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以下文字是我个人在八年股票投资和抚养孩子期间积累的体会,并非投资指导。股市受政策、资金、公司状况等多种因素制约,容易发生剧烈变化,存在显著风险,所有观点都需要根据个人承受能力进行审慎评估,切莫盲目模仿他人行为。
从事股票交易并养育子女的八年期间,我的资金从最初的二十万元增长至三百五十万元。在资金量达到八十万元之后,我才逐渐掌握符合自身特点的交易节奏,并开始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这段经历让我形成了一些个人交易方法,虽然不能称为绝对准则,但或许能为同样在探索中的朋友们提供些许借鉴。
一、用均线找参考,执行力比方法更重要
新手初涉股市时,常对买卖时机感到迷茫。我早期曾用过一种较易掌握的方法:操作短线时,紧盯股价和五日均线的变化,当价格在均线上方时,会继续留意;一旦跌破该线,就重新审视持股的合理性。对于中长期操作,则依据二十日均线来辅助判断市场走向。
这个观点需要强调,它仅代表个人初期学习时的看法,并非通用准则。核心要素在于行动力,一旦选定基准框架,就必须防止心态起伏导致随意修正,当然,当外部条件出现剧烈动荡,也应当机应变,切忌僵化操作。
二、控制持股数量,避免“钱少票多”的误区
我注意到众多个人投资者和我刚起步时相似,常陷入“资金有限却持有大量股票”的误区:账户内可用资金微薄,却同时持有十好几只证券,结果既无暇顾及每只股票的动态,又容易在亏损时固执不肯止损,在市场疲软时盲目增持。此后我为自己立下准则:账户总资产低于一百万元时,同时持有的证券种类不超过五只。
如果持有的股票数量达到五只以上,并且其中有一支出现深度亏损,我会优先分析那些处于下跌趋势的股票,比如股价长期低于二十日均线且缺乏反弹动力,接着重新判断其投资价值,然后考虑是否需要调整仓位。即便市场行情相对乐观,我也会严格限制同时持有的股票数量,这样才能更集中精力关注每一支股票的实时表现。
三、加仓看趋势,被套时先理性评估
对于增持操作,我主张“仅当市场走势积极时才评估”——即证券当前正展现盈利特征,并且契合我的分析逻辑,才会审慎实施追加投资。一旦持仓亏损,我会主动控制交易行为,避免仓促买入以摊薄损失,而是先自问:“若此刻是新投资者,面对此价格与行情,是否仍会选定该股?”
倘若结果摇摆不定,我将再度检视仓位思路,视情况作出修正。我有时会颠倒K线图来审视,借此变换视角审视阻力区域与支撑区域,这仅是我个人的小偏好,未必契合每个人,仅供借鉴。
四、早盘急跌别慌,尾盘冲高多留意
碰到过许多情形:有只关注度还可以的股票,上午突然快速往下掉,那时我不会急着离场,而是会看午后的行情发展——根据我以前的体会,有些票在上午急速下跌后,下午或许会有心态回稳的起伏。
如果临近收盘时股价突然大涨,我会更加小心,由于根据我过去的交易经验,这种情形下,第二天股价发生变动的几率比较大。但这只是基于我个人交易经历的一种体会,市场行情变化极快,不能当作一成不变的判断依据,还要参考成交量、行业动态等要素进行全面研判。
五、资金越少越专注,适度集中更易跟踪
经常有人讲“资产要分散配置”,可是在股票市场,我认为“持有品种过于杂乱”反而会引发风险——资金规模较小时,同时投资好些家上市公司,既无暇考察每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又可能因某只股票的涨跌而扰乱整体情绪。
根据我的实际状况,当资金在5万到8万之间时,我会专门关注一个投资标的,以便深入分析其运行规律;当资金达到18万到30万时,最多同时操作两个标的;当资金在50万到80万之间时,持有的仓位一般不会超过三四个;即便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也始终将同时持有的标的数量限制在五个以内。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仓位控制方法,由于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精力分布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各自探索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六、小白入门别贪多,简单方法练熟更实用
许多初学者刚开始时,总想着掌握各种繁复的战术、研究形形色色的参考数据,我早期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后来意识到,对于新手而言,将基础的方法反复练习,或许比盲目追逐新奇更有价值。比如我最初阶段就只专注于观察移动平均线,短期来看关注五日均线提供的支撑力度,中期则依据二十日均线来判断整体走向,一旦价格跌破了预先设定的关键点位,就会重新审视当前的仓位情况。
其实炒股并不存在什么“神奇有效的捷径”,关键在于寻找到适合自身情况且能够理解透彻的思路,接着需要持续地检验、调整,最终将其转化为个人的交易方式,这种方式比起频繁更换策略、追逐市场热点要可靠得多。
七、大盘波动时,看清标的“抗跌性”
市场指数急速下挫之际,参与者的心态普遍较为焦虑,然而此际亦是评估资产内在价值的有利时机。我经历过的情形主要有两类:其一为整体市场出现毁灭性下跌,我所关注的对象却能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状况下我会探究其稳健的缘由——是受到主力资金的有效掌控,抑或是经营基本面具备坚实后盾?只要推理没出问题,就不会随便脱手;另一种情形是资产跟着整体市场一起往下走,但次日能够以强劲的上涨形态来弥补,在我看来,这或许是资金在整理,需要参照交易活跃度来判定是否继续看持。
须留意,此乃个人对行情的解读,市场大幅震荡之际极易遭遇损失,各项判断务必经过多角度核实,切莫依据孤立图形就妄下定论。
八、止损和止盈,都是对资金的保护
这个道理是我经历了无数挫折后才领悟的:当遭遇损失时,必须为自己划定清晰的下限,断绝“摊低成本转成长线”的侥幸心理——要是存着“再等等或许能回本”的念头,很可能陷入被动,反而制约了资金的周转能力。
盈利增长时,我会动态修正锁定利润的基准,例如利润增长到两成,倘若之后出现半成的亏损,会重新审视市场走向是否持续;利润增长到三成,倘若价值回落一成,会思量分批卖出部分仓位。这并非固定准则,仅是我个人为守护收益所采取的策略,关键在于防止“得而复失”的状况,具体数值须依据市场状况机动变更。
最终还想补充说明,个人特质、风险倾向、可投入资源各不相同,我的方法未必对你有效。投资领域不存在速成技巧,也没有保本盈利的秘籍,唯一途径是持续钻研、反思,摸索出契合自身的交易步调,并且始终将风险防范置于核心位置。
金融市场波动频繁,个人交易记录值得记录,投资行为必须保持冷静,专业知识是重要支撑,风险意识不可忽视,实用信息具有价值,入门者可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