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物品号称是玩具,但实际生产时很少遵循玩具安全规范;它们被当作出行工具,却缺乏合法的行驶权利,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禁止在公共道路上使用。这种电动平衡车长期流行,却处于一种难以界定用途的困境之中。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最近对这类产品展开质量检测,结果显示许多品牌的商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这次检查一共检验了二十组商品,其中有十三组未能达标,达标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五。未达标的产品里,既有像永久、凤凰这样的老字号,也有百步王、麦酷拉、豹行、比步这些新兴品牌。另外,根据某个行业研究文件的分析,预计到二零二二年,国内电动平衡车的需求量将增长到六百零七万台,整个行业每年的增长速度大概在百分之十七点七九左右。
市场发展迅猛,身份归属模糊,品质高低不一。这些因素造成购买者对电动滑板车缺乏信任。
不是玩具的玩具

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
近些日子,在人行道上、公园以及小区花园中,时常能见到孩子们驾驶电动滑板车嬉戏打闹。经过一番探访,记者了解到,过去两三年间,这种电动滑板车已经逐渐成为众多家庭眼中的潮流儿童玩具。
电商平台显示,电动平衡车销量异常高涨,部分品牌每月能卖出上千台,还有品牌销量突破万台大关。调查得知,购买这类产品的主要是年轻人和小孩。所以,很多商品在网上推广时,都选用孩子骑行的画面,并且标注“适合儿童及学生使用”的字样。
调查发现,北京一些较大的玩具零售店也售卖电动平衡车,这些店铺将平衡车与溜冰鞋、滑板车、儿童自行车陈列在相同位置。世纪金源商场内的一家玩具店店员表示,这种车适合四岁儿童使用,多数顾客是为孩子购买,因此销量不错,平均每月能售出二十余台,旺季时每月可卖出上百台,其中大部分是作为儿童玩具出售的。”
据掌握的情况,电动平衡车的工作是依据一项叫做“动态稳定”的核心机制来实现的,它借助车内部置的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来感知车身姿态的变动,再通过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操控电机做出调整,以此维持稳定状态。由于能够自动维持平衡,所以被很多人看作是具有科技感的流行玩具。
网络中,记者发现一款电动两轮车的推广画面是儿童驾驭的场景,性能说明指出标准型时速可达十五公里,专业型时速介于十五至二十公里,探险型时速介于二十至二十五公里。关于使用对象的说明,注明所有型号都适合小朋友和成年人。
在另一家网店里,记者也发现了数款电动平衡车的性能说明,都写着行驶速度介于每小时十五公里到二十五公里之间,并且适合儿童和成年人使用。
记者走访实体店,考察了多个品牌的电动平衡车,了解到这些产品大多时速超过十五公里,而且销售员都说孩子骑乘完全安全,属于大型玩具。
可是没过多久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提醒,说明电动两轮车种类不清,不适宜当作儿童玩具。
这类商品既被销售方也同时被购买方当作玩具来销售,而且非常受欢迎,这究竟算不算玩具呢?根据掌握的情况,我国《玩具安全第2部分:机械与物理性能》(GB6675.2)对于电动童车的速度有明确规定,具体是“在玩具通常坐立或站立的位置加载质量为(25±0.2)公斤的负荷,测定的最大速度不可以超过8公里/小时”。调查得知,市面上售卖的电动平衡车多数依照《电动平衡车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GB/T34668-2017)执行,其速度限制为20公里每小时,这个最高速度与电动自行车的行驶速度持平,明显超出了玩具类产品的安全标准。
采访中记者发现,并非所有商家都把电动平衡车当作玩具来卖。九号电动平衡车天猫官方旗舰店里,记者看到有多种不同速度的电动平衡车都注明适合儿童使用。不过店员向记者推荐产品时说,电动平衡车的种类很多,最适合儿童的是一款时速8公里的产品,这款产品达到了玩具安全标准规定的速度要求。在北京当代商城小米体验店,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售卖的电动平衡车和电动滑板车并非儿童玩具,不适合儿童操作,只有年满十八岁的成年人才能驾驭。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最近公布的电动平衡车质量检测情况表明,检测的十五个项目中,有六项出现了不合格情况,具体涉及防水性能、抗盐雾腐蚀能力、超速保护机制、驻坡性能及保护装置、充电锁止功能、防飞转保护功能。实际测试中发现,部分产品存在超速后不报警、在斜坡上无法保持静止、充电时仍能启动等问题。
苏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的工程师刘浩表示,电动平衡车不同于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它既没有油门装置,也没有刹车系统,完全通过骑行者身体的倾斜角度来调整行进方向和快慢,一旦操作不当,骑行者很容易失去平衡而摔倒,从而引发人身伤害事故,所以,电动平衡车安全性能的各项防护措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这一点十分关键。

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
据消息人士透露,电动滑板车存在国家层面的规范文件,其中《电动滑板车通用技术规范》对相关的安全指标提出了要求,然而当前市场上存在部分产品未依照此规范进行研发、生产的情况。例如《电动平衡车通用技术条件》中特别设立了超速防护条款,要求电动平衡车在速度超出标准时必须不断发出警示信号,同时启动持续倾斜机制或同等的安全措施,目的是阻止使用者继续加速,从而保障其人身安全。例如驻坡性能和防护也是评估电动平衡车对用户安全防护作用的关键指标,意味着在设定坡度上行驶时,必须随时能稳定停靠,并且能持续五分钟或触发警报装置。另外提车也是一项重要的安全特性,当车辆正在运行时被抬起,倘若轮子依然高速转动,极有可能对骑行者或行人造成伤害。然而实际走访时了解到,兼具这些安全特性的商品数量有限。而且产品安全程度与其价格呈现正相关性。小米体验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网络上有许多价格在三百度左右的产品,质量比较差劲。个人曾试用过朋友花费五百度购置的电动滑板车,不仅无法实现下坡自动停止,遇到微小的凹坑车身就会失去平衡,似乎随时都会倾倒。还有顾客提到,他们过去购买过价格较低的电动平衡车,在使用过程中,车辆突然失去控制,车身无法自行维持稳定,导致孩子摔倒受伤。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公布的电动平衡车质量检测情况表明,价位低于600元的商品达标比例仅10%;售价介于600元和1500元之间的商品达标比例是33%;而价格超过1500元的商品全部合格。
