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笔记本这个在数码领域声名鹊起的产品,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它继续秉承小米一贯追求的实惠,这款在公开活动中反复提及“便携”和“强大性能”的笔记本电脑,起售价仅为3499元。然而,令人失望的是,除了价格相对便宜,外观尚可之外,这款笔记本实际上并不值得入手。
外观全面抄袭mac,没有创新
TrendForce最新报告指出,今年笔记本销售量预计会比去年减少四至五个百分点,全年笔记本需求预期趋向谨慎。多年互联网化进程推动下,笔记本市场已全面进入饱和状态,新增需求主要依靠设备更新来驱动。
电脑的耐用程度可能超过五年,只要先前机器尚能应付日常使用,促使人们更换新机的通常只有技术革新。苹果公司首次推出平板设备时,初代iPad的惊人销量就印证了这一点,消费者渴求的是在性能与设计上都能带来突破性进展的产品。
然而审视小米笔记本,其设计形态酷似苹果笔记本的仿制品,却未能复制苹果笔记本的工艺水准。根据虎嗅记者提供的实拍照片,该设备并非如演示文稿中所展示的那般精巧气派,反而呈现出较为方正的轮廓和略显朴素的风格,宛若苹果产品的简化版本,强烈的模仿气息显而易见。
这个笔记本电脑给人的感觉并非最新款,当前笔记本电脑行业的主流是二合一设备,市场上,Surface Pro和华为的二合一设备都堪称领先者,Gartner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二合一设备这一细分市场将持续扩张,号称专为发烧友打造的小米,让大家翘首以盼的新品却依然沿袭旧态——除了模仿,再也找不到任何创新之处。
这款笔记本电脑虽然暂时符合了当前笔记本电脑追求轻薄便携的趋势,但它在设计和硬件方面缺乏创新,简单模仿了苹果公司多年前推出的型号,整个外观几乎完全复制,除了标志外,完全照搬苹果的外壳,内里却使用Windows系统,这样的产品真的会有很多人愿意为这种低劣的“高性能”付费吗?
一直在“屌丝化”的小米品牌,你愿意让它为你代言吗?
年轻人为什么要买一台电脑?
选择游戏设备时,性能更强、感受更佳的台式电脑更值得考虑;进行休闲活动时,一部普通的手机或平板就能应对自如,硬件的丰富选择,已经显著降低了我对个人电脑的依赖;从事工作方面,市面上有许多价格更低、性价比更高,并且技术实力强于小米的品牌可供选择,为何还要选择小米笔记本电脑呢?
有人会说,毫无疑问是品牌效应,年轻人愿意因为小米这个标志而购买小米的电脑产品,但必须承认的事实是,过去年轻人选择小米的动机正在逐渐减弱,高性价比被证实是投入与产出成正比,采取低价策略的小米曾经被视为“草根”的象征,最初以“挑战科技权威”的形象出现,如今却因持续模仿他人而变成了“仿冒品”。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许多年轻群体逐渐接受这样的看法,他们所选择的食物、饮品、用品,都折射出个人的审美追求和品味水准,个人形象往往由所消费的品牌来体现,对于年轻一代而言,当一个品牌不再具备探索精神,失去了开拓者与革新者的形象,变得平庸普通,他们还会选择用这个品牌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吗?选择一个模仿苹果的小米产品,还是愿意多支付两千元购买正品,抑或是考虑联想这样市场领先的品牌,或是华为这类新兴企业推出的极具竞争力的商品,多数购买者倾向于后两种可能,现在和未来的购物理念中,不再勉强接受次优选择会成为普遍趋势。
而且,小米初次涉足电脑领域,推出了笔记本电脑产品。即便聘请了联想的技术团队,对于这款电脑的运作表现,人们依然存有顾虑。尽管该设备搭载可直接使用的Windows 10系统,但诸如BIOS程序编写、底层驱动程序构建、主板PCB布局确立等核心环节,任何一项环节出现纰漏,都可能引发整个产品的使用感受大打折扣。要知道,就连行业老大联想之前也是出国飞线门的。
雷军在公开场合明确表态,小米的软硬件开发完全依靠自有团队,其质量能否获得认可,最终要交给消费者来评判。此外,雷军也在为产品间的多设备协同工作提前规划。或许小米的笔记本电脑会预装许多自家软件,但这很可能会让部分消费者感到不快。
消费层次提升引发的消费思想变化或许超出了小米的预料。沿用过去模仿一款高端产品,再走高性价比策略的方法现已不再适用。在笔记本电脑市场,小米极有可能遭遇挫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