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只是一种资源,而不是一个终极目标。
编者按:近来,一种名为“躺平”的生活态度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欢迎,在西方国家也拥有不少拥趸。Fast Company 上的一篇文章深入剖析了这种心态,指出“躺平”实际上是一种积极的生活哲学,“躺”并非代表完全无所事事,因为彻底的无所作为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本文内容经过编译整理,期望能为您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你是否感到身心俱疲?你是否已经无法忍受为了迎合他人而牺牲内心的安宁?你是否已经对反复回想往事、过度担忧将来,以及以别人的成就来评判自己的现状感到厌烦?
那么,你或许已经能够理解“躺平”了,这种源自中国的思潮,正广泛影响亚洲,如今在海外也获得共鸣。它以禅宗思想为根基,倡导物质与精神上的简约,引导我们在此刻感受满足,沉迷于朴素的幸福,摆脱无谓的物品,放缓生活步调,以此获得当下的宁静。
这种生活态度带来了一种令人宽慰的放松体验,使人能够摆脱持续追求关注和卓越的压力。它引导我们重新审视个人价值排序,将精力投注于那些能够促成恒久快乐的事业和志向,而非短暂迎合生理欲望的多巴胺刺激。这实质上是一种主动的生活态度。
1. “躺平”:Lying Flatism
这种生活态度从根本上看是正面的,不过其名称容易引起误解。某些地区把这种心态称作“躺平主义”,主张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极简观念、追求简单生活,并且满足于现状。
诸多现存的哲学流派和思想观念,都倡导着共通的价值理念:比如斯多葛学派,强调适度、约束、自我控制以及节俭,此类思想不胜枚举。而所谓“躺平主义”,则倡导降低在日常工作上付出的时间与精力,借此寻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然而,这种思想最引人费解且感到不安的方面,可能在于它主张情感层面的亲密关系和郑重承诺,根本无需人们付出努力去维系。
2. 人需要彼此联系
确实,在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各种压力面前,想要寻找一位心仪的伴侣或结婚对象,很可能会让人感到沮丧、孤独和失落。而且,如果因为不恰当的动机而选错伴侣,不仅会让自己承受巨大的压力和矛盾,还会严重影响个人生活。
然而,那种以为没有情感牵绊的关系更能带来幸福的看法,其实是一种令人遗憾的错误认知。人天生就需要彼此连接,特别是亲密的联结。早在五十多年前,知名音乐创作者保罗·西蒙(Paul Simon)在其讽刺风格的歌曲《我是一块石头》(I am a Rock)里,就曾诙谐地表达过这种观点。
不要谈论爱情,
我也曾听过这个词语;
它现在沉睡在我的记忆里。
我不会去惊扰麻木的感情,它已死去。
如果我不曾爱过,就可以从未哭泣。
我是石块,
是一座孤岛。
我有我的书
和我的诗歌保护我;
我躲进自己的盔甲,
藏在自己的房间,安全的像回到子宫里。
我不去触摸任何人,任何人也不要碰我。
我是石块,
是一座孤岛。
石块感觉不到痛,
孤岛从不哭泣。
那么,为何当下又提倡情感隔绝呢?据分析,这或许是职场环境与工作经历使然。
当上司构建的职场氛围使职员觉得自身价值未被认可,创新思维和积极行为遭到限制,职位提升与工作成果无关,即时经济考量优先于长远规划时,职员就会对工作内容心生抵触,并且对旁人的用心存疑虑。我们在工作场合的交流越是公事公办,就越容易用经济划算与否的视角审视每一次人际往来。
这种情形令人惋惜。合作关系,不论涉及个人还是职业领域,都是人生中最为美好的成就之一。将不同的天赋和技艺融合在一起,合力实现共同愿景,为了长远价值而舍弃即时满足,从而打造出超越个体简单相加的宏伟事业,这些构成了真正幸福的基石。
3. 开明的领导
处理这个议题的一种途径或许在于为开明式与驱动式管理者,确立一个明确的工作说明。经由考察史上最为瞩目的成功范例,我或许能够构思出若干条建议:
领导能力在于激发团队成员的内在价值,进而使机构及全球受益。员工若在劳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便会自觉地将更多心力投入到彼此互动之中。
奥威尔曾指出,我们表达思想的方式会反过来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躺平”这个表述,其实并未清晰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反而凸显了人们对于懒散、消极、冷漠以及安于现状的妥协与顺从。罗伯特·雷德福在电影《候选人》中声称自己生活得很快乐,彼得·博伊尔随即反诘道:“你真的快乐吗?蛤蟆也很快乐。你究竟做了什么?你有什么建树?”
实际情况是,蛤蜊或许挺满足,不过它们绝对不快乐。为什么呢?由于它们毫无建树。将生活里的压力和琐事全部排除,才能彻底让自己获得释放。然而自由仅是一种条件,并非终极追求。倘若我们无法有计划地运用“自由”这个条件,那么它就会令我们陷入茫然,让我们对自己失去信心。
在犹太教的常规研习中,常能遇见一个意第绪语词汇“shteig”。这个词的直白含义是上升,通俗而言,它象征着进步、奋斗、提升、达成成就(并非指物质层面,而是关乎心智、情操与精神层面)。这便是我们在人世间应当追求的目标:促使自身持续向前进取、不断提升。
领导者应当鼓舞手下的人不断向上进取,无论是在个人方面还是职业方面。追随者需要去寻找并领悟鼓舞人心的东西,把资源投入到未来的蓝图里,去寻找那些既有意义又能带来成就感的合作关系。对于蛤蜊来说,“躺平”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人类的心灵只有在不断追求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快乐。
译者:J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