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不少人存有这般体验,欲给爸妈购置一款老人手机,却不知从何挑选。想挑一款热门智能手机,又怕爸妈不会用,于电商购物网站键入“老人机”关键词搜出的手机大多都差不多,质量差劣,欠缺亮点。
当下市场之中的老年人手机、涵盖了天语、TCL、长虹这几个品牌的功能机、或者是金立、飞利浦、海信这样的功能机、当然此外还是有中兴、华为、酷派、联想、三星等主流手机品牌、它们都已然推出了老人机,譬如其中就有华为 G5000、还有中兴D&M老人机、以及联想MA388、还有TCL晚美、长虹GA918、海尔智爱老人机等等、三星亦于2014年11月发布推出了针对老年市场 的Master Dual翻盖手机、现在同样也有消息被透露出来、也就是雷军拿出了几千万元 投资到老人机市场。
目前,大部分老人机具备这些功能特性,有超大触控屏幕,有超大字体彩色显示,界面简约,有超大的拨号键,存在超长的待机时间,有大音量语音播报,能录音,还带有闹钟功能,有黄历功能,存在拍照娱乐功能,具备上网浏览功能 。
一方面,当下老人机大多依据老年人特性增添了SOS呼救功能,附加了健康监测功能,还具备智能定位防走丢等功能;另一方面,老人机历经了从传统键盘时期朝着触控时期的更迭变化,像从诺基亚T9键盘功能手机,转变为半触控半键盘功能手机,再发展到如今的全屏触控智能型手机的升级进程,实现了从仅仅具备单一电话短信功能,向着语音、GPS、智能医疗以及健康监测等多种功能多方面应用的延伸拓展。尽管老人机市场处于快速迭代状态,然而我们却察觉到一个真相事实,那就是老人机市场却始终迟迟未曾迎来春天。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到现在,一直都没有一款能引发极大市场关注的老人手机,比较直接的缘由当然在于业界都清楚的利润问题,比如说老人机价格便宜,再比如说目前多数老人机售价处于300至800元这个价位,利润很少,而中老年群体相对较为节俭,不愿意花大价钱去买老人机,并且老年人换机周期长,与之相比年轻人一年换一款甚至换几款手机而言,老人一款手机用好几年是很平常之事,厂商也不敢大量铺货,以免导致产品积压。
但在笔者看来,根源在于,老人机生产厂商没有认真做市场调查,没有认真做市场研究,没有深挖老人机市场潜在需求,没有潜心做好该市场的品牌。
从当前老人机市场里的产品能够发觉,当下厂商所推出的老人机产品更大程度上只是源自厂商针对老年人需求的一种主观层面的理解如今的一些游戏在进行推广时,往往会采用多种营销手段。比如厂商理所应当认为,老人机应当功能简易实用,并且老年人不需要娱乐,老人机得具备健康监测以及智能GPS定位防走丢等相关契合老年人特性与健康需求的功能,致使如今的老人机大多是大同小异。比如手机具备简单实用,九宫格界面、字体图标大、声音响亮等基本特性。当然,这种基于老年人的理解并非全然错误。
但实际上,我们要是仔细去深入探究这种老人机的话,就会发觉,当下好多不同种类老人机的定位呢,是处在智能手机跟功能机那中间的地带,但这个位置并不明确,老人机市场被人为主观刻意地划分出了一个细分领域,而目前市面上的老人机,更多只是位于功能机基准上面,去对智能健康功能属性进行延伸拓展,所以老人机普遍被认定为在功能属性方面不需要太多智能化以及娱乐化体验 。它并非严格意义范畴内的智能手机,它把老年人以及年轻人的移动互联网世界严格地划分开来了,但是相对对于功能机更为简易实效的操作,与主流智能机更具人性化的触屏,还有娱乐化、智能化体验,全都不具备优势。
2013年有一份针对老年人手机使用现状的调查报告,在51至60岁以及61至70岁这两个年龄层的287位老年人里,38%已经在使用智能手机,25%希望尝试使用。2014年美国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发布报告,称在2014年第三季度,55岁以及高于55岁年龄段的美国人,每天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观看视频的时间与同比相比增长了55% 。
