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头嫌疑犯之五:散户一直在撤离
各机构纷纷准备离开,难道目标是普通投资者吗?记者查找了2008年至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简称中登公司)公布的账户变动记录,发现这些年,散户持续不断地选择退出。
活跃账户之少超越08年
衡量市场信心程度的首要指标包括三个数据,即持有股票的账户数量,进行交易的账户数量,以及未活跃的账户数量。当持有股票和进行交易的账户数量增加,而未活跃的账户数量减少时,说明市场信心较强。相反的情况则反映出投资者对市场持悲观态度。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进行统计,到11月23日为止,A股账户总共开设了1.7亿户,其中有效的账户有1.40亿户,占比达到82%,而处于不活跃状态的账户数量为3021万户,占比为18%。
长期没有任何交易记录且不持有股票的账户,若其资金余额在100元以下,则被视为休眠账户,这类账户不包括在有效账户的统计范围内。
这个比例达到了历史新高,为18%,并且已经连续维持了42周,在2008年那场严重的经济衰退期间,这个比例在大多数时段里也仅维持在16%到15%之间,而在2009年至2010年期间,该比例甚至一度跌落至13%到14%。
休眠账户比例达到最高点,有效账户多数没有操作,处于观望状态。数据显示,到11月23日为止,持有股票的账户数量为5580万,这个数字大约占有效账户的百分之四十,同时也大约占总账户数的百分之三十三,这意味着在所有的股票账户里,只有三分之一是实际在交易的。
在2008年那次低迷行情里,持有仓位账号占全部账号总数的周均值为39%,占可操作账号总数的周均值为47%,从那以后,这个数值就逐年减少,2009年降至44%,2010年进一步降到42%,2011年维持在这一水平。
更令人沮丧的是,即便在持有仓位方面,账户目前大多保持静止,几乎不进行任何交易,而活跃账户的总数则跌破了以往任何时期的最低点。
根据资料反映,11月19日到11月23日这一时段,参与交易的账号数量仅有562万,这个数字仅占全部有效账号的4.02%,是有统计记录以来的最少情况,2008年按周统计的参与交易账号占有效账号的平均比率是11.64%,2009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16%,2010年又回落到12%,到了2011年继续降低到了9%。
今年10月末的数据透露,个人账户在所有账户中占比高达99.63%,而券商、基金、社保、QFII、一般机构这类机构账户合计占比仅有0.36%。这种比例格局多年来基本保持稳定,由此可见,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这四年间,普通投资者正持续撤离A股市场。
股票新增开户数锐减
衡量市场参与者是否具备信心的另一个参考数据是各类证券账户的开立数量,涵盖股票和基金账户。当市场情绪高涨时,会有更多人加入投资行列,导致开户数量显著增加。相反,如果投资者信心不足,账户开立的速度就会明显放缓。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调查表明,2011年3月之前的26个月里,A股每月新增开户数量大多超过100万,月均达171万,此后便急剧减少。2007年,股市财富效应吸引大量投资者,A股新增开户数迅速攀升,5月份达到560万户的历史最高纪录,4月和9月也均超过400万户;相比之下,2008年10月A股进入熊市后,新增开户数降至69万户,创下当时的新低。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今年新开账户的总量远远不及熊市启动时的水平,2008年每个月平均有119万账户开设,而今年前十个月的月度平均数仅有48万,十月份单月的增长账户更是创下了2008年1月有记录以来的最少记录,具体为27.52万。
B股市场情形与此非常相近。2007年市场最为鼎盛期间,每月平均新增账户数达到四万,即便2008年单月注册量最低也有两千六百二十二,而今年十月份最新登记的账户仅有六百三十一。
