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池设有若干接触点,仅当通用充电器曾盛极一时时,人们才会留意这些细节。由于通用充电器必须精准对接电池的正负两极才能顺利充电,在寻找极性的过程中,大家会顺便观察电池包含多少个接触点。笔者年轻时曾借助专用仪器检测过这些接触点,因此电池上这些接触点的具体功能,也激发了众多人的探究欲望。
电池依靠正负两极运行,正常情况下仅需这两个接口,然而部分电池却拥有三个接触点,还有的具备四个,甚至更多接触点,这种情况令人费解。
手机电池构造复杂,里面包含多种组件,除了电芯,还有负责监测电池状态的电路保护板,该保护板内部也装有电池管理芯片。
如果缺少电路保护装置,缺少其中的电源控制元件,那么手机运行大型程序时散热不好,充电时电流过强,或者电池持续大功率放电等情况,都可能造成电池温度过高、电池加速损耗、鼓包、爆炸,甚至起火的现象。
手机依靠电池的接触点和控制芯片进行信息交流,能够即时掌握电池的温度、剩余电量、电压值、电流大小等各项指标。当手机在充电过程中发现电池温度过高时,会主动调整充电电路以降低电流,情况严重时会中断充电电路,或者直接启动CPU运行频率降低,极端情况下会强制关闭整个设备。
在此指出,伴随充电过程使用手机的做法欠妥。尝试过这种操作的人普遍感到,设备会变得滚烫。确实存在因同时进行充电和手机使用而遭受电击致死的情形。
手机电池上4个触点的含义
手机电池有四个接触点,其中一个是正极,另一个是负极,它们负责电池的充放电功能,通常在电池的保护外壳上会标有“+”、“-”的记号,另外还有两个接触点,一个是NTC热敏电阻,用于传递温度系数信息,另一个是识别电阻。
电池温度上升时,NTC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会下降,电阻值的变化能够反映温度情况,从而调整手机充电状态。这解释了为何部分手机在过热或过冷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充电。
电阻触点能够明确显示电池当前状况,一旦电量耗尽便提示及时充电。不仅如此,该触点还兼具防伪功能,能够透露电池制造商、电压参数以及容量数据。若用户尝试安装非官方电池,系统便会拒绝,这正是该触点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
可拆卸电池的没落
可拆卸电池、通用充电器是许多80至90年代出生的人共同的回忆,这一代人也同样体验过手机电池种类繁多、充电器规格不一、充电头样式各异的时代,因此通用充电器才得以流行开来。
随着充电接口趋于规范,充电设备日益通用,通用充电器的价值逐渐降低。手机电池持续升级,已弃用“触点”对接模式,转而采用更安全的线缆对接方式,除了具备温度监控、电池状态检测外,还增添了更多实用性能。不必询问为何“触点”电池对接方式会被取代,那些曾经经历过可拆卸电池接触不良问题的用户都深有体会。
确实存在不少批评声音,手机电池无法自行更换,促使充电宝变得流行,而且更换电池的费用也显著增加。不过毫无争议的是,手机的可携带性得到了增强,移除保护性塑料壳后,不必做得那么厚重,无法拆卸也让“电池”部分的稳固性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