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一头生猪仅获利7元!”河北大型养殖场主张建军无奈地摇了摇头。一年之前,他每售出一头生猪尚能赚取251元,而今收益锐减了将近100%。更加困难的是,小型养殖者已经遭遇亏损,每饲养一头生猪平均要亏损6元。
2025年6月,国内猪价状况不容乐观。猪只出售价格每公斤仅售14.57元,创下二十三个月来的最低记录,较去年同期骤降20.6%。与此同时,饲养费用不断上涨,大型养殖场每头猪的支出为2053元,年度增幅为2.8%。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六月份大型养猪场每头生猪的盈利仅7元,与上月相比减少了86.4%,和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98.6%,这是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下滑,使得养猪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2024年6月时,散养户平均每头猪能赚251元,但现在每卖一头猪却平均亏6元,利润下滑程度超过100%,亏损的农户数量增长很快。浙江省,六月份一头生猪的收益减少83.90元,较上个月减少14.51元,生猪与饲料的比值跌至5.85:1,落入了三级预警范围,全国生猪与饲料的比值已经连续五个月份同比降低,六月份降至6.16:1,低于6:1的收支平衡标准,整个养猪领域正面临微利或者亏损的状况。
现阶段,个体养猪户和大型养殖场的境遇大相径庭。2025年6月,散户每头生猪产出价值为2092元,而规模化养殖每头为2060元。连续八个月,散户的产出都超过了规模化养殖,每头高出32元。不过,在费用支出上,散户每头成本达到了2098元,比规模化养殖多支出45元。这一情况造成集约化养殖每头平均净利润达到7元,并且已经持续17个月保持盈利状态;而传统散养模式每头平均则亏损6元,并且中断了连续13个月的盈利记录。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规模化企业凭借饲料自主生产、自动化装置以及精细化管理有效控制了成本,但散养农户在面临相同的市场价格时,却要承担更高的饲料购买费用和人工开支。浙江省六月份的统计信息同样揭示,部分区域的养殖者亏损状况比全国整体平均水平更为严重。
畜牧业面临窘境,源于产出降低与开销增加的双重压力。二零二五年六月,大型养殖场生猪的产出价值为每头二零六零元,较上个月减少百分之一点五,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度下滑百分之十六点五;而养殖费用为每头二零五三元,较上个月增加百分之零点六,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百分之二点八,这种产出与开销的差距急剧削弱了养殖者的收益。饲养开销变成核心难题,国内玉米标价持续五个季度同比提升,六月攀升至每公斤2.37元,创下将近九个月峰值,大豆粉等核心饲养物资价格依然高昂。成本评估专家指出,同2022年2月最低花费比较,集约化养殖每单位产出费用上涨162元,零散饲养者增加200元,在猪肉售价低迷阶段,这些增长的开支成为令饲养企业倾覆的最终因素。
当前局面形成的根本性缘由在于市场供应量提升了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二零二五年六月,具备规模资质的生猪屠宰单位宰杀的生猪数量为三千零六万头,虽然与上个月相比减少了百分之六点五,但同年度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具体增幅达到百分之二十三点七。当前高产母猪保有数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今年六月全国高产母猪保有数达到4043万头,持续增加,这表明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猪肉供应量会继续处于高位状态,市场供需之间的不平衡在短期内难以消除。生猪价位已经持续十个月比上个月降低,现在来到了二十三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七月份猪肉价格继续走低,七月的第四个星期全国生猪的平均售价是十四点八六元每公斤,比前一个星期减少了百分之零点九,与去年同月份相比大幅度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二点四。
当前情形十分吃紧,国家农业农村机构发出提醒,与国家发展和改革机构、国内贸易管理机构等十个部门一起,共同拟定并公布《关于推动农产品购买计划的执行计划》,其中包含九个领域内的二十三项详细措施,目的是激发整个社会对食品的需求,提升民众的购买意愿。此外,更为直接的干预手段也在实施中,六月十一日,国家启动了二零二五年首期中央库存储备冷冻猪肉的收购,通过公开竞价交易一万吨,向市场传递了稳定价格的信号。此外,现在能繁母猪的价钱不断降低,六月份全国二元母猪售卖的价钱是每公斤33.60元,比上个月减少了2.2%;全国小猪的价钱是每公斤37.25元,比上个月减少了4.8%。这说明猪的繁殖能力正在快速减少,为将来市场重新达到平衡提供机会。
畜牧业目前处境艰难,国家相关扶持措施与公司实际作为能否帮助其摆脱困境,找到新的发展机遇,社会各界都在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