基金新开户数量跟股票账户不一样,它最近一整年都没有一直不振,而是维持着平稳的态势,一直很稳定。根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的研究,尽管股市不景气,但过去两年里,每个月新增的基金开户数基本上都能维持在二十万户以上,今年十月份这个数字是二十万七千五百户。
这个数据同2007年的那次大牛市和2009年的反弹行情相比,仍然有着不小的距离,不过,若和2008年进行对比,它却远远超过了那个时期的新增账户数量,在2008年,多数月份的基金新增账户数都没有达到10万个。
近年基金新增开户数能够持续上升,一方面是由于基金公司近期推出了许多固定收益产品,频繁发行债券和货币市场基金,从而增加了开户的需求;另一方面,许多个人投资者对自身在股市中的投资能力产生了怀疑,选择开户投资基金,希望借助专业基金经理来提升投资回报。
十一月二十七日,A股市场再度跌破两千点整数关口,投资者普遍感到不安,纷纷表达担忧情绪:市值超过百亿的森马服饰,竟遭遇十四笔交易集中抛售,结果被牢牢封死在跌停位置上。
股市分析师艾某通过社交平台进行戏谑性评论,表示近期大家先是听了《相约1998》的歌曲,随后又传唱了《恋曲1990》,接着可能会欣赏《恋曲1980》,再之后或许会走进影院观赏《1942》
白酒股惨遭塑化剂当头棒喝的余威仍在,做空券商股又开始了。
11月29日那天下午,有关于证券公司降低基金佣金的消息传出后,以国金证券(600109.SH)为带头羊的证券行业股票普遍大幅下跌,整个股市在午后也迅速出现了深度回调。紧接着,中国证监会对此事进行了澄清,但那些进行做空操作的投资者已经提前赚取了利润并离场了。
今年下半年,市场上充斥着诸多质疑和流言,失误事件也接连不断,虽然偶尔有真实消息传出,但无论消息真伪,都实实在在地削弱了市场信心。
必须承认,今年看空比看涨要容易得多,市场里买卖双方的选择差异更加显著了。在低迷行情下,人们对于不利消息特别在意,投资者听到后就像受惊的鸟儿一样慌乱,而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这两个新兴的做空工具,就被当作了暗中获利卖空的替罪羊。可是,情况真的只有这么简单吗?
根据《投资者报》记者所获消息,上证综指目前虽已跌至2000点下方,但卖方市场仍占据明显优势,买方力量相对薄弱。然而我们留意到,卖方市场的气势正逐步减弱,显示出其影响力已达到顶点,这表明股票市场可能正逐步触及低谷阶段。
空头嫌疑犯之一:股指期货没有立场
十一月三十日,华南地区私募领域的代表人物南狂资本负责人周沛桦通过社交平台向监管机构表达疑虑,弱势行情中投资者普遍选择做空股指期货,沪深三百指数与A股市场表现紧密相连,本已触底的A股可能因股指期货主力合约的持续抛售而进一步走弱,长期以往会陷入不断恶化的经济状况,相关部门是否已经关注到这一现象?
指责股指期货并非周沛桦独有,批评股指期货的声音到处都是,似乎它就是股市持续下跌的罪魁祸首。然而,许多期货从业者认为,这种指责完全没有道理,暴露出很多投资人对期货缺乏了解。
否认做空股市
有观点称,动用资金做空沪深300指数期货能够压低A股市场行情,针对这种看法,上海良茂期货北京分公司的负责人王晓东向《投资者报》的采编人员阐述,股指期货领域进行买卖的对象是特定的协议,并非指代市面上全部的三百支股票。期指交易中,卖空合约与买入合约形成一种平衡关系,卖空数量与买入数量相等,不存在纯粹的做空市场;股指期货对整体市场的作用主要是施加动力,而非起到决定性作用。
现在的期货市场公开透明,每个会员的持仓状况在每日结算之后,交易所的官方网站都会进行公布,有一份卖方的仓位就必然对应着一份买方的仓位,存在看好的预期就必然伴随着看坏的预期,因此将股指期货视为是大盘下跌的主要原因,这种说法完全没有事实依据。
那位在成功航线投资者教育培训机构担任校长的帅龙,负责期货操盘手的培训工作,同时他本人也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他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一旦A股推出利好措施,他们或许会迅速在股指期货市场买入,若后续判断市场走势不理想,则会即刻卖出先前持有的空头仓位,通常一天之内可能完成多次此类操作,现在市场上很少有投资者会长期持有仓位,两三天便算是较长的持仓记录了
我们并非主要的看跌者,主要是跟随市场走势行动,都是着眼于短期的策略,没有确定的方向性,现货是主体,期货是附庸,附庸只能依据主体的动向来操作,消极地配合现货市场
