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许多男性,开始对婚姻采取消极态度,最先察觉到这种变化的,会是哪些群体?
真正的情况是,有些女性总是在诉说没有值得信赖的男性,同时又渴望找到稳重的人共同生活
由于,男性若对婚姻和爱情失去热情,女性将逐渐失去被真心挑选的可能,这种情况可能会慢慢发生。
这些年,被带偏的婚恋观念,正在一点点磨掉男女相处的温度。
有些女性声称婚姻并非慈善事业,却默许男性需耗尽家财才算是真爱,甚至认为彩礼数额越大越能彰显身份地位。
许多平常男性逐渐意识到,参与婚恋活动,可能从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代价成分。
于是,本应是责任的东西,渐渐变成了单方面的压榨。
那些原本想踏实过日子的普通男人,开始慢慢选择了退出。
这种脱离,正使整个婚恋环境出现失衡,最终,寻常女性也难免陷入这场失衡的困境中。
一、过度索取让男人“选择放手”
一个人持续不断地付出,却完全感受不到对方的体谅,反而总是遭受无谓的苛责,内心的天平就会逐渐倾斜。
与其再被消磨殆尽,不如立刻终止——这就是为何众多男性坦言不愿步入婚姻,决定依照个人步调来安排人生。
前阵子听朋友说起他的经历。
他去年经人引荐结识了一位年轻女性,初次相见时,她就委婉表达过希望他能准备一份表示心意的赠品。
他委婉地回绝了,对方立刻翻脸,说:“这点钱都舍不得用,还想找伴侣?”
他最终让步了,他们交往了一段日子,谈及婚事时,女孩补充道:她朋友嫁人,对方直接赠送了一百万元聘礼,你至少应该超过这个数额。
就这句话,彻底浇灭了他的热情。
他家庭条件不算是最好,但也绝对不是贫困,可是在女孩看来,他做的每件事都像是理所当然,付出的每一点都像是用心不够。
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还要一头扎进这个“无底洞”?
我没有缺少资金,只是感觉像是遭受胁迫。他最终吐露了这番话,从此便完全中断了往来。
现在独自居住,每月的薪水除去日常花销,既能储蓄也能随意支配,不必看人脸色,不会遭人非议,反而过得无拘无束,十分舒坦。
其实,他这样的普通男性,原本也对恋爱结婚充满期待。
然而,正是那些被过分渲染的所谓“性别优势”,还有那些总把“男性应该怎样”挂在嘴边的说法,让他们逐渐感到失望。
根据相关资料,在伴侣交往过程中,男性在物质方面的花费通常远超女性,并且这种差异常常被社会普遍接受。
更让人无奈的是,当男性提出“共同承担”时。
极有可能被称作“吝啬”“缺乏责任感”,好像“身为男性,理应多承担”变成了不容商榷的定论。
这种带着绑架意味的“付出”,慢慢触发了男性的自我保护。
就像“劣币驱逐良币”,你越认真,越容易被当成“冤大头”。
刚恢复神志的男子,仿佛只余下一种选择:脱离这个极不公正的较量。
二、扭曲的观念从何而来?
有人说,这种失衡的婚恋观源于对“女权”的误读。
其实,真正的女权,从一开始就带着“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内核。
它所探寻的并非“女性优越男性”,而是要摧毁“女性必须依赖他人”的束缚,使每个人都能自主决定自己的生存方式。
比如,那些为职场平等努力的人,她们争取同工同酬。
条件是“责任与付出对等”——不能接受“从事相同工作却获得更低报酬”,也不能容忍“只享受利益不需承担义务”的特权。
对她们来说,权利就是能够自己决定,责任就是对自己的决定承担后果,这两者始终是相互关联的。
可如今有些被曲解的论调,却彻底打破了这种平衡。
它们把“女权”变成了“只享权利、不担义务”的借口:
大声指责女性理应操持家务,紧接着又声称男性负担家庭经济是职责所在。
说着“女性要经济独立”,却要求对方必须有房有车无贷款。
强烈谴责性别不公,可轮到要负起责任,又搬出“男性理应展现气度,多些包容”。
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本质上是用一种枷锁替代另一种枷锁——
如果硬要改成男性必须付出代价,那性别之间的矛盾就会不断激化。
这种扭曲的观念,最终伤害的还是女性自己。
它导致男性对“两性均衡”形成抵触情绪,使社会对女性正当要求失去包容,比如当前婚恋市场面临的窘境:
当寻常男性选择安于现状,那些既非顶尖也非理性对待情感的女子,会最先遭遇“上难下易”的困境。
三、失衡的关系里,没有赢家
总有人觉得“男人离不开女人”,于是在婚恋中肆无忌惮地索取。
可他们忘了,婚恋的本质是双向选择,不是单方面的予取予求。
当男性觉得参与这段互动感到负担沉重,决定离开时,留下的位置不会自行被补满,
愿意进入婚恋市场的男性,会慢慢向两端集中——
这些人要么是条件非常优越的“理想男性”,他们有底气进行严格筛选,一般女性很难符合他们的要求。
或者是只求一时陪伴的“路人”,表面热络,实则从未打算将关系进行到底。
那些原本适合寻常女性的、勤恳踏实的男性,在屡次受挫后,开始选择不再努力。
现在的婚恋市场,正在上演这样的“逆向淘汰”:
优秀男性留下的余地总是很紧张,一般女性很难插上队,等普通男性离开之后。
“过客”看似随处可见,却给不了稳定的未来。
那些总爱说“男性数量很大”的人,可能没有仔细算过,真正称心如意的伴侣,其实相当稀少。
当所有人开始选择安于现状,最终留下的,多是那些处于两难境地、不愿降低要求的普通女性。
更糟的是,这种退潮会像连锁反应:
一个人心碎时,会对旁人说出“太天真了”这样的话,又或者会激发出完全相反的激烈情感,从而让彼此间的隔阂更加深重。
最终,男性越躺平,女性越焦虑;女性越焦虑,要求越极端。
极端要求会让男性越想远离,最终,所有人陷入这种坏循环,谁也无法轻松。
说到底,没人能在失衡的关系里独善其身。
将原本的相互奔赴转变为单方面的索取,表面上似乎获得了短暂的便利,实际上却在消耗自己未来的可能性。
一旦婚姻中那种彼此懂得、相互支持的基础不复存在,那么留下的,就只剩下彼此内耗的虚无境地。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