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并非等同于放弃,也非意味着彻底失败。躺平并非是对错之分,而是是否适宜的问题。有些人可能暂时选择躺平,却无法长期如此;而有些人则拥有足够的条件去躺平,这便被称为“躺赢”。将年轻人刚躺下就判定为“死刑”,实在是过于草率。应当给予年轻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调整,相信时间终将证明一切。
躺平,因为不公平
年轻人并非心甘情愿地选择躺平,这实际上是一种被迫之举。它既是向现实的一种让步,也是对资本主义的指责与抗争。
他们是弱势群体,是受害者,在用躺平的方式呐喊,表达不满。
是什么让年轻人厌倦了现在的生活,开始寻找新的生活方式?
地下室里阴暗潮湿,地铁车厢拥挤不堪,外卖源源不断,加班无休止,这些都在消磨着他们的意志力,同样也在逐渐侵蚀着他们的身体健康。
二十至三十岁之间,却承受着四十至五十岁的身体状况。慢性疾病和过度劳累导致的死亡,逐渐提前降临。
人均寿命虽然延长了,但是健康状况却普遍下降了。
身体一旦倒下,即便赚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义?
他们的工作时间几乎全被996制所占据,然而,即便如此,他们每月的工资却不足五千元。
辛勤工作一辈子,在大城市里也买不起房。
赚钱的地方就是消费的地方,别想着把一分钱都揣进自己的口袋,这虽是对现实的戏谑,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每个人似乎都变成了机械,是工作的机械,是赚钱的机械。这难道就是年轻人追求的生活价值吗?
工作原本是为了摆脱工作的束缚,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但遗憾的是,现今情况却颠倒了顺序,许多年轻人整日忙于工作,以至于他们无暇他顾,无法享受生活的乐趣。
然而,所付出的努力与得到的回报并不成比例;贪婪的资本家们,侵占了他们应得的收益。
一个个资本家成为了富豪,打工者却离梦想越来越远了。
年轻人成全了无良资本家,却成全不了自己。
资本家越有钱,两极分化越严重,就越说明现状的不公平。
即便年轻人再怎么付出辛勤努力,他们所创造的价值最终还是会被无情地剥夺。他们无法承担起结婚、购房和养育子女的重担,对于未来的生活看不到任何希望。
而人生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没有未来和希望,没有方向和动力。
奋斗和不奋斗都一样,那奋斗还有什么意义。
不如躺平,至少还能舒服点。
过去的起跑线,现在的终点线
白岩松的这句“不会吧”激起了众人的愤怒,他们纷纷表示:“这些励志的话语看似有道理,但实际上却显得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深刻理解如今年轻人独自拼搏所承受的艰辛。
白岩松不仅将子女送往海外,他又怎能对他人指手画脚?
他们那个年代,努努力考上大学、专科,就有了工作和房子。
农民、工人过得也还可以,至少结婚不像现在这么困难。
生活虽清贫,但也没有现在年轻人那样大的压力。
拥有房产与稳定职业,婚姻大事亦无忧。在那个时代,众多人的起点,竟成了当今许多年轻人追求的终点。
而现在年轻人想要买房娶妻,又要付出多大代价?
榨取了父母的血汗,所攒下的钱也仅能支付一套住房的首付款。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我将始终背负着沉重的房贷压力。
过去努努力,就能够得到;现在再努力,也难以够到。
未经他人苦,莫笑他人弱
批评之声此起彼伏,指责他们缺乏责任感、过于自私、行动迟缓、胆小怕事,甚至为自己的无能寻找理由。
然而,那些选择躺平的人,他们过去又何尝不是英勇的战士,为了追求梦想,他们也曾不懈奋斗过。
现实太过残酷,缺乏阳光与希望,他们日复一日地承受着煎熬,身心俱疲,渐渐感到疲惫不堪。
谁都有放弃的权力,既然追求不到,为何还要穷追不舍?
