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征程中,旗帜飘扬,千帆竞发,各级领导干部精神抖擞、勤勉不懈。但遗憾的是,部分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却分心、懈怠,沦为阻碍发展的“躺平”者。领导干部若选择“躺平”,无论是源于自身的不愿或无力,抑或是由于客观条件所限,都等同于对人民赋予的权力不敬,对国家治理效率的阻碍,以及对党和政府公信力的损害。必须深入剖析问题本质,采取差异化的措施,对领导干部中出现的“躺平”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治与援助,激发他们恢复斗志、坚韧和自信,促使他们主动站起、积极行动。概括而言,领导干部“躺平”现象的内在原因、外在诱因以及具体行为表现,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主要类别。
纯洁的初心不可有丝毫松懈。对共产党人而言,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其精神支柱与政治灵魂的核心,只有紧握住这个“总开关”,才能增强自身的意志和力量,忠诚地为党分忧,全力以赴地为人民服务。某些领导干部的“总开关”未能得到妥善维护,他们的初心和使命逐渐出现漏洞,对“为何入党、担任公职的意义、离世后留下什么”等问题逐渐遗忘,他们的责任感和奋斗热情逐渐减弱,最终陷入糊里糊涂地履职、浑浑噩噩地度日的境地。甚至一些年轻干部也持有“倚老卖老”的心态,不再积极进取,整天提不起精神、缺乏兴趣,宛如一个不抽动就不转动的陀螺。某些领导干部受到恶劣风气的侵蚀,导致他们的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观念发生偏差,将投机取巧视为荣耀,而将勤奋工作看作耻辱。面对组织交付的任务,他们往往避重就轻,讨价还价,遇到重大斗争时,他们过分在意个人形象,抱怨连连,个人私利考虑过多,口号喊得响亮,但实际行动却很少。
能力不足导致信心不足。面对繁重的改革与发展任务,领导干部们必须持续提升自身能力,这样才能沉着应对新的挑战,并承担起时代的重任。某些领导干部未能及时提升自身能力,对于不断变化的发展态势和多样的工作形式,他们仍旧僵化地沿用陈旧的方法和观念。他们对学习新知识、了解新领域、拓宽新视野的主动性不够,面对新的形势和矛盾时显得无计可施,最终只能选择放弃努力,选择消极的“躺平”态度。某些领导干部只图做官不思进取,习惯了做“口号派”和“推诿者”,遇到紧急、困难、危险和繁重的工作任务时,纵然有心去做,也往往因为害怕表现不佳而暴露自己的短处,于是选择了明哲保身,以“躺平”的态度来掩饰自己无法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的真实面貌。
关爱与激励不足,导致干劲不足。优秀的干部不仅是在严格的监督与约束中培养出来的,同样也是在真诚的关爱与激励中成长起来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那些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实施激励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投身事业、积极创业的内在活力。某些机构在选拔任用人才时存在偏差,导致工作与否、工作多少、工作优劣之间差别不明显,甚至某些领域出现了“不作为无过错,多作为有错”的恶劣风气,一些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干部还需时刻警惕来自暗处的攻击,这使得原本奋战在一线的同事们感到心灰意冷、情绪低落。某些机构在选拔干部时未能适时任用、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忽视了对事业发展的需求以及干部成长的自然规律,普遍采取按资排辈、平衡照顾的做法。年轻干部晋升的隐秘障碍尚未消除,许多充满激情的干部缺乏施展才华的平台,时间一长,他们逐渐感到前途无望,希望渺茫,于是便选择了随波逐流。
干事环境不佳,常常受到诸多制约。良好的干事环境能激发人心,鼓舞干劲,推动发展;反之,恶劣的干事环境会导致风气败坏,人心涣散,弊端丛生。部分单位在推动改革和发展上缺乏切实可行的策略,却热衷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层出不穷的新花样,层层加码的考核和督查,交叉重复的创建和评比,不仅占用了干部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也让人们心力交瘁,难以兼顾,更严重打击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某些机构在处理工作时的思路既不科学也不明确,却无视实际情况,对下属部门进行盲目的指挥,常常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诸多“一票否决”和“高压线”使得基层干部感到手脚受限,如同行走于薄冰之上,极大地扰乱了基层工作的方向,为他们自由开展工作设置了不必要的障碍。某些单位的工作安排频繁变动,表面上声称是“创新”,实则胡乱行事、毫无章法,这不仅让基层干部感到迷茫,不知如何是好,还严重削弱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助长了消极怠工的风气。
国家领导人指出,干部应当以“干”字为先,不仅要怀有愿意且乐于投入工作的积极态度,还要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和技巧,善于处理各种事务。对于那些选择“躺平”的人,必须给予严厉的警示,通过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来增强他们的意志和品格,不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促使广大领导干部铭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对“来时路”的回忆和对“脚下步”的坚定,确保始终将“干”字放在首位,力争成为先锋。需致力于优化生态体系,加大力度,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奋发向前,以昂扬的姿态,共同描绘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管理监督必须严格。只有管好那些少数关键人物,才能更好地引领绝大多数人。尤其是要加强对“一把手”等领导者的教育引导,让他们以身作则,既是领导者又是战斗者,培养出一支既有能力又有战斗力的新生力量。必须强化日常的监管与警示教育,对于那些不懂得珍惜组织信任、工作态度消极、敷衍塞责的领导干部,要及时进行严肃的提醒和批评;对于那些责任担当不足、工作作风不扎实、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不良后果的,绝不能姑息迁就;必须坚决依照法律法规进行问责处理,以此营造出一个拒绝懒惰、崇尚勤奋的良好风气。秉持着崇尚实际成效的政绩理念,我们应当依据干部日常的考核成绩,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确保那些无所作为、平庸无为、懒散懈怠的人无法找到任何可乘之机,而那些有所作为、有能力作为、善于作为的人则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对干部的培养需细致入微。搭建展示平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这是对他们最大的扶持。需倾注心血与情感,为干部的进步铺设道路和搭建桥梁,明确确立推崇实干的人才选拔和任用方向,以及重视业绩的评价机制,确保适时使用人才,充分发挥其才能,大胆任用那些既有想法又有实施能力、既充满干劲又有勇气的干部,确保吃苦耐劳的人不遭受损失、辛勤付出的人不徒劳流泪;同时,科学运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激励作用,塑造出能者晋升、优秀者受奖、平庸者降职、劣者淘汰的良好导向。为满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需精心制定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方案,所派遣的领导干部需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勇于承担重任。在实践中,他们应勇于接受挑战,多次应对棘手问题,弥补知识空白和能力不足,锻造坚实的肩膀和过硬的本领,以便在面临紧急、困难、危险和繁重任务时能够冲锋在前、稳住阵脚。
关爱保障需温暖人心。要激励干部勇于担当,必须在政治层面给予激励,工作层面提供支持,待遇层面确保保障,心理层面给予关怀。对于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持续不断地纠正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持不懈地为基层减轻负担,确保基层干部不受繁杂文件会议的拖累,不受频繁督查和表格填报的干扰,不因政策多变而感到困扰,使他们能够清爽愉悦地专心致志地完成本职工作。完善错误纠正体系,清晰界定勇于担当与胡乱行事、尽职尽责与懒散不前的分界线,为领导干部开展工作和创业提供“度量衡”、增添“安心剂”,确保对敢于负责的人给予支持、对认真负责的人给予保障,激发并引导那些消极怠工的人转变为勤奋工作的人,在新的征程中挥洒汗水、全力以赴、展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