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在军帐内谋划策略,在千里之外取得胜利,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粮,维持粮道畅通,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大军,作战必定胜利,进攻必定占领,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个范增却不能重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范增生于公元前277年,是居鄛人氏。秦朝末年农民起义时,他成为项羽的核心智囊,被项羽敬称为“亚父”。范增对项羽而言不可或缺,他的人生颇具传奇色彩。史书中关于范增的记载并不多,他最为人熟知的经历是“鸿门宴”这一历史剧中的情节。秦二世当政期间,天下英雄纷纷奋起反抗强秦,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的起义揭开了反秦斗争的序幕。
那个时刻,反秦的烽火已经蔓延到范增的故乡,范增也打算施展自己的谋略对抗秦朝,于是选择加入众人,归附了项羽的叔父项梁。《史记·项羽本纪》中记录:“居巢地方有个叫范增的人,已经七十岁高龄,一直闲居在家,喜欢出谋划策。”值得注意的是,范增在那个年代已经七十岁的年纪了。范增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一直未曾获得关注,这种情况的产生,原因究竟何在。
设想一下,一个毫无根基、家境贫寒的个体,在秦朝相对安定的社会背景下,即便范增拥有卓越的才智、洞察世事的本领,秦国这个广阔的天地也难以提供他施展才华的途径。那么,七十岁之前的范增在家中从事何种活动呢?七十岁之前的范增偏爱留在家中,热衷于钻研问题、寻求答案,时常构思出一些颇为古怪的想法,致力于探索各种奇特的计谋策略。
经常会给那些身处逆境的人,指点一二,并且往往能够收到奇效。范增谋略丰富,众人常向他求助,且公认他才智过人、思维敏捷,分析事务时总比别人看得更深,当旁人绞尽脑汁仅见其一环,他却能从容洞察后续数环乃至更长远的发展,堪称洞悉先机、把握全局的智者,所以项羽才会尊称他为“亚父”。范增七十岁之前生活窘迫,甚至感到失落,因为他很聪明,但才华未能充分展现,就已步入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