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为该去往何处投资烦恼时,
可以为他们提供信息与方向指引;
当企业“走出去”开展交易活动时,
可以为他们做事前风险规避的培训与提示;
当企业遇到法律上的麻烦时,
能在关键时候站出来给企业“撑腰”“护航”……

照片显示南沙自贸服务中心召开的新阶段电子产品外销推动交流会兼辅导活动,众多公司负责人到场参与。
这类能够随时提供全方位贸易便利服务的对外合作机构,便是中国贸促会。这个机构活跃于致力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善营商环境的特定区域。中国贸促会正积极参与其中。
中国设有多少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就配套了多少家由贸促机构创办的专属服务网点,2017年贸促机构就在全部自贸试验区内建立了服务站点,这批共11个服务网点在今年1月已经全面启用。
中国贸促会相关人士向《法制日报》记者表示,今年起,11个自贸试验区服务中心以推动贸易投资、提供商事法律支持、维护企业权益为主要任务,集中贸促体系资源,在为自贸试验区企业和相关机构提供便捷服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弥补发展短板
现阶段,我国先后设立了三个批次,共计十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些试验区积极开展探索,勇于创新实践,目前已经总结出超过一百种能够借鉴应用的改革成果,并按照不同阶段逐步向全国范围复制和转移。
这是一次开拓,是一种突破,是一种实践,因此难免会碰到阻碍。大连众易空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连世超就正为“公司缺少第三方整体性外贸服务渠道”而发愁,在他看来,这导致像他企业这样的中小型企业“在搜集资讯、开拓商路、预防风险、构建互信方面遇到阻碍”。连世超觉得,这也是自贸区建设中的不足之处。
连世超的看法,中国贸促会辽宁自贸试验区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范振国非常赞同。他经过实地考察了解到,自贸试验区虽然在企业制度方面给予了很多便利,不过公司仍然有项目信息获取、风险预防、海外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外贸整体服务需求,而贸促会正好能够弥补这些不足之处。
这些状况在各个自贸区都很常见,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自贸区,更是如此。贸促会长期在对外贸易领域工作,与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商业组织以及大型国际企业都保持着紧密联系。他们可以通过遍布各地的办事机构提供信息,协助处理这些问题。范振国这样表示。
公司方面有相关意向,政府层面也有相应指示。创建自由贸易服务枢纽,是商业促进机构积极执行中央、国家关于自贸区发展相关规划的具体实践,是商业促进机构为国家、为整体局面提供支持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促进地方对外经济进步的关键步骤。今年一月商业促进机构举办的新闻沟通会上,商业促进机构副负责人卢鹏起对此表示。
中国贸促会完全有实力承担这一关键任务。根据消息,自贸服务中心凭借中国贸促会,以及它在境内近900个地方和行业贸促会、在境外30多个代表处,并与各国对口机构建立的300多个多双边合作机制,能够为自贸试验区及相关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自贸服务中心承担多项任务,针对自贸试验区的发展环境、政策执行成效、国内外自贸区规则等议题进行探讨,为自贸试验区推进改革和创新制度提供参考;开展宣传推广工作,介绍自贸试验区政策,加深国内外商界对自贸试验区的认知;安排企业参与国内外展会论坛、专项考察、项目展示、合作洽谈、技术交流等事务,协助地方开展招商引资,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接待外国来访团队,推动双边贸易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普及仲裁调解业务,为企业提供信息资源、法律建议、商事认证、知识产权保护、资信评估、债务追讨、贸易纠纷处理等专项支持;举办各类经济贸易培训;依据自贸试验区管理部门和企业要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密集组织培训
根据相关说明,今年至今,中国贸促会为自贸试验区提供的服务包括举办或参与各类讲座和会议论坛,总计超过130场,超过17260人从中获益,当地政府部门和公司对此反应积极,给予高度评价。
今年二月开头,有场主题为“一带一路争议处理及自贸区发展”的研讨会在中国贸促会湖北自贸区服务中心举行。担任中国贸促会湖北自贸区服务中心负责人兼贸仲委湖北分会负责人的姚俊逸表示,湖北自贸区聚集了许多规模较大、行业覆盖广,并且有意愿也有实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业务的企业。如何为这些公司在“一带一路”地带的投资作业提供法律维护,以及怎样推动该区域商业环境改善,是这次宣讲会阐释的核心内容。这些公司正在探寻其中的商业时机、投资时机,不过这些公司也必须清楚,与关注商业投资时机同样关键的,是要警惕法律方面的潜在问题。姚俊逸这样表示。
3月14日,中国贸促会(广东)自贸试验区珠海横琴服务中心与横琴片区管委会共同主办了“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大讲堂”,该活动意在提升自贸试验区企业知识产权创新能力,超过100名企业代表参与了此次活动。