苏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材料检验部部长刘丽霞表示,当前电动平衡车价格差异巨大,主要是由构成组件,尤其是核心部件的品质所决定的。加工制造流程和实施规范也起到关键作用。核心部件涵盖电池单元、动力单元、主控单元等,而一款品质可靠的锂电池,其基础造价大约在500元上下。
价位差异巨大,品质令人担忧,规格说明模糊,造成近年广受欢迎的电动滑板车存在诸多弊端。这些弊端不仅威胁到购买者的安全使用,也阻碍了该行业的健康进步。
违法上路的代步神器
电动平衡车体型娇小、行驶迅猛,很多人选择它当作出行方式,我们经常可以目睹有人骑着它在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上穿行。一位骑行者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到电动平衡车能够轻松携带上地铁,也能方便地放入办公场所,其速度堪比电动自行车,但操作起来更加轻松,因此他常用它完成从住处到地铁站,再从地铁站到公司的日常通勤。
调查得知,平衡车行驶快慢通常在十五公里每小时以上,最快的能达二十五公里每小时。电动自行车规范中,其极速限定为二十公里每小时。因此,部分电动平衡车的速度超出电动自行车。调查同时显示,多数购买者对电动平衡车能否在马路上行驶存疑,以为它同电动自行车一样属于路上交通工具。
电动平衡车并非儿童玩具,那么它算不算交通工具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学院教授刘建军有清晰说明,电动平衡车禁止在道路上行驶,此处所说的“路”涵盖《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所定义的道路、公路,乃至高速公路,均不允许其通行。如今部分电动平衡车制造速度极快,个别型号每小时可超过二十公里,倘若将此类平衡车当作日常出行工具在公共道路上使用,便触犯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
根据掌握的信息,《〈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四条明确指出,行人禁止在道路上行进时借助滑板、旱冰鞋之类的滑行设备。现阶段,为了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成都等诸多城市已经出台规定,不允许电动平衡车在道路上行驶。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从2018年11月1日起开始执行。根据相关规定,动力驱动型平衡车、滑板车等设备在道路行驶时,交管部门有权暂扣设备并处以两百元罚金,而滑板、轮滑鞋等滑行工具则需缴纳十元罚款。由此可见,电动平衡车在京城不能当作日常出行工具,尤其禁止在机动车道行驶,仅限于特定场地或封闭空间使用。
记者手记
玩,可别忘了安全
采访中记者体会最大的是:作为购买者,即便对专业学问不了解,在购买时可能会遭遇欺骗,只要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就能躲开部分圈套。
电动平衡车的售价差异悬殊,从三四百元到上万元都有,虽然品牌附加值是影响因素,但如此显著的价位落差,必然意味着性能上的不同。购买者需要仔细琢磨这背后的原因。一位受访者向笔者表示:"孩子玩的玩具没必要买昂贵的,三四百元就足够了,说不定几天就丢在一边,买太贵的反而白花钱。"不过有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表示,优质的电动平衡车,其关键部件的成本几乎达到四百五十元,这个数额已经接近某些产品整体的售价了。产品的品质、表现和价位是相互影响的,它们直接关系到用户的操作安全,不能只贪图便宜。
对产品质量要格外关注,对使用安全也要时刻保持警惕。经过记者实际操作,电动平衡车不具备实体制动装置,所有操控均需依靠骑行者调整身体姿态完成。向后行驶时若需观察后方,身体重心的变化可能导致失去稳定。在清洁工刚拖过的光滑路面上骑行,轮胎会出现打滑状况。这种依靠电能运行且缺少实体制动装置,同时上半部分又无稳固固定扶手设计的物品,显然不适宜小一些的儿童使用。
见过一段影像资料,里面有个七岁上下的孩子,在人行道上驾驶电动滑板车,忽然车辆出现摇晃,孩子摔倒在滑板车上,但车子并未停稳,继续向马路中央滑去,幸好有其他车辆及时刹车,最终避免了一场事故。
受访者中有人坦言电动滑板车不能在马路上行驶,自己曾经被执法人员处理过一次。此后每次遇到交通警察检查就选择绕行,因为交警工作繁忙通常不会追赶。即便被捕获,最多损失车辆再购置一辆,毕竟这种设备价格不高。这种做法无疑对个人和他人的安全构成重大风险。二零二零年八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曾经专门分析过北京、广东、河南三地法院近五年审理的涉及电动平衡车的侵权案件情况。在二十五起相关案件中,有七起是关于产品责任方面的纠纷,另外有十起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方面的纠纷。交通事故一旦发生,由于电动平衡车没有合法的行驶权利,所以即便骑行者没有明显的过失,也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在2020年7月公布的《电动平衡车舆论动态调研报告》表明,从2019年6月20日到2020年6月19日,一共记录了关于电动平衡车的负面舆论信息达221684条,其中涉及安全问题的舆论最为突出,占所有负面信息的66.67%。
权威人士强调,交通环境需要全社会一起维护,但个人方面,人们必须持续增强防范意识,牢记出行须将安全放在首位。
(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 李燕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