即便我们能够实现目标,然而所付出的代价过于高昂,快乐与健康因此遭受损失,这种得不偿失的结果,难道我们真的不能选择放手一搏吗?
每个人的生活模式各异,选择过一种安逸的生活,对社会既无贡献,亦未造成负面影响,难道这就有错吗?
那些批判的人们,是否又经历过年轻人的苦?体会过他们的痛?
如果面临着同样的境遇,能否保证自己坚持得住,不会放弃?
为什么老一辈的人,五六十岁了,身体依然健康如牛?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年纪轻轻就疾病缠身?
难道还要苦苦相逼,也不考虑下他们的身体健康吗?
未曾体验,未曾遭受痛苦,便无权对他人之选进行评判。那些批评者或许自身更为脆弱,甚至不及被评者。
对于年轻人来说,就真的希望过这样的生活吗?
是否有能力一辈子都这样?毕竟这样会坐吃山空的。
是否仅仅是暂且放松身心,稍作休憩后仍能保持毅力,再加把劲便能使生活品质得到提升?
不必立马回答,因为你并没有考虑清楚。
那就趁躺平时,思考一下。
目前年轻人喜欢躺平,并不代表不会厌倦。
也许年轻人只是暂时累了想躺下,但也会有躺累的一天。
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他们将会崭露头角,迎来爆发,而这,是无人能够预料的。对于未来的道路,又有谁能准确预测呢?
躺平的人,也得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
在繁华的都市中,仍有人能够过得十分充实。与那些真正的强者相较,我究竟有何不同,又是在哪些方面有所欠缺呢?
或者年轻人可以考虑换个地点、换种生活方式。
或许,对于年轻人来说,大都市并非他们终身的归宿,并非所有人都渴望留驻于此。
与其沉溺于幻想,忍受痛苦的时光,虚度光阴,不如选择一个宁静的小城,开启全新的生活篇章。
一二线城市不行,四五线城市也是个选择。
在那里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梦想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
小小的奋斗一回,也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人生不必执着于眼前,相信有些没看到的美好的东西在等待着你。
给自己一个机会,踏入另一片天空,去追寻那触手可及的、真正属于你的梦想。
再靠压榨打工人成就自己,已经行不通了。
大众已洞察资本的根本属性,进而对内卷化引发的种种困境进行深思,年轻一代的韧性也日益增强,不再轻易屈服于压力。
当资本越来越难吸到血时,能否多给打工人留点空间?
资本家们应当进行一番自我审视,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工人的剥削变得越来越复杂。
不要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受损最大的是你们资本家。
凡事有个度,剥削也得适可而止。
解决问题,多方努力
躺平现象并非个体独有,它已演变成一种广泛的社会潮流。这一现象的出现,显然暗示了其背后必然存在某些原因,促使了这一问题的产生。
仅仅指责年轻一代是徒劳无功的,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深入探究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有人说房价还要再涨,才有利于年轻人奋斗。
事实胜于雄辩,这样做只能会有更多的人选择躺平。
每个人在面对困难时都会产生畏惧感,一旦困难变得过于艰巨,人们的意志力便会逐渐消磨。
要激发年轻人的希望,确保他们的辛勤付出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并使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这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不必把躺平看作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年轻人需要休息,需要思考。
而且选择躺平的年轻人,也只是少数。
资本家也需要时间反思,是不是该改变下用人思维了。
也许这会带来一场变革,促进社会的发展。
躺平只是个人行为,让时间证明一切。过段时间后,会有结果的。
也许有的人会继续躺平,过着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生活。
既然他们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这表明他们已经拥有了足够的财富,足以保障日常生活。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生活选择,并且没有权利对其进行评判或干预。
即便他们某日无法再躺卧于床,选择投身社会闯荡,那终究是他们个人的选择,与旁人又有何干系呢?
或许有人已经感到疲惫,休息得足够,他们将继续努力前行。对此,我们应当给予他们祝福,期盼他们能够达成自己的理想。
总之,不必急于下定论,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