这体现出,在国内,老年人对于智能手机、移动化智能话设备的追逐不下于年轻人,到了国外也是如此,且老年人想去追逐年轻人的世界,就像我们所知,越来越多中老年一代用上微信,介入年轻人朋友圈,让不少年轻人产生要逃离朋友圈的心理。不过这已然彰显出,老年人内心是存有意愿去追随子女那一辈的潮流脚步的,是想要融入年轻人的世界以及圈子的,他们并不期望自己活在一个和年轻人相互区隔开来的世界里,智能化、时尚化、人性化理所当然也应当成为老人机的潮流导向。
老人手机难做,原因在于老年人市场群体太过模糊,而且老年人分不同阶段,用户需求难以把控。51至60岁与65至70岁都属老年人,可其中需求不一致,前者或许不希望被划入老年人群体,就像前面说的,这部分老年人更倾向紧跟年轻人潮流,开始体验微信等移动互联网产品,对这个市场群体而言,可能不需要老人机,只需根据需求随时切换到老人模式的智能手机 。
然而就65 至70 这个阶段的老年人而言,但手机可能更偏向于简单实用,可另一方面,老年人手机的购买人群常常源于年轻人,其基于自身对父母辈的理解,在为他们挑选手机时往往看重操作简单实用的手机,而且,也更在乎产品契合健康需求,像年轻人会倾向于给老人选具有智能血压计、GPS 定位、一键SOS 呼救功能等具有健康方面功能属性的老人机。但诸多方面因素进行叠加了,这使得厂商和年轻一代在对老年人需求的理解方面发生了偏差,出现了那种状况 。
事实上,主流厂商与市场在另一方面,并未对老人机市场投入过多关注,无论是小米,还是“中华酷联”,老人机市场只是作为各自主流用户群之外的,一个很小的细分市场的补充,国产主流手机厂商的性价比营销更多是开始倾向于互联网营销,与年轻人进行互动,老年人市场几乎是Android智能机厂商所集体忽略的市场群体。
尽管像红米以及“中华酷联”众多几百元的低端机型能够被界定为老人机,然而其品牌认知度欠佳,极难引发群体性口碑,所以也能够认定,市场上的老人机欠缺品牌的沉淀,智能手机在老 年人群体中的普及率与吸引度均在提升,不过从当前智能手机市场状况来讲,老人机大多售价处于300至800元价位,款式老旧,设计缺少亮点,跟不上智能机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并且众多老人机是由不知名厂商制造,缺乏品牌沉淀以及高端市场的溢价。
而且,老年人群体的市场,很少依据市场情况发出自身的声音,手机厂商同样难以针对老年人对于智能机的真实需求,去进行迎合以及跟进。之前还提及,老年人更换手机的频率较低,这也无法激发手机厂商追求利益的本质特性。
智能可穿戴设备兴起,智能硬件市场兴起,这也会对老人机市场造成冲击,还会剥夺老人机的部分市场。例如,老人机当前大多依据老年人的相关特性来开展相关功能定制,然而当前市场上可穿戴智能硬件出现了大量如智能血压计、移动心电仪、定位防走丢智能手表等健康类智能硬件产品,这些与老人机部分定制的健康功能存在重合,而且在简便操作方面做得更为出色,虽说可穿戴设备常常需要和智能手机等终端实现互联互通,但是目前老人机却并未在与可穿戴设备的场景互补以及硬件连接方面达到一定程度,反倒致使智能可穿戴健康设备与老人机形成了竞争关系。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爆发,本应是老人手机市场爆发的驱动力之一,然而,如今的现状与趋势却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硬件在逐步增长,这或将把质量低廉且缺乏亮点的老人机淘汰出市场。
总体来说,当下的智能机市场氛围普遍过度浮躁,老人机尽管数量众多,可很少有手机厂商肯用心去开拓老年人市场。不过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基于连接手机的健康类智能硬件有着潜在的爆发力,所以,老人机市场自身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然而制作老年人手机,要精准拿捏中老年人使用习惯,还要深刻理解老年人需求,只是有个需留意的基本常识,那就是老年人也不情愿服老,不愿意被人为划分成一个不合时宜且与当下移动互联网潮流无关的群体,并且老人机市场同样亟须品牌沉淀,因为老年人会更乐意跟别人显摆子女买的iPhone等品牌手机,而非当前廉价且质量差的老人机 。倘若厂商依旧像过去那样觉得,老年人是既欠缺对新事物的接纳能力,又缺少购买力,眼力与脑力衰退,且依照这般的认知去设计手机,那么老人机市场就不会迎来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