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8日,深圳映趣科技推出了智能腕表inWatch,这一年被视为智能硬件的开端,记步应用乐动力作为运动健康领域的合作项目,被邀请集成到inWatch当中。
遗憾 inWatch 的面世过于前卫,它尚不具备确立智能手表标准的条件。
但是,在智能手表普及之前,那些原本采用普通安卓系统的手表创业者们开始转变方向,这让有意进入穿戴设备市场的乐动力感到措手不及。
手表控:从 Android Wear 上的手表助手起步
据科技媒体披露,今年乐动力将主要资源用于新项目手表控的研制,此产品原名为小马手表管家,现已启动公开测试,手表控是一款针对 Android Wear 设备的管理软件,可以看作是腕机版的手机应用商店或安全中心
对于中国地区选用 Moto 360 这款搭载 Android Wear 系统的智能手表的消费者而言,手表控协助他们摆脱了设备预装谷歌服务无法正常使用的困境。
(针对国内网络特色,手表控提供了人性化的安装引导)
要使 Android Wear 智能手表成功配对,用户手机必须完整安装谷歌相关应用,若缺少部分应用,手表会提示用户进行补充安装。
合作方手表控与思必驰共同研发了面向国内用户的语音服务,在用户常用的表盘右侧位置设置了应用选择区,还增加了对 QQ 消息的特别处理功能,能够分辨出不受欢迎的来电,并且拥有内容多样的表盘资源库。
与出门问问发布的 Android Wear 平台定制版智能手表系统 TicWear 并不相同。
手表控通过最轻量的方式让用户更方便地使用智能手表。
乐动力创始人刘超认为,极客群体和小白用户使用手表都面临不少困难,也存在不少风险,智能手表的受欢迎程度正在持续提高,他们预计用户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不会太慢,期待今年会有更多中国品牌的手表采用手表控技术。
应用商店或许仅是功能之一,我们未来产品的具体形态尚不明确,这一点我目前也难以断言。不过,我们的目标是让手表的购买者能更便捷地运用手表。刘超坦言对未来存有迷茫,同时内心也颇为笃定。
优势很明显但也很短暂
刘超觉得硬件制造商对网络产品的认识通常比网络企业落后一步,这对乐动力将来在国内手表市场占有优势是个有利条件
警报提示、汉语言发声,软件联动、远程更新是腕机设备上必备功能,是设备制造商后续要攻克的难关。
整合互联网服务,提供好用的产品是手表控的优势。
表盘领域为手表爱好者提供了展示个性的平台,吸引众多设计师加入其中,同时确保用户能够轻松获取并选购心仪的表盘,这为软件工程师创造了新的商业机遇。
手表控即将推出的版本内置了上千种表盘,这些表盘并非全部原创,多数源自网络搜集,部分还来自 Google Play 市场。
他曾是 Android Wear 的先驱者,对这个圈子很了解,察觉到众多表盘源自 facer 和 watch maker 这类外围平台。
部分具有中国年节特色及本土文化符号的手表,出自专业人士之手,倘若能吸引更多消费者,将来必会与创作者再度联手。
(乐动力优化了手表上的常用功能)
手表控如今已包含中文语音交互、天气查询、运动计数、心率监测、闹铃提醒、计时功能、手机定位等多项基础用途。音乐播放与路径指引功能目前正于手表控内部进行完善,计划于未来版本中提供给用户。
他们的得意之作记步软件乐动力才是制胜的关键,这款应用凭借精良的构思和用户感受,赢得了 App Store 2013 年度最佳软件的荣誉。
这件比较完善的产品,总计获得超过千万次的安装,每日有百万用户持续使用,其中社交模块——圈子,每日登录的用户数占整体活跃用户的比例在八分之一至六分之一之间。
乐动力已实现同微信与 QQ 的对接,用户可在 QQ 健康版块中关联乐动力账号,同步查看步行记录。该应用的运动信息亦可传入微信平台,便于同其他应用及设备的运动数据进行比较排名。
(QQ 消息优化是目前手表控的一项特色)
QQ 的信息改进是手表控率先完成的任务,因为 QQ 的信息仅展示多个联系人发送的提醒,手表控将所有信息依照联系人分门别类,并且依照时间顺序逐一呈现详情,使用户可以清楚了解每个联系人回复的具体内容。
但是刘超明白这并非长久之计,这个基础难题 QQ 最终必须处理。
运用改进腕表这个行为十分恰当,不过门槛并不大,91 助手、应用宝、360 手机助手是否关注了腕表这领域?
