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实现领先地位的愿景,根据当前情况分析,达成目标的时间非常漫长,怎样推进能源消耗减量和污染控制工作?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已经显而易见,采用混合动力技术是无法回避的关键环节。
产业技术演进或外部环境限制,诸多现象暗示,电动车辆将不再是“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主导选择,混合动力方案正获得广泛支持,社会各界对此看法趋同,包括产业界、企业实体以及学术研究领域。
混动成为共识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在国内并不怎么火热的混合动力汽车,如今却在全球汽车界备受关注。从法兰克福到旧金山,从东京到斯德哥尔摩,混合动力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当地出租车和私家车。特别是在混合动力的起源地日本,普锐斯更是随处可见,这并不令人费解,因为包括普锐斯及其衍生车型在内的混合动力汽车,已经连续三年在当地销量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丰田所有混合动力汽车在全球的总销量,现在已经达到了七百五十万辆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混合动力技术如今并非丰田汽车所专有。像大众、奔驰、宝马这些欧洲汽车公司,也纷纷加入混合动力的行列,把它当作节能减排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
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几乎都已进入混合动力市场,各企业的混合动力汽车数量持续增加,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丰田作为混合动力技术的开创者与长期坚持者,无论在技术完善程度还是产品多样性方面都占据领先地位,可以预见,丰田混合动力技术已显现出广泛应用的迹象,未来必将获得更多回报。
节能更加迫切
过去许多年里,国内对于混合动力车的态度还处在犹豫和不同技术路线相互较量的尝试期,随着混合动力技术的日益精进,同时参考了国外已经成功推广的实例,国内对于混合动力的看法即将迈入更为审慎的接受期,事实上,是否接受混合动力,如今已非汽车行业单方面能够决定的事情。
全国范围的雾霾现象使民众深感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尽管汽车排放并非污染的主因,但车辆排出的尾气确实也在污染大气。特别是在交通拥堵的北京,汽车引擎在几乎停滞的怠速状态下,其排放的废气占汽车污染物总量的绝大部分。因此,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是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途径。
混合动力的必要性在国内用车场景中,主要体现为减少污染,而非单纯节能。瑞士联邦材料测试与研究实验室的数据显示,与同类燃油车对比,混动车能降低30%的油耗,同时减少45%的二氧化碳排放。从监管机构和企业角度看,为达成环保目标,各方应暂时放下利益纷争,共同促进混动车型的规模化应用。
早晚必将大卖
国内消费市场里,混合动力汽车至今尚未普及,不过,随着公众环保理念的进步,以及对混合动力技术的理解日益深入,这类车型的销量正逐步攀升。
在诸如北京、上海、广州的超大城市,民众对于混合动力的认同感更为显著。北京部分雷克萨斯门店,顾客对CT200h、ES300h这类混合动力车反应热烈,雷克萨斯中国执行副总经理江积哲透露,定价环节就着力于给顾客优惠,后续使用和维修成本也比较低,知道得越多,越容易认同它。
混合动力的迅速普及,主要是因为使用者对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更成熟的看法。以前人们一提到混合动力,总是最先关心:它是不是必须充电?电池的使用寿命有多长?其实这些疑问现在已经不再是困扰了。混合动力的长处并不仅限于节能环保,实际上,在排量一致的情况下,2.5L混合动力凯美瑞的燃油消耗表现堪比1.5L传统汽油发动机,同时其提供的动力性能,丝毫不输于3.0L汽油发动机的水平。
丰田之外,本田、奥迪这些车企也正计划或已经推出了混合动力汽车,根据众多汽车品牌公布的新能源规划,未来将会有大量混合动力汽车陆续进入市场。
不论时间先后,一个显著的事实是,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必将迎来迅猛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