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个地区新冠病毒的检出率显著攀升,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数据揭秘:
新冠阳性率攀升,地域差异初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5月8日公布的2025年4月份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监测数据,明确揭示了目前呼吸道疾病传播的现状。在3月31日至5月4日的监测时段内,门急诊科室接诊的流感疑似病例中,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的比例显著上升,从原先的7.5%激增至16.2%,增长幅度超过了一倍;而在住院部,重症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比例也有所上升,从3.3%增加至6.3%。
在我国南方地区,新冠阳性率相较于北方地区略高,这可能与当地的气候条件、人口密集程度以及人员流动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然而,令人感到宽慰的是,那些早期阳性率上升较快的省份,其疫情增长速度已经逐渐开始放缓。
南方地区涵盖以下省份: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以及云南省。
北方地区涵盖了以下省份:首都北京、港口城市天津、经济大省河北、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草原广袤的内蒙古、工业发达的辽宁、农业大省吉林、林业资源丰富的黑龙江、农业与工业并重的山东、人口众多的河南、神秘的高原西藏、历史悠久的陕西、丝绸之路沿线的甘肃、高原湖泊众多的青海、回族聚居的宁夏、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多病毒共存:
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亦需警惕
新冠病毒作为这场疫情中的“主演”,同时,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肠道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也在当前的呼吸道样本检测中频繁出现,它们共同构成了较为普遍的主要病毒群体。
监测结果显示,鼻病毒检测的阳性比率呈现波动不定的态势,主要侵袭的是14岁以下的孩童,这一现象或许与孩子们尚未完全成熟的免疫系统以及相对较弱的抵抗力有关。与此同时,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检测阳性比率有所下降,然而在0至4岁的病例组中,这两种病毒的阳性比率依旧偏高。
第14周—18周呼吸道样本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
第18周呼吸道样本主要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年龄组差异
多地疾控发声:
保持良好习惯,做好个人防护
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5月份发布的健康公告中特别指出,必须高度关注新冠病毒疫情的变化情况。以郑州疾控中心为例,他们向公众发出警告,指出随着5月气温的攀升和降雨量的增多,各种病原微生物开始活跃,传染病传播的可能性大幅上升。因此,市民们应当特别警惕新冠病毒感染等传染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比如经常洗手、加强通风、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等。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指出,对于本身存在健康隐患或免疫力较弱的高风险群体,有必要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护措施,其中包括考虑接种相关疫苗,以此来提升个人的免疫能力。
防护指南
轻松五步走
第一步:个人防护
在商场、地铁、医院等人从众的场所,建议戴上口罩,隔绝病毒。
第二步:保持社交距离
少去人挤人的地方,外出时与他人保持1米的社交距离。
第三步:通风换气
室内场所早晚各通风半小时,让病毒没地方藏身。
第四步:健康生活小习惯
均衡饮食,意味着要增加肉蛋奶的摄入,同时搭配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合理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此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别熬夜追剧到天亮!
适量锻炼:每日进行30分钟的适度锻炼,能使身体充满活力。(提示:康复期间请避免进行剧烈活动。)
回家洗手:外出回家后用洗手液洗手,细菌病毒全拜拜。
第五步:健康监测
若周围有人出现发热和咳嗽症状,请务必进行个人健康状况的监控,因为您有很高的感染风险。一旦感到身体不适,切勿勉强坚持,应立即就医治疗!
一旦出现发热、咽痛、肌肉酸痛等新冠相关症状,无需恐慌!目前新冠的重症比例相当低,只要及时就医并早期用药,治疗效果非常明显!治疗过程中,记得多饮水,确保营养充足,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些就是最有效的“自我康复法宝”。
感染新冠后建议居家休息
如果期间非要出门
记得戴上口罩
防止传染给他人
新冠感染再抬头?专家:预计持续6—8周
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的小高峰是否再次出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感染内科副主任彭劼指出,近期门诊接待的呼吸道症状患者数量呈现出上升趋势,特别是新冠阳性病例的绝对数量也有所上升。根据当前的临床数据观察,本轮新冠病毒感染是因人体内抗体水平降低而发生的正常现象;感染者的病情相对较轻,然而,免疫力较弱的群体,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仍需保持警惕;因此,我们建议市民在外出时佩戴好口罩,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媒体:目前发热门诊监测数据情况如何?
彭劼指出,初夏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门诊中出现了不少咽痛、咳嗽等症状的患者,他们中既有流感病毒感染者,也有新冠病毒感染者。
媒体: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多吗?
彭劼指出,根据医院门诊的监测数据,3月份新冠的阳性检测比例大约在7%到8%之间,而到了4月份,这一比例上升至大约15%,到了5月份,这一比例更是进一步增至20%到30%。尽管就诊的总人数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但新冠阳性患者的实际人数确实呈现了增长趋势。这一情况与官方公布的数据相符。根据最新的报告,4月份全省的新冠感染病例达到了23188例,相较于3月份的3548例,环比增长超过了五倍。
媒体:为何这一次新冠感染会出现?
彭劼指出,新冠前一波疫情的高峰期是在2024年的7月至10月,自那时起已有一年半的时间。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抗体水平逐渐下降乃至消失,这就意味着新一轮的感染风险正在增加。因此,当前的疫情发病情况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媒体:未来,新冠病毒是否与流感病毒一样,出现季节性特征?
彭劼指出,新冠病毒的发病情况呈现波动性,这一点与流感病毒有异。相较之下,气候因素对新冠病毒的传播作用并不显著,因此并未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媒体:这一轮新冠病毒感染者症状有什么特点?
彭劼指出,首先,免疫逃逸能力显著增强,即便之前感染过或接种过疫苗的人,仍有再次感染的风险;其次,感染后的症状与感冒相似,如嗓子不适、轻微发热、咳嗽,甚至可能毫无症状,这导致病情容易被忽视。总的来说,目前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症状与以往相比变化不大,且需要住院的重症患者数量不多。
媒体:症状更轻,是否可以掉以轻心?
彭劼指出,许多人将新冠病毒视作一场普通的感冒,因而对其不够重视,甚至有些麻痹大意。然而,我们仍需保持警惕,因为新冠病毒可能对你的体力和康复造成长期影响;同时,它也可能在不经意间传染给家中体弱者,如老人、儿童或慢性病患者,导致严重后果。
媒体:在这一次波动疫情中,哪些是高风险人群?
彭劼提到,主要涉及三类人群,包括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肿瘤等)以及免疫力较弱的人群(例如正处于肿瘤放化疗阶段或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
媒体:感染新冠病毒,一定要用特效药吗?
彭劼指出,一旦确诊新冠,应尽早启动抗病毒药物治疗,这有助于显著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在感染初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效果尤为显著,能够有效遏制病毒的繁殖,减少病程,并降低重症的可能性。根据临床观察,这类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少,安全性较高。目前,医疗机构对特效抗新冠病毒药物供应充足。即便未使用特效药,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也能有效缓解症状。
媒体:这一次波峰疫情,预计什么时候会过去?
彭劼表示,这一阶段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据预测,感染的高峰期将在五月底左右出现,并持续大约六到八周。然而,最终的结论还需以疾控部门的官方评估为准。
综合丨极目新闻、四川疾控、中疾控官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