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3分钟,大定销量便冲破了20万辆大关;仅1小时后,这一数字又攀升至28.9万辆;经过18小时的发售,锁单量更是突破了24万辆,这一成绩可谓是显著。
小米汽车
小米YU7作为首款SUV车型的销量表现堪称神话,其成绩不仅大幅超越了小米SU7同期水平,同时也刷新了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历史最高纪录。
庞瑞,瞻胜传播的创始合伙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时指出,小米YU7在性能和指标上显著优于同类产品。该产品运用了一种“大中取小”的市场策略,即以中大型SUV的规格和配置,却以中型SUV的价位推出,从而在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专家委员颜景辉提出,在小米的生态系统内,小米汽车被定位为家庭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个生活场所”,而YU7的推出则进一步丰富了“人车家全面生态”的闭环体系。
厦门大学品牌与广告研究中心的主任黄合水指出,小米YU7之所以能够迅速走红,关键在于其推出了与Model Y相抗衡的产品,通过高端定位与相对亲民的价格策略,快速在市场上占据了有利地位。
销售火爆背后三大原因
6月25日夜晚,雷军在社交媒体上指出,小米YU7的推出被视为“小米进军汽车领域的一次重要考验”,鉴于“SUV市场是汽车行业的核心战场,YU7即将面临最为激烈的竞争”。
次日揭晓的成果显示,雷军因一小时内的订单量突破28.9万辆而兴奋不已。与此同时,比亚迪在5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上取得了第一,当月销量达到了38万辆。如此火爆的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品牌策略?
庞瑞指出,原因有三:一来,在智能制造领域,雷军及小米品牌的流量和影响力无人能比;二来,小米YU7在性能和参数上超越了同类产品,它运用了“大中取小”的策略,即以中大型SUV的尺寸和配置,却以中型SUV的价格销售,显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三来,小米SU7作为小米向市场呈现的一份普遍认可的成果,为小米预期的市场表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增强了市场对小米产品的信任。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专家委员颜景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时,表达了一个类似看法:小米,作为一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在汽车市场推出的首款车型及其后续产品,凭借其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和卓越的外观设计,成功地吸引了中高端消费者的目光和喜爱。他强调,小米凭借对目标消费群体的精准把握和卓越的公众评价,不仅显著提高了品牌的公众认知度,而且为该公司后续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业绩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记者观察到,小米SU7车型定位于运动型跑车,更符合那些热衷于驾驶感受的消费者;相对地,小米YU7则被定位为豪华高性能的SUV,其设计更注重舒适与实用,非常适合家庭使用。这种更广泛的用户群体覆盖,使得YU7能够更顺畅地融入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理念,满足用户在家庭、出行等多个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庞瑞表示,深度使用小米产品的用户更有可能成为小米汽车的用户。当小米用户在使用小米手机和家电时感到满意,当他们开始考虑购买价值二三十万元的汽车时,小米汽车提供的无缝数据同步、丰富的车载娱乐系统(包括音乐和视频)、便捷的通信服务(如电话和微信)以及账号共享等特性,将对他们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颜景辉认为,小米汽车在小米构建的“人车家全生态”体系中,被定位为家庭与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间”,即公共休闲场所。而YU7科技的融入,更是极大地提升了这一生活空间的品质。
对标Model Y借势
6月26日晚上,雷军在受访时指出,我国民众在中低端市场表现卓越,然而攻克的关键在于如何迈向高端领域,以及如何与世界顶级汽车制造商一较高下。因此,当我们踏入汽车行业,我们一开始就明确了目标,那就是我们的产品能否与保时捷、特斯拉等国际大牌相媲美。
6月23日,雷军在社交媒体上明确指出,特斯拉Model Y被誉为业界“史诗级杰作”,其连续多年稳居全球销量冠军,屡次战胜众多竞争者。尽管如此,小米公司并未止步,仍设定了新的目标,决心持续对Model Y发起挑战。
2024年,特斯拉Model Y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凭借其48万辆的销量,再次荣登单一车型销量榜首之位。
记者观察到,小米YU7在车身尺寸、动力续航以及智能驾驶辅助等关键性能上与Model Y相匹敌,然而其功能更为全面,且性价比更高。例如,小米YU7的起始售价为25.35万元,相较之下,Model Y的售价为26.35万元,两者相差高达一万元。
黄合水指出,小米YU7之所以迅速走红,关键在于其对标Model Y的策略,这与雷克萨斯当年对标奔驰等欧美豪华车型的成功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进一步解释说,过去,日本丰田汽车由于以低端车型为主,难以进入欧美的高端汽车市场。为了打破这一困境,丰田选择了与奔驰等欧美高端品牌进行对标,并实施多品牌战略,推出了新的品牌“凌志”,该品牌后来更名为“雷克萨斯”。以较为亲民的价格优势,该品牌迅速在欧美市场崭露头角,并成功占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
小米YU7以Model Y为参照,彰显了其在科技领域的自信态度,显示出其产品在智能化层面与特斯拉有着不相上下的实力。颜景辉直言不讳,同时,小米YU7还巧妙地利用了特斯拉的品牌效应,从而提高了自己在市场上的关注度。更重要的是,小米YU7在价格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直接对市场产生了冲击,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
颜景辉强调,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小米汽车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产品品质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在服务领域,对于已出现的问题,必须实施有力的危机处理措施,并本着真诚的态度为客户提供服务。此外,还需不断提升智能化技术水平,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