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摩托车经历里,有过几次令人惊叹的时刻。1990年,我弄到了当时在中国留存的六辆哈雷摩托之一,并将其带到了北京。我们在北三环靠近现在的和平东桥处卸下了这些车辆,随后我便独自骑上了北三环。那一刻,哈雷摩托车那强大的低速扭力让我深感震撼。
最近一次深受触动,是上周日在‘点控驾驭’的金卡纳训练活动里。训练活动结束后,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摩托车生涯。我在琢磨,未来的日子里,我是否会投入大量时间在这项名为摩托金卡纳(Motogymkhana)的竞技项目上。
思考还在进行,但是我的切身感受非常生动。
成就感:我只学了一天的课程,就能够单手绕‘8’字了;
缓解工作日劳累感:多年从事案头工作,颈椎问题成了健康的主要困扰。尽管持续每个周末骑摩托车锻炼,但在颈椎方面却收效甚微。每次骑行结束后,颈椎不适感反而加剧,原因是骑车时精神高度集中,身体保持僵硬状态,从而使得病情恶化。
上周参加了金卡纳的基础课程,发现颈椎方面的不适感明显减轻了,其实练习过程中我就察觉到了这个效果。金卡纳是种场地较小的比赛项目,其中包含大量转弯技巧,这些转弯技巧正是这项运动吸引人的核心所在。而转弯技巧,和其他体育活动一样,需要转动头部、肩膀,有时甚至要扭动腰部。这些晃动节奏快并且向两侧分布均匀,在练习五个K字形绕桩时我惊讶,真真是预防颈部不适的好方法啊!
金卡纳训练的另一个优势在于,能够掌握以下盘(脚部、腿部、腰腹)来调整车辆状态,因此熟练之后多数操作能仅用单手完成,肩部和手臂的紧绷感远比常规骑行方式减轻很多。这令我感到振奋,因为我平时骑行下山后总是筋疲力尽。
回家途中,我因未走下水道似的G6辅道,路面凹凸难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拥堵在逼仄的街面上缓慢挪动。往常情况下,我极易失控。但此刻似乎得益于金卡纳的研习,身心舒缓,身手敏捷,毫无阻碍地通过了那片难走的区域(脑海中回荡着《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
接下来,我要想想我下一步的摩托车安排
车辆挑选首先要注意,之前用的哈雷车把是猿猴款式的,由于近期车辆检测规范比婴儿食品标准严格许多,我不得不换回普通车把。不过心里仍然有个猿猴把的愿望。我们骑的车型属于风格类,关键在于,猿猴把带来的身体不适感,我还能不能适应,这个问题打算在下次练习时探讨。不过初次练习时,我留意到一位哈雷学员的技能有了显著提升,能够单手完成8字绕环,因此倘若“点控驾驭”这个我接受训练的机构,假如它开设猿猴把金卡纳的指导课程,我极有可能参加。
要不要参加金卡纳的比赛?
金卡纳摩托金卡纳(MotoGymkhana)属于小型场地赛车项目。这种赛事对赛道条件与车辆配置没有过多限制,但对参赛者的驾驶水平有着十分严苛的标准,在海外地区广受欢迎。
在北京市这样规模宏大的城市里,摩托车的牌照费用几乎和车辆购买费用不相上下。如果能够节省下办理牌照的开支,并且主要目的是为了骑行而进行训练和参赛,那么这样花费少而得到的回报却很高。我只需要办理一个郊区的牌照(费用几乎为零),这个目标就能够达成。和去山区越野相比,往返于训练和比赛场所确实要方便得多。以北京二环路为例,我从G6高速入口出发,到北方驾校总部(即训练场地)只需半小时车程,但若去山区游玩,至少要行驶一个小时才能开始体验登山的过程,那时才能感受到山野的乐趣。开车旅行时,难免会遇到自驾高峰期,或者碰到一些盲目逆行的驾驶员,这些状况时常发生,严重影响游玩体验。相比之下,金卡纳场地除了提供驾驶培训,每周还会举办练习活动,使用专属场地,可以让人完全专注,不受外界干扰,这种不受打扰的练习环境确实非常有吸引力。每周去练习场地骑自行车,这类似打高尔夫球还是马场骑术?金卡纳一词源自印度 jimkhānā (Gymkhana),这项运动最初是马术障碍赛。后来转变成了摩托车比赛。美国和日本的骑警把金卡纳带到了摩托车领域。
美国骑警举办的Police Rodeo是一项竞技活动。参赛者驾驶哈雷摩托车,展现出流畅无比的驾驶技巧,堪称视觉盛宴。
第三种可能
骑行山路和参加金卡纳活动时,我选择哈雷路王车型,周六会去参加练习活动,周日如果没有培训课程就进行山路骑行,这样能充分发挥车辆功能。经常听到接受过金卡纳培训的学员和指导老师表示,操控车辆过弯非常轻松自如。
或者最为讲究的,有辆山地越野的摩托车,还有哈雷路王或者街车专门用于玩特技。日子真是多姿多彩。
你觉得,一年之中什么季节适合练金卡纳?
根据我的直观感受,金卡纳在冬季时分最为适宜,这个季节里,地面和山路上常常覆盖着冰雪,这是城市公共洒水系统作用的结果,对骑行者而言存在一定的危险,即便你身穿保暖的骑行装备,长时间顶着风骑行也难免会被吹湿,而进行金卡纳训练时,场地状况良好,速度不会过快,因此不会感到被风吹透,实际上练习金卡纳的过程中会大量出汗。
另外,我偏爱冷风式汽车,因此冬季训练时,引擎热度不会太高,这对车辆有益处。
因此,你会发现,从今往后骑摩托车的活动更加多样,除了登山竞速,还可以参加绕桩赛和进行训练。而且随着绕桩赛的练习,登山竞速的乐趣也会增加,两者互相促进。绕桩赛的出现,或许能促进摩托车市场的消费,有些人可能会专门购买一辆车来参加这项运动。另外,像“北洋水师”和“京B军团”这些车迷群体,虽然驾驶欲望强烈,但受到车牌政策的限制,选择绕桩赛是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再说一下,这次指导我们的是‘一休哥’(图片里那个背影,他亲自帮学员检查轮胎气压并打气),他并非僧侣而是位信仰旧约的基督徒,跟这样的人学东西,我觉得很平和,也很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