样备受关注,其起步价20.99万元,四驱版入门价格22.88万元;此外,今年电动轿车市场竞争激烈,降价幅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坚信未来将有更多优质新车以更低的价格或更高的性价比涌现。
第三,小米SU7的配置与装备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顶级的双电机版本,仿佛全副武装。然而,除了智能电力系统之外,其它部分大多是第三方供应商的配置累积。所谓的核心技术,实际上大多源自供应商,而车辆本体部分,小米自有的技术亮点并不多。制造手机时,硬件或许并非关键,因为众多品牌都采用相似的核心芯片和配件进行组装,关键在于外观设计和系统功能的优化。然而,汽车制造则截然不同。无论是制造商的实力还是产品的最终竞争,都取决于各自研发的独特技术和装备,而这些并非通过采购就能获得。
第四,实际上,经过多年卷土重来的中国电车市场,尽管小米的光环耀眼,但SU7的功能性并不突出,部分配置甚至显得较为保守。例如,其16寸的中控屏幕,在20万以上的价位中显得有些局促,也谈不上有何吸引力。不妨对比一下银河E8的内部设计,其驾驶位前的显示屏同样较小。
有人指出,特斯拉Model 3的前面板已经没有了屏幕,咱们国内都发展到什么阶段了,难道还要一直拿特斯拉的不足之处来比较吗?再者,不论是哪个配置版本,车窗都没有采用双层夹胶玻璃,这无疑会降低车内的静谧度。另外,虽然小米生态功能看起来颇为炫酷,但若想真正享受到它,就必须加入这个生态圈,比如把手机换成小米品牌,把家电也换成小米,你真的愿意这么做吗?
最后,我认为这一点尤为关键。尽管小米在造车领域投入了巨大资源,甚至动用了所谓的“洪荒之力”,然而这毕竟是它涉足汽车行业的首个产品。在造车领域,经验和积累显得尤为关键,我连续用了三个“非常”来强调这一点。而且,它还选择了电车这一新兴赛道,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自己摸索。作为首批车主,我们无法排除成为试验品或遭遇挫折的可能性。即便这辆车没有严重瑕疵,时不时出现的细微故障也让人感到不适。例如,近期曝光的一些小问题,诸如尾门容易夹手、车窗无法正常降下等。毕竟,作为由上万个零件组成的复杂结构,再加上急于投放市场,难免存在一些不够完善、需要改进的环节。
一口气列举了五个长处,五个不足,关于小米SU7是否值得购买,您心中或许已有定论。简而言之,若将其作为家庭用车或主要用车,并不太建议选择。
若这车是年轻人首购或是家庭第二辆车,尚可考虑;若你重视实用性、舒适度与空间,则不适宜;若你偏爱驾驶乐趣,寻求运动风格,这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若你注重性价比与价格,属于精打细算的消费者,则不推荐;但若你认为这车价格公道,即便略高于竞品,其所带来的独特价值值得,那么不妨考虑;若你追求稳定,不愿冒险,则不建议;若你渴望新鲜体验,乐于尝试,那么这车或许适合你。
最后一个问题,版本推荐。
舍弃了已售罄的创始版,目前市面上仍有三个不同版本可供选择。经过一番观察,我发现网络上众多人士倾向于推荐价格最低的版本,即售价21.59万元的那个型号。该版本与售价24.59万元的版本在基本配置上相差无几,主要区别在于省略了在城市日常使用中不太频繁的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以及CLTC续航里程减少了130公里。
从经济实惠和满足需求的角度来看,这并无不妥。然而,若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需求和节省开支,为何要选择SU7呢?毕竟,24.59万元的价格高出三万元,在硬件方面,新增了激光雷达,电池容量提升了20度,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投入是合理的。从用车体验的角度来看,首先,这两个版本均基于400V低压平台,充电效率受限,且均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低温性能表现平平;而多出的20度电池容量,无疑能大大减轻用户的焦虑,有效缓解里程焦虑问题;此外,在智电配置上,并非仅仅是是否拥有高级智能驾驶功能,而是整个智能驾驶系统从Pilot Pro版本升级到了Max版本。在汽车中额外增添了芯片的运算能力,但关键在于,即便你并不关心智能驾驶和智能电控功能,为何还是会选择这家数码企业生产的车辆呢?因此,若你打算购买,我实际上更倾向于推荐你考虑24.59万元的那款车型。
关于那款标价29.99万元的所谓双电机加强版,如果资金充足,您当然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不过,就我个人而言,并不太建议购买。与同类型产品的双电机版本相比,它的价格确实高出不少;而如果您预算在25万元左右或更低,市面上也有许多性价比高的选择。此外,SU7的双电机版本,其真正能够匹配这个价格水平的硬件配置并不多,比如空气悬挂加上CDC电磁悬挂,这些配置几乎已经成为了今年高端电动车的标配。2.78秒的加速看起来激情四溢,然而实际上对电动车来说并不算什么挑战。我坚信,后续的竞争者都会以此成绩为基准进行调校和优化。坦白讲,4秒内的加速已经相当迅速,你几乎无法将电车的油门踩到底,在日常驾驶中控制起来也相当困难,因此这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数据而已。有人认为,仅需3秒钟,就能超越超跑的速度,即便我们不谈论燃油和电动车在动力上的差异,只需观察那些3秒级跑车,它们所配备的底盘、悬挂、刹车和轮胎又是什么水平?以小米当前这套配置来看,似乎略显不足,对于2.78秒的加速性能,我担心它可能难以承受。
小米SU7的一大特色在于其丰富的可选配件,价格也颇为合理。若您有意购买此车,不妨先登录官网进行一番了解,依据个人喜好进行挑选。但需注意,不同版本的可选配件存在差异。例如,某些低配版车型不具备的电动尾翼,即便您选择了21.59万元的版本,额外付费也无法选装。
我觉得对小米SU7的介绍已经相当详尽了。此外,对于那些打算购买此款车的人来说,我真诚地建议您不妨稍作等待,多观察一下,至少等到下半年。首先,等待首批车主的实际使用反馈,这样可以避免自己陷入困境;其次,相信我,市场上新车不断涌现,价格竞争也将更加激烈,这样做也能避免您将来后悔,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