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轻视此事,仅靠栽种蔬菜,一年获取五十万至六十万人民币并非难事。互联网上时常出现此类说法,自家曾设摊位,亦经营过店铺,贩卖青菜的实际情况述之令人感慨万千。
经常在网上看见,形形色色的人声称仅靠贩卖蔬菜,一年就能赚取五十万到一百万的惊人收入。然而,只有亲身从事过蔬菜贩卖工作的人才会明白,通过卖菜所获得的微薄利润,坦白说,未必比务农更加合算。
卖菜的利润到底有多大?
提及售卖青菜,或许多数人的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些设摊的老人家,他们一大早便挑着满满一筐的蔬菜,来到市集入口或是街道旁开始营业。
我们家起初也是这样售卖蔬菜的,这种生意的开销比较小,一个摊位有时候日租或许只需五到六元。售卖的多为自家田里长出的菜蔬,费用不高,卖出去多少就能获利多少。
近期气温异常偏高,各类蔬菜成本持续攀升,部分农户通过人工取水灌溉,作物长势尚可。若选择在市场设点售卖,通常可获得较优售价,不过日收入有限,大致在两三百元区间。
然而,这二三百块钱,需要你日日去挑水浇灌,还要凌晨时分到田里把菜摘回,接着运往市集去卖。
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很劳累,种庄稼很辛苦,种蔬菜也很辛苦,本质上就是为了赚取劳动报酬。每天通过种菜和售卖蔬菜,能赚到两三百元就已经相当出色了,在县城和乡镇地区,可以称得上是相当可观。
但是这样的收入仅与工厂打工者相当,只不过他们付出的辛劳更为繁重,毕竟每天都要从事脸朝土地背对天空的农作,而且遇到蔬菜价格低迷时难以获得好价钱,每天赚取的钱甚至不足一百元,这种收入极不稳定,唯一的优势在于仍能居住在故乡照看家人。
这种售卖蔬菜的方法,所得金额波动很大,有时菜价高时,单月收入可超万元。但若菜价低廉,或许整月收入仅够一千元。
家里原先有片田地,农闲时便把多余的菜拿到市集售卖,那时园子很大,父亲每天都要挑水灌溉,我们这些孩子就负责去地里清除杂草,天蒙蒙亮三四点钟,父母就起身去园子摘菜,然后整理好运往市集去卖
然而,采用这种贩卖蔬菜的方法,其实只是为了增加一些收入来维持家庭开销。若想在一年内靠此赚取三万元,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过去我们家从未成功过。
小档口卖菜
后来因为各种缘由,村中的田地都转包给他人,父母便在集市上租了处小摊位,专门从事蔬菜贩卖,并且全天候营业。
经营固定店铺能够吸引稳定客源,然而在集市小摊售卖蔬菜并非易事,反而比务农更加辛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间断营业,每天只休息五小时,这就是菜贩子的日常状态。
土地已经分配给他人耕种,而且经营摊位售卖蔬菜也没空自己种植,因此售卖的菜品必须从别处采购,那个时期采购食材的方式和现今不同,那时需要亲自联系供应商,对方才会安排车辆运送过来。
那个时期买货需要几家联合起来跟菜农买蔬菜。父亲和二姨父专门负责贩菜,不论天气如何,他们都奔波在周边地区的田地里,把收购来的菜运到市场,再分给各家,随后在摊位上卖出去,那几年真是非常劳累。
现在不用再直接往田里跑买蔬菜了,可以直接去大型集散地,但那里的菜质量和价钱,就没办法像从前那样亲自把关了。
在批发市场批量采购,通常凌晨三点动身,为了节省开支,多数时候车辆装卸都需亲力亲为。当所有菜品运抵摊位,时间多在五点半上下,紧接着便有餐饮店经营者上门选购,根本无暇用餐,持续忙碌至上午十点左右,只能匆忙啃个馒头或吃个包子充饥。
这个摊位需要从清晨五点三十分持续营业到正午十二点光景,我们那个菜市全天不打烊,根本不存在午休的习惯,无论何时,每个摊位前都有人交易。
这种状况每年都日复一日地发生,不管天气如何变化,只有正月初一和初二除外,其余日子都在售卖蔬菜。
然而那对勤劳的夫妇专门从事蔬菜贩卖,每月所得仅有一万四千到一万六千之间。偶尔他们因过度劳累,在采购时未能仔细辨别,稍有不慎便容易吃亏。
有的蒜苗中混杂着金属条和石块,有的泡沫容器里装着青菜,里面还插着几个空瓶子,还有些时候,一包土豆外表光鲜亮丽,内里却腐坏得面目全非。
遇到这类状况,在货物尚未售出时就已经遭受损失,即便全部售罄,也未必能收回成本,每天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他们两人常因此发生口角。
