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电动自行车燃烧的事件屡次出现在新闻里,令人感到非常震惊。2013年到2018年期间,北京市发生的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超过三十万起,其中大约有十八万七千起是涉及电动自行车的。
检查记录表明,2016年至2021年期间,中央及地方监管机构检测出865批次的电动自行车未达标准,众多知名品牌存在不合格现象,诸如爱玛、小牛、雅迪、台铃、绿源等知名品牌也都有涉及。
该公司出品的天津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爱玛”牌电动自行车,在检测中出现了21组不合格数据,是抽样检查里问题产品数量相对较多的制造单位。
爱玛电动车的具体不达标情况如下。
那个时间点,2020年5月,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了抽样检查,查明有一批爱玛 TDT1087Z电动自行车未能符合标准,该产品的生产时间为2019年11月6日,不合格的项目包括尺寸限值和短路保护功能。二零一九年十二月,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实施抽查,查明两批天津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爱玛TDT1082Z电动自行车未达标准,这些车的制造日期为一九九零年六月十八日,不合格的项目是车辆整体编码。二零一九年八月,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检测时发现,有五个批次由天津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爱玛电动自行车未达标准,这些产品的生产时间分别是二零一八年七月十三日、二零一八年九月十九日、二零一八年九月二十一日、二零一八年八月十六日以及二零一八年十月十五日,其余未达标的项目则不再逐项列举。
其他知名品牌,例如“雅迪”和“台铃”的电动自行车,也出现了多次检测不合格的情况,而“爱玛”品牌的产品也未能幸免。
台铃电动车的不达标情况具体如下。
深圳市深铃车业有限公司制造的“台铃”电动自行车,有12批次不合格,天津深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制造的“台铃”电动自行车,有3批次不合格,台铃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台铃”电动自行车,有2批次不合格,东莞市台铃车业有限公司制造的“台铃”电动自行车,有1批次不合格,这几家企业存在股权关联。
雅迪电动车的具体不达标情况如下。
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制造的“雅迪”电动自行车,存在11批次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天津雅迪实业有限公司制造的“雅迪”电动自行车,存在4批次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广东雅迪机车有限公司制造的“雅迪”电动自行车,存在3批次不符合标准的情况,浙江雅迪机车有限公司制造的“雅迪”电动自行车,存在1批次不符合标准的情况。
其他品牌不达标情况不再一一罗列和赘述。
最高车速、整车质量等是“不达标重灾区”
为什么这些大品牌这么多批次不达标呢?涉及哪些指标?
如今电动自行车存在的主要风险集中在电池方面以及设备改造。行驶途中发生的火灾事故,多源于电池质量低劣、操作不当,或是电池与充电器等部件不兼容。此外,车辆超标或经过改装,同样给道路交通带来显著威胁。
检测记录显示,极速测试结果不理想,短路防护功能存在缺陷,车辆整体重量超出标准,反光设备与喇叭系统表现不佳,速度提醒声音不清晰,制动效果也明显差于要求。
2019年4月15日,新版国家标准GB 17761-2018开始生效,它取代了旧版标准GB 17761-1999,成为必须遵守的法规,对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国标推行后,一些公司并未给予足够关注,因此,若干项关键标准未能达到的要求,目前依然问题突出。
车速上限,296批次未达标,依据新国标,电动自行车须获3C认证,且极速限制为25公里每小时,并不得超过标称设计速度。车速过高,不仅降低车辆操控稳定性,使驾驶困难,还会导致制动距离增加,意外状况下,人身安全风险难以规避。
