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五九失业日记NO.2
目前处于无业状态时察觉到一个反常的情况:最先显露出焦躁情绪的通常不是本人,而是周围的邻里及亲戚们。
年纪轻为何不奋发?总在家中无所事事,实在不孝!能力与期望差距大,连点辛苦都承受不住。
乍一听吧,好像也对,但你仔细思考下就会发现一个讽刺的事实:
这套标准好像是专门为我们普通人量身定做的。
在这个环境里,似乎越是社会基础层面的人,就越是被期待必须付出巨大努力,必须进行艰苦奋斗。
需要一份牢靠的职业,依照常规顺序缔结婚姻购置房产孕育后代,将整个人生束缚在一条有明确终点的路径上。一旦打算中止,或者无意间偏离了路线(例如丢掉工作),来自各方的质疑和不满便会接踵而至:
家里人认为你让他们没面子,亲戚觉得你毫无用处,就连朋友也觉得你散播悲观情绪。
你对他们讲“我感到疲惫,需要暂时停歇”,他们马上就会反唇相讥:“你根本无法承受压力!我们过去所经历的艰辛远超你们!”
好像“能忍耐”是一种无上的光荣标记。 好像我们天生的任务,就是看谁更能忍受艰辛。承受生活的沉重负担,反而被描绘成一种值得称赞的事情。
但是你难道不觉得不可思议吗?这个规范在另一些人那里完全不管用,例如那些出身豪门的年轻人。
社会各界对他们期望极低,简直骇人听闻:只要不搞创业瞎忙活,吃喝玩乐花多少钱都行。他们不工作被称作“逍遥自在”,他们环游全球被看作“增长见识”。没人会质疑他们“不思进取”,没人会指责他们“依赖父母”,更没人强迫他们必须去“吃尽苦头”。
凭什么?
为何寻常百姓连稍作休憩的资格都不被允许?稍作放松竟会被指责“缺乏承受能力”?
工作期间无暇顾及,待业之后反倒领悟了几分。这个社会体系要正常运转,就必须依靠大量循规蹈矩的部件来维系一种平衡的状态。促使寻常百姓奋力拼搏,是耗费最少、成效最显著的调控手段。
告诉你努力就能成功,你就会顺从去工作,你不敢休息,因为你一旦休息,你就会察觉,你身上承担的房贷车贷宝宝钱越来越多。你会明白,努力并不能成功,努力只会让你非常疲惫非常疲惫,累到没有精神去琢磨为什么要努力。
那些出身富裕的年轻人,天然处于这个体系的顶端,他们是财富的掌控者,而非规则的执行者,约束他们,得不到任何好处。
因此,并非不思进取本身有过错,而是社会底层选择不思进取,会威胁到这个体系运作的基础。这种行为触动了那些依赖“忍耐思想”来促使我们这些普通人劳作的既得利益者。
他们怕了。
怕你看清这一切后,真的就不愿再玩这个游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