此类活动为数不少,本月由中国贸促会自贸试验区服务中心举办的就颇为集中。譬如,11月6日,河南自贸试验区服务中心就组织了关于美国脱离伊核协议对中国企业造成的影响及风险管理对策的座谈和研讨会议。本次会议意在引导众多公司全面了解美国针对伊朗的禁令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后果,迅速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帮助许多从事国际贸易的公司准确把握中美经济互动的态势,减少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借助多种途径妥善处理可能出现的争议。
十一月八日,经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辽宁自贸试验区服务中心与大连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承办的“关于中韩自由贸易协定运用及关联法律风险规避的说明会”,在大连举行。该说明会旨在宣扬并推广我国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提升协议的实际运用水平,全面把握并有效运用自贸协议条款中的贸易简化手段和纠纷处理渠道,从而惠及更广泛的外贸行业经营者。
十一月十三日,中国贸促会浙江自贸试验区服务中心等机构主办的自贸试验区商事法律风险防控培训在舟山举行,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协助舟山对外贸易公司,尤其是石化行业的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并处理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
据消息,中国贸促会组织的研修活动主要包括政策阐释、经济贸易争端处理、商业法律相关学习、特定业务操作指导等方面。针对政策阐释类研修,为协助各自贸区管理机构透彻领会中央及国务院关于加速自贸区建设的核心战略安排,中国贸促会协调工作组在11个自贸区实施了13次政策阐释研修。
针对贸易争端应对的学习,由于中美贸易争端持续恶化、公司跨国运营面临挑战加剧的情况,中国国际商会促使在重庆、广东、上海、浙江等九个自贸区逐一开展十五场以贸易争端应对为内容的讲座,剖析贸易争端起因和贸易风险关键,给出具体应对方法,旨在协助企业切实增强风险规避水平。
针对商业法相关培训活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在四川、广东、上海等九个自贸区服务窗口,就知识产权维护、贸易争议解决等商业法律议题,举办了二十九次知识产权维护、争议解决、法律风险规避等内容的讲座,介绍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普及仲裁调解等矛盾化解途径,旨在协助企业保障其自身正当权利。
中国贸促会针对专项实务培训,依据各自贸试验区产业特点及企业具体要求,于河南、广东、浙江等七个自贸试验区举办十七场企业实务培训活动,内容涵盖跨境电商运营、市场采购模式、金融服务等企业高度关注的议题,旨在协助企业解决实际经营中存在的区域性、行业性难题,增强企业管理水平与自身竞争实力。
当地,陕西自贸服务中心改进了服务方法,在开展PPP项目交流及法律风险规避会议时设立了网络直播渠道,单次活动就有3.4万人获得帮助。
积极代言工商
中国贸促会为企业提供的法律服务还不止于此。
开展公司交流会议,促使自贸服务部门关注公司运营中的难题,在各自贸区分别举办公司交流会议,切实探明公司诉求,共计举行了28次公司交流会议,超过200家公司参与。
设立自贸区内的企业服务站点。天津和河南自贸服务中心在自贸区内部布设服务窗口,已经累计为相关企业提供文件核发、商业指导、法律支持等帮助,次数达到1954次。
中国贸促会在宣传工商方面表现活跃,为改善商业环境贡献力量。该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各自由贸易服务办事机构,采用拜访、交流等手段,掌握自贸区相关政策实施情况,了解本地企业遇到的政策性和经营性挑战,向相关政府部门转达企业的合理愿望,协助政府部门破解制度层面的难点,从而进一步提升商业环境质量。协调研究院联合多个自贸服务中心实地走访了广东等地的自贸区,发现这些区域在减少行政干预和提升合作创新方面面临挑战,同时就规则革新、对外交流、政策统一性等环节给出了具体改进方案
此外,中国贸促会在辅助企业投资等方面也很有成绩。比如,组织投资推介活动。鉴于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热情高涨,以及国际经济贸易往来“向东方发展”的态势,中国贸促会促使各地方贸促机构进行重点国家投资法规的介绍,提供相关投资机会的资讯等。在深圳、四川、重庆等自贸区举办过墨西哥投资推介会、东南亚投资推介会、中瑞投资纠纷处理讨论会、企业迈向欧洲投资辅导等14项政策宣讲活动,服务过2400多家公司,有效增强了企业海外发展的技能和水准,并且降低了跨国经营可能遇到的风险。
开展专业论坛活动,中国贸促会指导自贸服务中心依据当地发展蓝图,针对重点产业成长状况和需求,在福建、湖北等自贸区举办区块链论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税收论坛等24场专题会议论坛,帮助当地重点产业实现经验分享,促进新产业、新经营和新模式的引入,参与人数超过4140人。
中国贸促会借助经贸投资促进团队,指导企业合法规范地开展海外业务活动。福建自贸服务中心鉴于本地企业对东南亚市场有较大拓展需求,与促进部贸易投资团队紧密配合,周密筹备了前往印尼、越南、柬埔寨的考察团,吸纳了十多家企业参与其中,为自贸试验区公司建立了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同时也实现了自贸服务中心组织考察团的第一项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