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口碑的核心在于促进消费和便捷支付,用户普遍具备充裕的资金流和稳定的购物倾向。对于购物行为,人们往往优先选择支付宝。同时,口碑平台设计了客户互动机制,鼓励商家间自发合作,实现客户资源的共享,并采用成效导向的付费方式。在实体店购物时,若使用支付宝付款,整个流程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有效避免了排队和找零等耗时环节,显著提升了顾客的购物体验。其次,商家借助虚拟货币收款能够防止伪钞和收银人员舞弊等问题,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
美团点评虽然披上了“支付即会员”的外衣,其实质依然是团购模式。O2O平台上的流量绝大部分源自线下实体,低价促销活动形成了流量导入的错觉,实际上导致商家交易量越大亏损越严重。再加上即将面临上市的财务压力,美团未来只会向商家索要更多的佣金和推广费用。
2、数据、营销能力
采用“付款即入会”机制时,付款行为是众多商家进入线上到线下业务的初始环节,核心竞争点在于后台的数据分析、营销体系构建。这是根本功力,同时衡量着各方的体系融合水平。
市场声誉借助支付宝获得了支付领域的领先地位,随后针对餐饮、商超、美容美发、文化娱乐等不同领域,提供了专门的业务模式,满足各种店铺在信息分析、推广方面的个性化要求,例如菜单管理、结算服务、客户关系维护、产品配送、品牌管理等方面。策略上,口碑运用了阿里巴巴惯用的整体布局方法,借助其他服务提供商来为商家实现定制化服务。这种做法可以借助微小的投入,吸引大批外部专业资源,从而为商家提供广泛的服务。
微信的运营模式与口碑类似,同样构建了生态化的体系,并且针对不同行业提供了定制化的服务方案。微信的不足之处在于,其数据主要集中于社交领域,无法与支付宝在电商和金融方面的数据相提并论。因此,在用户洞察方面,微信的表现不如支付宝精准。相应地,微信的数据分析水平也会逊于支付宝口碑。
美团的营销手段和数据运用方面处境十分不利。团购曾是美团唯一的宣传途径,而因为自有支付系统长期没有建立起来,美团在信息收集和分析上也完全没有起色。更麻烦的是,在过去的六年时间里,美团的所有资源都投入到通过线下销售团队拓展商家网络、自行建设物流体系,最后发展成了一家拥有3.5万名员工的地面推广机构。这种陈旧的管理、生产方式,不仅给美团带来巨大的人力管理、费用开销,也导致其在数据、技术层面无法与口碑、微信相比肩。
3、支付能力比拼
该平台声望树立一年便超越美团点评,这得益于阿里巴巴的雄厚资本支持,同时也有支付宝的鼎力相助。支付宝始终占据第三方支付领域领先地位,自2013年起拓展的线下业务已形成广阔的覆盖网络。不仅如此,历经多次双十一的考验,支付宝可处理高达8.59万笔每秒的并发交易而不出现延迟,这一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堪称顶尖。
微信支付最初依靠红包活动起步,短短两年内实现了显著进步。在实体场所,微信支付持续拓展业务范围,努力缩小与支付宝的差距。腾讯的财付通是微信支付的技术支撑,但在处理高容量交易和保障支付安全方面,财付通的表现仍逊色于支付宝。
美团点评在去年春天推出了美团支付服务,不过因为没有相关资质,被中国人民银行勒令停止运营。为了补齐这个业务上的不足,美团公司最近出重金购置了另一家支付平台钱袋宝,试图通过这种方式间接获得第三方支付的合法许可。然而,移动支付领域现在基本上是支付宝和微信两大巨头在竞争,美团这时候才进入这个市场,确实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