二、短路防护方面,187批次未能达标。短路防护属于电气设备范畴,当电气线路发生短路等故障时,容易造成电线局部产生热量,致使电线出现高温老化现象,从而可能损害电器元件,甚至引发自燃或者火灾事件。
三、整体重量,181批次未能符合标准。电动自行车的新国家标准明确,组装完整的电动自行车的总重量(含电池)须在55公斤以下。
四、反射器和鸣号设备,161批次未能符合标准。若反射器的光学特性、后灯的照明强度值未达标,夜间骑行时,电动自行车就难以被察觉,存在夜间行驶的安全风险。另外,电动自行车必须配备鸣号设备(如喇叭),其声压级需在75dB(A)至100dB(A)的范围内。
五、车速提示音,158批次未达标。根据新国标,电动自行车设计时速上限为25公里每小时,当行驶速度达到15公里每小时时,必须发出提示音,以警示路人。然而,若商家或用户为追求速度或便利性,擅自移除限速设备,或者改动提醒装置,便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新国标下,电动车改装屡禁不止
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的极速和电瓶也设定了防作假或更改的规范,把极速从20公里每小时提升到25公里每小时,把整车重量从40公斤修改为55公斤。
对行驶快慢、车辆整体重量等有规定,新标准还规定电动自行车必须能够用脚蹬着走,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不能超过四百瓦,电池的额定电压不能超过四十八伏,并且增添了防火耐燃、充电防护等安全方面的要求。
某些制造商急于售出电动车辆,常将行驶迅猛作为宣传重点招徕顾客,却忽略了超速行驶可能引发的交通风险。
一些销售商或修理厂为了获取额外收入,无视规定,取消车辆的速度控制,擅自调整行驶速度,有的扯掉速度感应线,有的调整电源电压,还有的更换车辆号牌,甚至使用伪造的号牌。
比如,有辆电动自行车的合格文件上写着最大允许行驶速度是每小时二十四公里,但实际检验时发现速度达到了每小时二十六公里,这就属于超速的电动自行车。要是把控制速度的部件给弄掉了,让车子能跑起来四十五公里每小时,不过仪表盘上速度指示还是老显示每小时二十五公里,这就变成了经过改装的电动自行车。
车辆非法改装的危害,不仅在于行驶速度可能引发的意外,而且在改装环节容易损害整个电气系统的稳固性,埋下自行燃烧的祸根。
不法的车辆改造现象持续不断,十分猖獗,造成诸多问题,严重威胁正常的交通秩序,危及行车安全,这与国家制定新标准的目的完全相悖,不提倡车主进行非法的车辆改装。
追求高速度的顾客,可以考虑选择电动摩托车或电动轻便摩托车,它们的行驶速度有可能达到五十公里每小时以上,不过必须申请摩托车牌照,并且需要具备对应的驾驶执照。
《消费者报道》建议
确定带有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标志。需要检查合格证明或挂签上是否印有CCC认证,不要购买没有合格证明、无品牌标识或超出标准的电动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行驶速度最高限制在二十五公里每小时,不可以进行任何改动,必须依照规定合法使用,擅自改装车辆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选用原厂配置的充电设备与动力单元。过去电动自行车的事故多见于交通意外,当前则多为起火事件,这与电池和充电器存在关联。需要核对蓄电装置、充电器等配件是否具备3C认证标识和合格证明。不要对设备进行改造,也不要选购翻新电池,同时防止长时间充电。
铅酸蓄电池的使用范围很广,不过它的使用寿命不长久,更换和维修都很容易,可是它的重量比较大,通常在10到50公斤之间。相比之下,锂电池的优势在于使用寿命更长,而且重量轻得多,大概只有2到4公斤。不过,锂电池的成本要高一些。现在电动自行车上普遍使用的电池类型主要有铅酸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这两种。
必须佩戴电动自行车专用安全帽或摩托车安全帽,这种防护装备能显著降低事故中的伤害程度,减少七成受伤概率,四成死亡风险。切勿以普通安全帽或廉价塑料防护罩替换电动自行车安全帽,最好选用具备缓冲结构的防护装备。有意购买电动车安全帽的朋友,不妨参考本刊披露的《10款安全帽测试结果:美团、雅迪、爱玛均未达标,使用它们存在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