经营街边小摊位,获取利润颇为艰难,遭遇此类状况损失会相当严重。此类小摊确实可以维持家庭生计,然而其中付出的辛劳,唯有从事相同行业者才能体会。
当然,要想在菜市场摊位上快速赚取丰厚利润,关键在于与各单位的采购人员建立良好关系,这些机构往往需要大量采购,且对价格的要求比较合理。
仅仅是想要建立这些联系,开拓这些渠道,就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并非每个人都能从事这类事务。
我家旁边的那个摊位,有位亲戚是学校校长,那所学校的菜全由他们家负责提供。他们只在菜市场设了个摆设,每天上午只营业到十一点就收摊了。没过多久,听说他们在县城买了房子,但随后又传出来他们家那位当校长的亲戚因贪腐问题被免职的消息。
前几年回家的时候又在菜市场看到了,他们家还在摆摊卖菜。
依照我双亲的说法,在市集租赁微小的摊位售卖蔬菜获利,不如流动售卖更为妥当,流动售卖能够灵活自主,亲手栽种的蔬菜直接贩卖,也无需担忧任何损耗。倘若一旦租赁了铺面或开设了小型店铺,每日固定的租赁金,水电气等开销,负担便沉重起来。
当前超市数量持续增长,大型超市的蔬菜售价远低于传统市场。若大型超市邻近菜市场,后者经营状况将显著下滑。这种零售模式盈利空间有限,主要依靠辛勤劳动换取微薄收入。
开店卖菜
设立店铺售卖菜品,其所需开销远超于在集市租赁摊位售卖,若经营不善,损失风险极高。集市摊位相较店铺,费用低廉许多,且店铺的装潢及水电费用,每日开销便高达数百元。特别是那些连锁经营店,往往设下诸多陷阱。
而且经营餐馆同样要凌晨三四点去大宗蔬菜集散地进货,同样要承担滞销的损失风险。
实际上不少蔬菜是按单个计量进货,换算成每斤的收益大约翻一倍到两倍,然而并非当天运回的菜都能顺利售出。
当天的菜品若未能售罄,次日售卖时大多按成本价处理,若第三天仍有剩余,可能要五折促销。到了第四天,这类食材基本上只能报废了。此外,像一些新鲜绿叶蔬菜,若当天滞销,第二天基本上就作废了。
对于经营蔬菜摊点的人而言,若售卖的菜品不够新鲜,那么几乎无人问津。一旦声誉受损,盈利便成难题,甚至难以覆盖月度租赁费用。从事此行业风险极高。
经营蔬菜铺子的人,若缺少与酒店、学校等机构的合作,仅靠散客销售很难获利。然而,向这些合作单位供货,通常都是赊账交易,有时需要数月才能收到款项,手头缺乏流动资金就难以维持经营。
批发蔬菜赚钱相对多一些
卖蔬菜进行批发经营,与摆设地摊,设立摊位,开设店铺,零售蔬菜相比,前者获得利润的机会更大,成功的可能性也更高。
这其实就是一种中间商的业务,他们专门去乡下收购青菜,接着运到市区进行批发卖掉。这种生意虽然比其他行业门槛低些,不过要买进合适的货品,还是得有点门道和见识。
此外也存在潜在问题,你当天从田里购入的这些菜品,或许并非真品,次日这些作物的行情就有可能发生剧烈波动,倘若未能迅速售出,极有可能蒙受损失。
做蔬菜大宗贩卖,算是一种小本经营,对多数普通人而言值得一试,只是过程相当劳累,需要亲自到产地挑选货物,仔细检查品质,安排车辆装载,并联络客户购买等事宜。
另有一种蔬菜分销商,他们配备专职的采购人员,将蔬菜运至集散地,之后转售给各类零售商以及餐饮机构、教育场所等。
这种情形下整批货物一次性售出,即便每件获利不高,依靠数量优势,年度累计也能获取可观收益,不过随之而来的便是应收账款的困扰。
这份差事格外劳累,不论你是流动售卖者还是店铺经营者,抑或是大宗货品贩售者,多数都要在凌晨三点光景起身,着手劳作,并且几乎从不间断。
这种工作节奏下,一对夫妻,整年仔细规划,或许总共也挣不到10万块。坦白说,干这种菜贩子活计,挣的都是累死累活的血汗钱,比那些自己开垦田地的人挣得还少。
自己售卖的菜品品质最低劣,经常滞销,每日劳动时长最为可观,工作场所既不卫生也不舒适,与工厂就业者相比较,从事蔬菜贩卖职业的人承受的辛劳程度远超他们。
如今,多数连锁卖场都售卖时令生鲜,同时各类社区合作网销平台十分普遍,若想在生鲜领域获利,就必须具备相应本事。无论是商品品质还是售卖标价,都要经过重重检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蒙受损失。
当然也不能抹杀某些有门道的人,他们卖菜一年能赚个百儿八十,甚至来个万把块也有可能,毕竟像某些学校一年的供货量相当可观,挣钱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对于一般卖菜的人而言,卖菜不过是为了当个自主经营者,图的不受他人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