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李文瑶
1998年举办的第十三届曼谷亚运会,首次将武术散打设为正式竞赛内容,各个国家参赛者都跃跃欲试,渴望在这个新项目中脱颖而出,尤帮孟参加的65公斤级散打比赛也不例外。
他拥有勇往直前的锐气,同时具备超强的竞争力,年仅二十四岁的尤帮孟成功晋级到最后阶段,结果,毫无争议地帮助中国队赢得了这枚亚运会的奖牌。
这是浙江在亚运会散打项目上赢得的首枚金牌,至今已有二十四年历史。尤帮孟也从一名运动员转变为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教练。他的肖像被展示在体职院的荣誉墙,他的形象常出现在散打队的练习场所,年复一年地守护着那些怀揣散打理想的孩子们。
温州少年痴迷武术
别人觉得苦,他甘之如饴
那个年代,国内武术热潮高涨。电视上播放《少林寺》,男孩子们都梦想成为“武当弟子”。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武馆的招生广告,会一点功夫都让人很自豪。1974年,尤帮孟在温州临江镇(现鹿城区山福镇)一个普通家庭出生,自幼就热爱武术。他常常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武术影片,买回武术杂志仔细研究,这些是他童年最珍贵的经历。

尤帮孟年轻时
尤帮孟初中毕业那一年,他的舅舅得知温州武术院正在招收学员,院长袁镇澜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如此优秀的指导者,应当值得信赖。”舅舅想到外甥自幼就痴迷武术,立刻领着尤帮孟前往武术院进行登记。
实践证明,舅舅的决定非常正确。那个武术院差不多就是当今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既要学习知识,又要练习武术。尤帮孟每天练习武术超过六个小时,不停地重复着那些固定的招式。其他人无法忍受这种单调乏味的活动,陆陆续续都放弃了,尤帮孟却越练越有热情,他说:"由于热爱武术,因此我觉得训练一点也不累。"

收获迅速显现。1991年,尤帮孟在国家级武术散打大赛中荣获65公斤级季军。紧接着,他凭借优异的表现被直接选拔至上海体育学院深造,在校期间系统掌握的专业学问和刻苦训练,令他的实战能力大幅增强。1994年,年仅二十岁的尤帮孟接连斩获多项顶级赛事桂冠,包括全国组合赛、全国个人赛以及散打巅峰对决总决赛在内的七项重要冠军头衔。他因此赢得了“冠军”的称号,被武林人士称作“南方的顶尖高手”,从此声名远扬。
曼谷亚运会首夺金牌
决赛之争起了风波
尤帮孟永生难忘的是1998年那个年份。在曼谷亚运会上,他获得了浙江省历史上第一枚亚运会散打奖牌。当时其实发生过一点小插曲:在与中国台北选手的决赛中,尤帮孟在第一局就顺利取胜。不过,当第二局比赛仅剩十秒时,尤帮孟在将对手推下擂台后,无意识补了一拳,对方随即失去意识倒地。
他退场之后我再还手,此举违反规则规定。倘若对手确实负伤,便判定我败北,然而倘若他伪装失去意识、企图借此夺冠,结果将完全不同。经现场医疗监督核实,确认对方是假装受伤,尤帮孟最终赢得了这枚珍贵的奖牌。

尤帮孟比赛影像
那一年,浙江省散打队伍宣告组建。凭借卓越的竞技表现,尤帮孟获选出任指导工作并继续参与比赛。当时,队伍中的大部分成员年龄仅比尤帮孟稍小两三岁,往昔的学兄突然转变为师长,队友们内心难免存有疑虑。
尤帮孟笑着说,都是练家子,谁要是不服气就跟我较量,非得打到对方心甘情愿才行。他不仅武艺精湛,还要让队员口服心服,在日常生活中,他更是身体力行,训练更加卖力,成绩也要更出色。2001年,尤帮孟结束运动员生涯,开始担任浙江散打队的指导工作。

尤帮孟(左三)和浙江省散打队队员
散打选手通常在中学阶段被挑选出来,要取得显著成就,往往要耗费十年或更长的岁月。这就像他们的心智塑造过程主要在训练基地完成。现在,浙江散打队共有十九名成员,其中大部分是九五后乃至零零后的年轻人。训练期间,尤帮孟是个要求严格的“头儿”,而在日常生活中,他却是一位充满爱心的“引导者”。如今物质生活优越,外界诱惑繁多,孩子们难以体会人生的艰辛,缺少我们当年的奋斗动力。尤帮孟回忆自己习武时,一心渴望获奖,立志要闯出一片天地,因此他认为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刚健有为,自强自立”的中华武术精神融入其中。最关键的是要继承传统,以师父传授的精神为根基,让这一理念代代相传。”
不准缺席课程、不准发生冲突、不准吸烟,这是散打队里不容违背的规矩。离开散打队的人,虽然未必能达到影视作品里那种一人对抗十人的夸张程度,却能在多人围攻时保护好自己,必须把学到的本领用在正当途径上,无论是在学校期间,还是步入社会之后。

尤帮孟和世界冠军郑裕蒿
尤帮孟对他悉心指导,他带训的队员们表现出色,2005年江苏十运会上赢得两块金牌,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夺取一枚金牌,世锦赛和世界杯合计夺得七块金牌。他陆续发现了郑裕蒿、徐延飞、王永杰等世界冠军,以及王志爽、王敏杰、陈鸿儒、邹佳贝、罗宏刚等全国冠军,为国家散打队培养了大量优秀选手。
半生都在当伯乐
国歌定会在杭州亚运会奏响
跟散打打交道的三十三个春秋,尤帮孟总觉得自己挺走运,沿途总碰上能指点他的人:把他引荐到武校的舅舅、温州武术界的权威袁镇澜成了他的“知音”,家里人也全力支持他练散打。“那时候,成为散打队专业选手就是捧上了‘铁饭碗’,对寻常人家孩子而言,是求都求不来的好差事。”

尤帮孟在赛场上进行指导
如今,孩子们的选择途径增多了,加入专业队伍不再是唯一途径,报名时常常遇到有优秀选手不愿加入,或获得健将称号后选择离开训练去上大学的现象。散打选手退役后,有些人选择成为特警,有些人从事教育工作,极少数人从事保镖职业。尤帮孟指出,近年来,许多省队散打队员退役后选择回到家乡,自行创建散打团队。现在浙江省的十一座城市里,有七个城市各自成立了散打专业队伍,这为浙江省散打代表队的未来选手储备奠定了人才基础。
近些年,由于张伟丽等综合格斗选手声名鹊起,人们常将散手与综合格斗相提并论,它们都属于实战性强的竞技项目,不过两者存在差异。期待散手运动能够同时推进奥运夺金目标与职业化联赛发展,使参赛选手既能获得奥运会荣誉,又能在职业赛场建立威望。

天津全运会颁奖现场
国家队里的浙江籍散打选手参赛等级未列入亚运会议程,因此来年亚运赛场将看不到浙江籍散打健儿的踪迹。不过尤帮孟透露,若有条件定会安排队员到场观摩,亲身感受亚运赛场的热烈气氛。他强调尽管当前伊朗等国散打水平突出,但中国在该项目上依然具备雄厚实力,虽然问鼎金牌或许存在挑战,但国歌必将响彻自家举办的亚运场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