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风险投资家,很多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这样的情景:他们衣着光鲜亮丽,身着高级西装,提着知名品牌的包,经常待在中央商务区的顶层写字楼里,一边品尝现磨咖啡,一边就能决定几百万、几千万的项目。
一提起来就是“赛道”“估值”“退出”,仿佛他们赚钱很容易,生活既悠闲又风光。然而,如果你身边有从事这行事的年轻人,和他们交谈片刻便会明白,所谓的“体面”其实是旁观者一厢情愿的想象。
许多投资领域的从业者,实际上就是穿着体面服饰的普通职员,他们的工作强度,甚至超过了一些知名网络公司的员工,但收入却相对较低。
他们的工作日常,其实与人们普遍想象的不同,并非整日举行高级会议或拜见重要人物。他们更多时候需要处理大量细小事务。
刚到单位,就要先捧着机器审阅商业企划案,涉及领域广泛,从智能科技到饮品经营,都要有个大概了解。偶尔有方案充斥着艰涩的行话,就得上网搜集信息、咨询业内人士,唯恐错失重要细节,万一因知识欠缺判断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审阅完方案后,倘若能遇到一个尚算中用的企划,便需与开创者商议会晤事宜。
不要误以为会谈的场所是高档酒店的会客室,很多时候就是在街边简陋的饮品店,或者创业者在郊外狭小的工位上,你得挤在狭小的空间里,和对方交谈上半天。若要去往偏远地区,单是往返路程就要耗费三四个小时,经过一整天奔波,累得腰背都僵硬不堪。
如果面谈后觉得这个项目有潜力,那么接下来更加艰苦的调查阶段就要开始了。需要到创业者的公司进行长时间观察,密切关注他们的实际运作状况,审核财务报告时,任何数据都不能有误,还要逐一与公司员工、客户和供应商进行交流,以免遗漏任何潜在的风险因素。
为了加快工作速度,经常需要工作到深夜,在准备调整说明文件时,只要有一个数字出现差错,就必须重新检查一遍,常常会感到眼睛布满血丝、思维变得混乱。
我一位业内熟人,曾为一个加盟饮食计划,七天之内每天走访五处分店,从开门看到闭店,统计顾客数量,核算周转次数,最终累得在地铁站坐着就昏睡过去,醒来之后还要继续修改文件,实在谈不上什么风光。
谈谈大家最为关注的报酬,这才是最为人失望的环节。许多人认为从事风险投资肯定能赚大钱,其实除了那些在行业内工作二三十年、投资出好几个独角兽的四十至五十岁资深人士,大多数一般人员的收入实在并不突出。
刚起步的金融从业者,若非履历十分亮眼进入顶尖公司,而是选择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非著名机构工作,其月收入通常在八千元至一万五千元之间,除去房租和日常开销,每月结余的钱并不多。
即便成为投资主管,月薪也仅在两万到三万之间,但与互联网巨头相比,差距十分显著。当前大企业里的资深软件开发人员,月薪轻易就能达到四万以上,更不用说年终分红和股权激励,他们一年的总收入,或许超过许多风险投资专业人士两年的收入总和。
此外投资机构的报酬增长极不固定,许多从业者工作三四年,收入仅增加些许,倘若未能发掘优质标的,全年奖金或许付诸东流,职位晋升更是遥不可及。
那些年过四十至五十岁的商界翘楚,确实收入丰厚、声望卓著,但他们恰逢其时。互联网尚处萌芽阶段,市场存在大量空白,机遇俯拾皆是,只需勇于投入、判断精准,便能参与百度、腾讯、阿里这类巨头的创建,逐步聚集了资本与财富,如今自然能从容获利。
如今情况已不同,市场日渐完善,优质机遇日渐稀少,一个尚算可靠的计划,常有十几家投资机构争相参与,一般职员根本无法获得关键资源,只能依附团队参与一些小型计划,企图模仿成功人士的路径,极为困难。
此外该领域竞争异常激烈,选准方向是理所当然,选偏了就要承担后果。倘若一个集体接连几次任务失败,业绩指标无法达成,不仅拿不到报酬,甚至面临解雇的风险。
我认识一些从事风险投资的,工作了三四年之后都离开了,他们有的到创业企业负责管理,有的加入大型公司制定规划,还有的干脆参加了公务员考试,主要是因为难以忍受那种压力巨大又缺乏稳定性的工作状态。
一位熟人原先在某个规模不大的风险投资公司任职,去年他投资的项目宣告失败,导致公司经营状况恶化,他因此被裁员,历经三个月时间才获得新的职位,并且薪资有所减少,处境相当艰难。
所谓传言中的所谓给予名人项目巨额资金奖励,确实存在,不过那只是极少数人的偶然际遇。
譬如资金注入字节跳动、美团这类企业,待公司公开募股或遭遇并购,出资者能够获取数十万乃至百万的丰厚回报。然而,试问国内有多少家风险投资机构?又有多少个像字节跳动般的耀眼项目?
许多人终生努力,也难以遇到一个机会,经常是参与的计划不是反响平平就是彻底失败,不仅拿不到奖励,还要负责弥补计划的损失。
我曾听一位在风险投资领域工作了十多年的前辈讲过,他整个职业生涯中只成功投资过一个项目,最终获得了数万元奖金,其余项目要么没能及时退出,要么最终造成了资金损失。
所以说,风险投资家其实并非外界想象的那般体面。只有少数抓住了时代机遇的顶尖人物,才显得特别突出,其余大多数工作人员都只是寻常职员,每日奔波于通勤路上,经常熬夜工作,获得的报酬更逊于知名网络公司的员工,肩负着沉重的责任,能够选中耀眼企业并获得丰厚回报的更是微乎其微。
再听到有人声称自己从事风险投资,不要觉得对方多么出色,或许他跟你一样,也在为住房费用和贷款还款担忧,也可能为了业绩指标而深夜加班。
这一行的所谓精英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外界刻意营造的印象,实际生活,和许多平凡职业相似得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