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电子发烧友都熟悉Type-C端口,应该是在2015年安卓设备普及之后。
但许多人或许并未察觉,电脑显示器同样配备了Type-C接口。
如果你是初次选购显示器的用户,可以了解下常见的几种接口信息,根据你已拥有的或计划使用的设备,有助于在购买时更加稳妥。

显示器上一般都有什么接口?
新款显示器通常配备以下几种端口,包括HDMI、DP、USB-A、USB-C、3.5毫米音频插孔以及供电端口,而VGA和DVI这类较为陈旧的端口,在当前市面上的显示器产品中已不多见。
跟USB传输规则类似,HDMI接口也存在好几种不同的传输规则,包括HDMI 1.1/1.2版本,HDMI 1.3版本,HDMI 1.4版本,HDMI 2.0版本,以及HDMI 2.1版本。
当前新型的显示器其HDMI接口大多已达到HDMI 1.4标准以上的水平,HDMI 1.4所能提供的最大带宽为10.2Gbps,可以传输3840x2160分辨率、30Hz刷新率的视频信号,或者4096×2160分辨率、24Hz刷新率的视频信号。
HDMI 2.0版本增加了18Gbps带宽的4K分辨率60赫兹视频传输功能,而更新的HDMI 2.1版本则提供了高达48Gbps带宽支持,能够传输10K分辨率120赫兹的视频信号。
DP接口自2006年问世以来已经历了七次升级演变,早在2009年的DP 1.2版本就具备传输21.6Gbps DCI-4K(4096X2160)60 Hz视频信号的能力。
DP 1.3能够传输4K分辨率,即3840X2160,刷新率可达120赫兹,还可以输出5K分辨率,为5120X2880,刷新率为60赫兹,同时也能处理8K分辨率,也就是7680X4320,刷新频率为30赫兹,而DP 1.4标准则允许输出8K级别的分辨率,具体为7680x4320,并且其刷新率支持60赫兹。
最新DP 2.0版本在先前型号上实现了显著升级,能够处理全彩4:4:4分辨率信号,具体表现为每个像素点拥有30位色深(bpp),同时兼容HDR-10高动态范围技术。

Type-C接口不等于USB 3.0接口
首先要知道的是,Type-C接口不都是USB 3.0接口。
Type-C接口属于一种接口类型,表现为外在的物理构造,而USB 3.0则是一种传输规范,体现为内在的传输机制。例如,部分手机配备的Type-C接口仅兼容USB 2.0的规范。

首先谈谈USB通常包含哪些通信规则,自1996年推出USB 1.0标准以来,这种接口技术已经发展了二十四年。
经过众多版本的演变,当前最为普遍的有USB 2.0、USB 3.0以及USB 3.1,USB 2.0能够实现480Mbps的传输速度,这个速率现在被称为高速模式,换算下来大约是57MB每秒。
USB 3.0传输速率可达到5Gbps,USB 3.1速率则提升至10Gbps,并且供电功率能够达到100W,是一种能够快速充电的接口类型。USB 3.1内部其实还包含Gen1和Gen2两个版本,它们的传输速度略有差异,但具体区别在此不再详述。

上面介绍的这么多接口,为什么都要介绍一下传输速率呢?
确保完整的使用感受,需要显示器等显示设备以及电脑与显示器连接的线缆,都符合相应的带宽和视频标准,这仅仅是在电脑输出端口之外的要求。
2014年USB-C标准面世以来,众多采用该接口的电子产品纷纷涌现,包括各类安卓手机、便携式电脑、固定式电脑、视觉显示装置,乃至像任天堂Switch这样的娱乐机器。
传输速度方面,除了前面说到的普遍的USB 2.0和3.0,像支持40Gbps高传输量的USB 4.0,以及同样40Gbps传输能力的雷电3规范,也能够整合在Type-C端口之中。
该设备既能借助高速通道传送数据资料、影音内容,又可提供峰值达百瓦的供电能力,具体参数为电压二十伏配合电流五安,同时具备外形紧凑、正反两面均可接入接口的设计特点。
所以说这是一个相当理想的办法,许多手机和电脑制造商目前都在这个端口上投入资源,那么再谈谈显示器,它有哪些明确的使用情境呢?
显示器的Type-C接口有哪些应用场景?
最佳使用情境,是借助显示器的Type-C端口,采用一条C-C的线缆,与笔记本上的Type-C端口相接,目前除苹果的MacBook外,众多Windows系统的笔记本也能支持Type-C端口完成65W的供电。

若在居所或办公场所设置了配备Type-C端口的显示屏,则往返途中无需再购置一条HDMI传输线,同时也能省去携带一台便携式电脑的电源适配器。
这种设备对于喜爱工作空间干净整洁的群体来说非常适用,否则无法解释为何众多用户都选择采用无线键盘和无线鼠标。
减少一根线缆,便是促进桌面无线化及简化布局的体现。至于提及的Type-C端口,务必选用具备完整性能的端口。

第二种使用方式是借助Type-C端口,将视频数据与电力输送给平板设备,从而帮助该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工作效率。
当我们讨论iPad的功能性用途时,它常常在性能表现、显示屏尺寸以及键盘操控感受等几个方面受到诟病。
假如iPad能够配备一个宽大的附加显示屏,那么其工作效率就会获得显著的增强。

第三种使用情境下,借助Type-C端口与C-C电缆,能够为安卓设备增设显示屏幕,该设备向显示器传输画面时,通常有两种操作方式,分别是设备自身界面模式以及电脑操作模式。
手机模式下,屏幕上呈现的影像与手机上的内容完全相同,电脑模式则类似于电脑的双屏扩展功能,在这种状态下,手机屏幕能够充当鼠标的移动平台,可以像在电脑上运行软件那样操控手机应用程序。
这种操作方式或许见用于少数场合,不过在举办规模宏大的集会之际,能够借助它把个人终端的影像投射至公共显示屏,以便于会场内众人审视,这便是我构思出的一种实用情境。

总结:
关于显示器的几种通用端口,已经为大家做了简要说明,在部分档次较高,或主要面向工作与商业用途的显示器上,还会设置具备完整功能的Type-C接口。
在实现办公环境无线化方面,该接口表现突出,在增强笔记本电脑与平板电脑使用效率方面同样效果显著,它具备出色的性能,且设计极为紧凑。
关于Type-C接口,若有其他用途设想,欢迎在下方评论区探讨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