应用在手表上的分布之争必将持续,眼下 Android Wear 与 Apple Watch 的软件部署流程都要借助手机完成,因此市场领先者追赶进度的挑战并不严峻,或许可以等到时机更成熟再行动。
乐动力产品团队中的大多数成员已经转而参与手表控的开发工作,目的是为了使这个距离进一步扩大。
大家都在赌这个趋势
我预测的也可能是错的,只是更坚定这个趋势。
刘超出席了今年的 CES 展会,目睹了数百种手表类商品,认为智能手表即将成为一种普及的数码产品,未来会有两三亿人使用。
硬件制造领域一般要经过 2 到 4 年的技术沉淀,才能完成芯片的研制并打造出完善的系统,在最近 2 至 4 年间,刘超观察到像高通、MTK 这样的设备企业,以及 freescale、invensense 这类传感器公司,都在为智能手表市场做筹备,这才出现了真正可靠的智能手表商品。
今年消费者已经饱尝智能手表的宣传攻势,苹果手表面世后将确立手表价位,高端型号可达三千多元,中等价位为两千元,入门级是一千元。
刘超声称起初就打算为可穿戴产品开发程序,这话的真实性我无从判断,不过智能手表确实让他产生了兴趣。
(乐动力创始人刘超,一个逗比和深沉的综合体)
一开始就想做可穿戴软件
刘超曾经设想过乐动力担当硬件的数据中心角色,能够接收手环和秤等智能设备传输的信息,不过后来他意识到这个思路行不通。
手环正逐步朝专业化演进,主要服务于跑步监测、骑行追踪以及儿童安全定位等用途。智能手表则展现出更强的功能延展性,因此具备更大的潜力赢得普通消费者的青睐。
硬件创新者只要作品足够出色,假如手环能够卖出可观数量,同样可以保持一定利润。
但对软件开发者来说手环不具备成为硬件平台的能力。
手表得到了谷歌和苹果两大平台的扶持,Android Wear SDK 推出后,应用数量已远超 Google Glass 的总和。
针对钟表爱好者,这里有三个疑问,第一个,智能腕表的销售情况怎么样,某个型号的出货量能否突破一百万台
这将是是否成为大众认知产品的关键指标。
小米手环于去年 11 月 28 日销量突破百万台,这为其将来拓展门禁 ID、公交 ID 等用途奠定了基础。
毫无疑问 Apple Watch 很快就会跨越这道界限,难道就没有其他竞争对手了吗?而在 Android 系列手表中,占据领先地位的厂商又是哪一家呢?
2.手表厂商能够提供可靠的基础服务,例如通知和语音服务?
稳固的基本服务是整个生态体系的根基,有了它,软件开发者便无需像以往那样担忧,可以更加放心地发展。
语音功能变成极为重要的分水岭,面积较小的显示屏为腕表注入了语音元素,不过即便在当前各家语音识别准确度达到九成的情况下,手机上的语音操控依然属于非主要用途。
3.手表到底能代替多少手机的功能?
这个是衡量客户忠诚度的关键要素,假如多数消息都能在腕机上浏览,那么智能手表就能站稳脚跟,不过要让客户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就必须提供更加出人意料的体验。
为什么需要把名字换成手表控呢,因为小马手表管家的称呼看起来像是机密代号,缺少未来感,他们认为应该换个名字,并且要有个专属的网址。
参与测试者数量突破千位,远非他们原先设想,这次他们决定主动采取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