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主板对接流程,针对众多投身创新研发且高速发展的公司,增设涉及市场价值、盈利能力、研发验证等多项配套革新……自1月1日起,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首次公开募股步入全新时期。港交所公布消息表明,其创业板(GrowthEnterpriseMarket,简称GEM)的上市制度改革终极版本,于当日正式开始执行。
岁末年初,相关政策迎来更新,港交所事先已做过广泛宣传。2023年,港交所针对交易机制、上市规范、互联互通等多个领域持续推出新规,其中一些近期即将开始实施。比如市场先前关注的港股印花税比率降低为0.1%,已于11月17日那月正式施行。
政策持续推出期间,港股市场正面临重要转折阶段。经过记者整理,香港GEM板块最近一次新股上市是裕程物流,完成时间是2021年1月13日。这说明,从那时算起已经过去两年半,香港创业板没有出现新的上市公司,IPO市场更是普遍低迷。根据德勤发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香港交易所的新股首次公开募股筹集的资金总额为178亿港元,其排名在经历了2021年和2022年的两次下滑后,继续下降,最终位列全球第六。
业内专家指出,在2023年遭遇低谷之后,2024年香港股市有望出现新的转折点。首先,针对当前市场面临的困境,香港交易所近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许多计划在2024年正式实施。其次,预计2024年海外利率水平将有所回落,因此目前困扰港股市场的利空因素可能会逐步消退。
“冷场”的港股IPO
2023年,香港股市首次公开募股的场面,远不如从前那么火爆,显得有些平淡。
依据Choice信息,若以公司首次挂牌时间为参照,二零二三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新挂牌的公司数量为七十家,此数字较二零二二年降低了二十四家。市场低迷的气息在首次公开募股申请阶段便已显露征兆。根据德勤提供的资料,二零二三年,港交所受理的上市申请文件大约有一百二十四份,与二零二二年的一百七十七份相比,百分比降低三十。
从融资角度来看,2023年香港股市新上市公司总共募集到377.08亿元资金,比2022年的921.46亿元显著减少59.1%。根据德勤的预测,香港市场全年整体首次公开募股的总额和数量均为近二十年来的最低点,跌出全球首次公开募股融资的前五行列,位列第六。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以及纽约证券交易所继续占据全球首次公开募股资金募集量的前四名,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则位列第五。
雪上加霜的是,港股2023年超大型IPO开始“隐身”。依据Choice数据,2023年筹资净额最多的五家首次发行股票分别是珍酒李渡(06979.HK)、药明合联(02268.HK)、极兔快递-W(01519.HK)、瑞浦兰钧(00666.HK)以及宏信建发(09930.HK),它们分别募集到49.9亿港元、35.3亿港元、34.8亿港元、20.1亿港元、15.2亿港元,所有金额均未超过五十亿港元。在2022年期间,中国中免(01880.HK)和天齐锂业(09696.HK)的融资净额均超过130亿港元,万物云(02602.HK)和零跑汽车(09863.HK)这四家公司融资净额也都在50亿港元以上。这表明,2023年香港股市前五个首次公开募股的净资金募集总额为155亿港元,这个数额仅仅是2022年同类型IPO净资金总量的大约三分之一。
港股首次公开募股的发行主体较为集中,海外新增的上市企业数量有限。根据香港交易所的统计,二零二三年前十一个月,在香港上市的首次公开募股中,超过九成是内地公司。德勤在一份分析中指出,由于外国公司没有在香港上市,内地企业在香港新股发行数量和融资总额中的比例持续增长。
首次公开募股市场趋于平静,香港股市私有化退市活动却逐渐活跃起来。统计显示,2023年至今,已有不少于18家港股公司选择离场,其中包括IMAX中国(01970.HK)、达利食品(03799.HK)、雅士利等企业。许多计划私有化的公司都指出,当前股价远未反映其真实价值。达利食品在相关声明中提到,当前股价持续走低,导致该公司难以继续保留上市资格,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能力也受到很大制约;此外,其股票价格长期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市场交易活跃度不高。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观察到2023年香港交易所挂牌的企业数目并没有明显增加。根据港交所公布的资料,到2023年12月,总共有的上市公司为2603家,这个数字仅仅比2022年12月份的时候增加了6家企业。
高破发、低估值
IPO市场热度消退之余,IPO“高破发”亦成为常态。
依据Choice数据,2023年,香港股市大概有四成首次公开募股是按底价售卖,不足一成是按顶价售卖。然而,即便出现这种情况,香港股市新股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二零二三年公开交易的七十余家中国香港股市公司里面,三十六家公司在初次交易时价格就出现了下跌,这个比例大约是五成。
长时间观察可以发现,很多新股票发行完成后价格会急剧下滑。以珍酒李渡这只股票为例,它最初的发行价格是10.82港元,但目前的价格已经跌到了9.03港元,下跌幅度接近17%。
高破发状况与投资者参与新股认购的意愿紧密相连。一方面,高破发现象导致投资者参与新股认购的积极性降低。另一方面,投资者情绪波动,市场对新股认购的气氛变得沉闷,新股发行价格难以维持,从而更容易出现发行后股价跌破发行价的情况。
确实,参与首次公开募股的投资者的兴趣出现了减弱。根据LiveReport提供的资料,2023年香港股市的新股发行总共吸引了397900人次参与,这个数字比2022年同期的524200人次减少了24080人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月稻田的认购人数只有1154人。
香港股市变现能力不足、价值洼地问题日益明显。2023年香港股市价值不断下滑。根据Choice资料,2023年恒生指数全年跌了15.1%,恒生指数年度图表呈现连续四次收阴的态势。目前恒生指数点位为16646点,自2021年峰值31183点以来,总跌幅已经超过四成。恒生成份股里,李宁年内跌了45%以上,碧桂园服务也跌了45%以上,美团的跌幅同样超过45%,中升控股年内下跌幅度超过45%,药明生物的股价也跌了45%以上,京东集团的跌幅同样巨大,信义光能年内跌势超过45%,新奥能源的股价也大幅下跌,跌幅超过45%,龙湖集团的年内跌幅也超过45%,京东健康的股价也跌了4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