帅龙表示,今年至今,A股市场一直表现不佳,在股指上采取看跌策略的时间,显著长于采取看涨策略的时间,看跌策略的胜面相对更优。期货交易若想获取收益,关键在于顺应市场趋势。
确实,股指期货并非对A股毫无关联,王晓东承认,股指期货的推出,使得部分A股市场的资金流向了其他领域;期货具备双向交易和T+0的交易规则,显著增加了操作可能,优化了资金运用效率,所以投资者选择进入期货市场也是合乎情理的现象;偶尔,大盘指数下跌十几个单位,股指当月合约可能就下挫几十个单位,然而,有时在大盘指数下跌的期间,股指期货当月合约反而会上涨。
中金所相关统计资料表明,到今年三月三十一日为止,股指期货市场的注册投资者数量已经突破九万四千名,从产品面世时每日大约六百亿元人民币的交易量,逐步增长到现在的两千多亿元。到了十一月三十日,每日的交易总额已经增长到三千八百二十九亿元。
依照中金所设定的十二分之壹的最低抵押比率来估算,每日投入到股指期货领域的实际运用资本为四百五十九亿元。
机构成期指最大受益者
表面上看,只要今年持续卖出股指期货,就一定能赚钱。但第一创业期货公司总经理吴建华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实际情况并非这样,期指合约并非持续走低,过程中会有波动,客户都采用杠杆交易,每一次起伏都会让心态受影响,频繁操作可能利润微薄,因此期货市场也存在“七亏两平一赚”的现象。
今年,确实有人经由做多股指期货而赚到钱。浙商期货的一位王先生告诉笔者,他偏爱做多股指期货,今年也因此赚取了不少收益。
根据掌握的信息,现在从事股指期货交易的有两类群体,一类是散户,他们参与是为了赚取差价,另一类是机构,他们主要用来对冲风险,机构在市场里起着主导作用。
到十月份为止,机构客户合计囊括了六十家证券公司,二十五家基金公司,三家信托公司,另外还有两百多个由各类机构负责的理财产品。
东方汇金期货有限公司金融市场部总经理柳瑾向记者说明,A股市场仅能买入不能卖出,因此多数机构在期货市场的持仓以卖出为主,一旦A股价格下跌,参与对冲的机构就能获利,这些机构便成为市场盈利的关键力量。
根据公开信息可知,相关机构借助对冲交易获利颇丰。交易所发布的信息表明,投资管理机构的基金在二零一一年整体平均收益率为负十二分之一点零一,不过二十只将股票指数期货列为投资方向的产品里,有十八只运用了有效的对冲和套利手段,从而得到正向回报,其平均收益率为百分之一点零三。
部分券商的自营业务借助对冲交易也填补了损失。中信证券在2011年上半年度的自营业务营收达到230亿元,公司衍生品投资所获利润为608000万元,这部分利润占自营营收的26.25%。到了2012年上半年度,中信证券再次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中获得收益接近8000万元。长江证券同样在半年时间里,通过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资赚取了24470000元。
现在机构在股指期货上的仓位以看跌为主,但这不代表,所有机构都认为市场会下跌,有时只是为了平衡所持有的现货部位的风险,柳瑾指出。
空头嫌疑犯之二:融券做空别有用心
过去两年间,浑水公司还有香椽公司这些做空机构,在海外证券领域动作不停,不断发难,许多中国概念股因为被指有财务造假行为,接连遭到打击,损失惨重,投资者们因此对中概股产生了恐慌心理,市场普遍认为中概股质量堪忧,并直接引发了中概股的信任危机。
现在,这种灾难性的情况似乎开始蔓延到A股市场。从今年下半年起,中信证券(600030.SH)、张裕A(000869.SZ)、中国平安(601318.SH)以及酒鬼酒(000799.SZ)等企业,都因为各种不利的传闻而频繁遭遇融券抛售。许多人因此感叹:A股公司已经步入了可以自由做空的新阶段。
借力负面新闻
将时间追溯至8月9日,当时网上流传张裕品牌的葡萄酒存在农药残留量超出标准的情况,紧接着的第二天,该股票价格便接近跌停板,这一现象颇为荒诞,因为该事件很快被证实是误传,中国食品监督检验中心确认,经相关媒体送检的葡萄酒符合安全标准。
紧接着,8月13日,周一,中信证券也遭遇了重创,情况跟张裕A有些相似,可以说是无意中受到了损失。当天证券板块整体表现糟糕,西南证券(600369.SH)和光大证券(601788.SH)的跌幅都达到了9%以上,而中信证券作为行业龙头,更是出现了五年来的首次单日跌幅超过9%的情况。
