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次严重失误主要发生在初期阶段,是最为突出的那个错误。Joe Kraus甚至提出了他的第一条投资准则:仅对那些无需团队介入的项目进行投资。在这段时期里,我评估一个创业者是否为真正的创业者,而非投机客,也不是旁观者,更不是骗子,这方面大体上没有出现什么偏差。
众多天使投资人本身即为企业家,他们深知初创者所遭遇的困境,这类投资者是初创企业寻求资金支持的最理想选择。
他们未必是富豪或收入丰厚者,天使投资商有可能是常人的街坊、亲人、友人、事业同伴、提供物料者或任何愿意向企业投入资金者。
天使投资家既能提供资金支持,也能拓展人脉资源。假如他们本身具有较高知名度,还能有效提升企业的公信力。其中一类是票据天使,这类投资家通常欠缺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他们的主要作用是注入资金,但投资金额相对有限,单个项目的投资额度大约在1到2万5千美元之间。
这些被称为增值天使的人,通常具备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会深度介入到所投资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他们投入的资金额度相对较高,大致在五万到二十五万美元之间。
超级天使投资人,通常由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担任,他们能够为初创企业提供深刻的指导,每个项目的投资金额都比较可观,一般都在一百万美元以上。
做天使投资时容易犯哪些过失?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作为该领域的新人,谈不上成就斐然,但确实有不少失误,列举几点:
1、不要代替创业者思考。谷歌风险投资知名人士乔·克劳斯曾发表过一篇文章,他谈到自己经常犯的一个毛病:每当接触到一个新的创业构想时,他总是作为一个创业者,会激动地琢磨,“我”将如何实施这个计划,脑海里会不断盘算,思考“我”会怎样开展市场推广,身为产品负责人会设计哪些特性,又或者,“我”会与哪些渠道商建立联系。
我初次犯下的关键失误,主要就出在第一年,也是最严重的那个错误。之所以称之为关键失误,是因为投资人一旦深陷某个构想和项目,便很容易对该项目本身产生偏爱,进而忽视了负责执行项目的团队,而团队的价值永远比项目本身更为重要,这是天使投资领域的一条基本准则。然而,具有创业背景的投资人常会犯下这样的错误,他们对于某个号称前景广阔的计划,很容易变得异常激动,甚至擅自构思整个推进方案,但创业团队却一头雾水,完全无法理解,更糟糕的是,投资人自己设想的后续发展计划大多都是胡编乱造,实际情况中,高达九成都是废物。
出资人能够提供建言献策,亦能介入商议,却始终无法取代独立思考,企业的每一刻都由开创者牢牢掌控,倘若投资方以创业者的身份审视事务,其结果往往欠缺可行性。
Joe Kraus明确提出首个投资准则,即仅选择那些无需团队介入的项目,可供借鉴。
这些年,我判断一个创业者是否是真正的创业者,而不是投机者,也不是凑热闹的,更不是骗人的,这方面基本上还算没出什么差错。然而,仅有称职的创业者,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互联网领域拼搏,远远不够,这个领域汇聚了众多杰出人才,众多聪慧之人,不仅要求称职,更要求卓越,不仅要求卓越,更要求强悍,不仅要求强悍,更要求具备远见,这场惊涛骇浪般的创业者筛选过程,最为让人头疼,也最为让人纠结。
部分创业者能承受艰辛,愿意付出代价,勤勉努力,然而在进步方面有所欠缺;部分创业者天赋异禀,掌握知识迅速,却显得不够稳重,经验尚浅;部分创业者两者兼备,却眼界狭窄,满足于现状;部分创业者产品出色,却在经营上力不从心;部分创业者擅长经营,产品却不够完善。
做天使投资,会明白,所有团队都有不足之处,最终关键在于某几个或仅一个最让你心动的优点。对于人的判断失误,可能会一直延续,只有通过经验的持续积累,才能培养出一些鉴赏力。实际上,这个失误是每位投资人都必须经历的。
投资人的内心最担忧会错失优质项目,尤其是当众多投资人争相追逐某个所谓热门项目时,这种担忧情绪会被显著增强。
某些有远见的开创者因为害怕错过而进行投资,他们很可能会抓住这个机会。因此,风险投资家最应该防止的是受害怕错失机会心理的影响而形成投资决策,而要凭借对项目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团队实力的准确把握来做出选择,然而,现实中一旦众多风险投资家争相追逐某个项目时,原本一个自己并非特别看好的标的,竟然也立刻显得格外诱人。若得知某个或某位你敬重的投资家,对某个项目异常重视,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会更高。
解决方案存在两种途径:其一,需要具备对团队与行业的深刻洞察力,由于拥有充分的自信,因此能够克服害怕错失的焦虑;其二,设想一下未来几位董事共商事宜的场景,倘若能够想象到众人能融洽地围坐探讨,仿佛是并肩作战的伙伴那样,便感觉安心,倘若并非如此,那就放弃,毕竟即便结为连理,也可能存在分歧,导致心情低落。
一些个人想法,愿与各位相互鼓励,期待有志同道合者能够交流彼此的得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