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这所院校是国家的公立全日制高等职业学府,它的运营管理由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负责。
这所学校建立于1953年,后来在1958年成为武汉电力专科学校,接着在1960年筹备湖北电力学院,1962年又改名为武汉电力学校,1998年与湖北省电业技工学校合并,2002年晋升为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到了2012年,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借助这所学校,创建了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技术培训中心。目前学校实行“两块牌子 一套班子”管理模式。
学校秉持着扎根领域、教学训练相结合、开拓进取、独树一帜的治学宗旨,收获了相当可观的育人成效。该校被评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同时也是湖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还是湖北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并且是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曾获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称号,现为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也是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学校担任着多个重要职务,它既是教育部电力行指委电力系统专委会主任单位,也是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常务理事单位,还是湖北省职教学会副会长单位。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获得全国就业五十强排名,获得全国电力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项,获得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认定,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获得湖北五一劳动奖状,获得湖北省文明单位称号,连续九届获得此项荣誉,获得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文明单位称号,获得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先进集体表彰。
学校训练设施非常好。有武昌和汉口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达16.28万平方米,建筑空间有20.73万平方米,拥有的固定资产总额为5.59亿元。已建成实训场地共26处,配备实训空间105间,其中投入千万级资金建设的实训场地有9处,与国家电网公司共建的实训场地有4处,被列为省级重点的实训场地有4处,此外还与校外单位建立了55处紧密型实训场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设有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实训场地,此项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创。
该校教师队伍实力强大,共有专职教师163名,其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65.64%,教授和副教授的比例为51.53%,双师型教师占比65.1%。该校拥有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一个湖北省课程思政团队,两个湖北省技能名师工作室,以及两名省级教学名师培养对象。该校还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了五项奖励。此外,公司每年会聘请超过一百名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授课教师。
该校学科门类具备独特性。该校设有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电运行技术、热能动力工程技术、风力发电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输配电工程技术、分布式发电与智能微电网技术等九个学科方向。其中,国家级一流学科群有一个,国家重点学科有三个,省级重点和特色学科有六个。建立了三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开发了两门国家级在线优质课程,并且打造了五门省级在线优质课程。
学校培育人才水平非常突出,招收的学生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落实情况持续14年达到97%以上,在全省同类学校中表现优异,其中在国网、南网、五大发电集团、中能建、中电建、中广核等中央企业和大型企业工作的比例超过70%。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众多国家级赛事中屡获殊荣,包括数学建模竞赛、机械创新大赛等,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校的公共服务水平很高。它组织的培训活动涉及电力领域的七个主要方向和三十五种不同的操作岗位,每年接受训练的人员高达二十三万人天以上。学校具备四种资格的评价认证权力和一种资格的特殊工作培训权力,每年完成超过三万名人员的考核鉴定任务。通过学校学习的企业工作人员,在国家级、行业级和省级的竞赛中赢得了上百个奖项。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点,同时也是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点,还是国家电网指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并且是湖北省认可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还是产业工人培训的示范单位,被全国总工会首批列为重点支持的工匠学院,是湖北省的荆楚工匠学院,也是全国电力系统仿真培训的基地,还是武汉市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中心。
踏上新的征程,成就新的时代伟业。学校将依照国家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彻底执行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坚持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首要目标,迅速推进具有独特优势的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提供坚实可靠的人才保障!(2025年6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