股价急剧下滑,许多不实消息开始传播,包括“海外投资损失高达29亿元”、“高层人员出现变动”、“公司董事会秘书表示‘企业将进行人员调整和薪资下调’”、“里昂证券多名职员纷纷离职”。中信证券忙于处理,尽管公司反复声明消息不实,但各种传言依旧变换手法持续发酵。最终,监管机构介入调查几位散布谣言的人,情况才得以平息。
最近酒鬼酒被揭露含有塑化剂,它的股价连续四个交易日跌停,整个白酒行业仿佛也面临倾覆的风险。
许多传言未必可信,那些不利消息真伪难辨,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相关股票在不利消息公布前,都伴随融资余额急剧增加的现象。一旦利空消息蔓延导致股价暴跌,都观察到融券偿还量显著攀升的情况。
中信证券有个情况,8月13日那天,它卖空的券数量猛增,从前一天62.5万张一下子涨到了224.9万张。酒鬼酒的情况也差不多,11月16日媒体报道“酒鬼酒事件”之前,它卖出的券数量就突然增加到116.53万张,到了19号,因为塑化剂的消息传出,这个数量又涨到了197.7万张,而平时它卖出的券数量一般只有几十万张。
对于这一点,扬州一位富有的刘先生向记者提出质疑:你们在寻找谁作为看空市场的推手,难道你们所在的媒体机构不正是吗?在某些时候,媒体自身就充当了搅局者的角色。
必须承认,前述那些看跌实例之所以获得重视,完全得益于媒体的报道,不良消息对证券市场的冲击极为显著。
听说,一些私募从业者曾主动联系新闻工作者,询问上市公司可能遭遇显著不利消息的时间点,意图借此预先布局。
用不实信息押注并非光彩之事,市场上存在其他多种做空途径。在众多做空传闻里,一个叫作“风雨下的黄山——黄生的博”的微博账号受到了极大关注。该博主在微博上坦承押空中信证券,又针对张裕A、民生银行(600016.SH)以及部分房地产股等被押注事件发表看法,因而吸引了众多关注者。他表明,他卖空个别股票,确实是因为该公司的经营状况出现了状况,或者发展前景存在风险才那样做的。
融券做空动力增加
根据沪深交易所公布的信息,自融资融券业务开展以来,参与融券卖空的体量呈现迅猛扩张的态势。
11月23日统计,融券总额达到21.59亿元,较前一阶段增长了14.4%,刷新了以往的最高纪录。回溯到2011年3月31日,当时两市的融券总额仅是1.26亿元,现在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那个时期的十七倍。作为一种用于看跌的操作方式,融券在市场表现欠佳的情况下显得更加具有诱惑力。
海通证券融资融券部门的分析师马婴今年8月时表示,根据他们了解的情况,去年有很多盈利的客户从事了融券业务,今年前七个月,大约百分之四十的“两融”客户获得了收益。
然而,同761亿的资金募集量对比,提供股票借贷的体量要小得多,不过其产生的效果或许并不微弱。
广东煜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表示,该公司体量虽不大,但短期内对个别股票及其所属行业板块影响显著。倘若该行业板块又是市场中的关键力量,那么整个股市有可能因非理性的惊慌而出现大幅度回调。
那么为什么融券额相对融资额会少如此之多?
西南证券北京营业部总经理谢海龙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股市中看好上涨的念头非常普遍,因此投资者多数选择利用资金杠杆来增加投资。与此同时,今年整体市场情绪偏向悲观,但借入股票进行卖空操作却十分困难,因为可借用的证券数量有限。
马婴谈到,海通证券自2010年岁末起动用二三十亿元资金购买证券,并非为了自营商务,而是专门用于开展融券业务,堪称行业内部投入最为积极的机构,即便如此,鉴于融券对象的选择范围相当宽广,二三十亿元资金若要覆盖高达80%的“两融”对象,分配到278支股票上,每支股票所获得的资金规模就变得非常小了,部分股票的资金量或许仅有四五百万,而如今参与“两融”的客户数量已逾千名,在实践操作中时常遭遇券源紧张的状况,只有少数客户的交易需求能够实现。
据掌握的情况,目前超过六十家证券机构拥有融资融券业务许可,然而其中大部分机构实际持有的可交易券数量极少,导致整个市场可分配给投资人的券源相当匮乏。
眼下,市场最为关心的焦点在于转融券何时上线。监管机构目前仅实施了转融资的初步探索,倘若转融券得以实施,借券卖空的操作空间将显著扩大。这或许解释了为何监管方在当前不利的局面下,一直犹豫着未予推出。吴国平对此表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