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状态,是一种网络新潮说法,形容完全静止不动,没有任何回应,仿佛变成了失去知觉的中年闰土那样的人。如今,许多年轻人在工作岗位上奋斗了若干年,内心感到非常疲惫,已经不复当初刚工作时那股干劲。因此,他们决定顺其自然发展,不再追求过高的生活目标,而是依照自己的意愿,去过自己期待的那种日子。
但是,这种观点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一部分人主张年轻人应当积极拼搏,另一部分人则坚持认为追求个性才是正途。
现在常在追星群体中流行,意指劝告支持者偶像等停止过度宣传,做个不快活的田埂上的阿Q式人物。
也常用来形容懒散的状态,即所谓的咸鱼作风,不管别人怎样回应,自己内心都毫无感觉,对此不会表现出任何情绪或者抵抗,体现了一种顺应的心态。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体现为:倒在地上,不再充满斗志、渴望成功。这种躺平看似是退让、不争,其实是在“向内挖掘潜力”,挑选最不作为的姿态进行反抗和挣脱。年轻人选择躺平,就是选择走向外围,脱离于加班、晋升、赚钱、购房的普遍道路之外,以个人方式化解外部世界对个人的束缚。
如:某某家不要再洗了,躺平任嘲吧
该努力的时候就不要躺平
我有这笔钱我不如回家躺平
年轻人坦言承受现实重压已选择“躺平”,甚至自喻为“咸鱼”,我们不禁忧虑:这是否表明他们已丧失拼搏意志?若越来越多年轻人倾向于“躺平”,社会进步必将受阻,且与倡导奋斗的普遍认知相悖。
这种顾虑确实有一定根据,不过大家也不必因此对“躺平梗”过于敏感。需要了解,部分年轻人所说的“躺平”,实际上仅是一种自我调侃。在承受生活重担时,很多90后和00后确实更倾向于用幽默化解困境。接受现实的无奈,正视生活的压力,再通过自嘲获得轻松,这何尝不是一种乐观应对、从容面对困境的心态。所以,对于那些借用“躺平”说法进行自我调侃的年轻人,社会舆论应该采用同样的表达方式与其展开有效沟通,体察他们的实际想法,引导他们更有效地努力,无需轻易使用指责的手段。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确实有一些年轻人不得不选择“躺平”,这反映出他们面对现实时的无力感。那些身处他乡或大城市的年轻人,在应对购房、求职等诸多现实困境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理想的社会氛围,应该给予努力拼搏的人士足够的支持,不能让年轻人付出一番心血,最终却收效甚微。
长期保持低欲望状态,对整体进步和产业升级带来诸多阻碍。现阶段国内经济运行承受着人口老去等多项压力,追求卓越的治理水平需要年轻一代发挥创新能量。与因早衰社会条件形成的被动局面不同,因提前懈怠社会风气造成的主动选择同样值得高度关注。重视那些选择安逸生活的人,促使他们愿意努力工作,这对我国当前承担的产业升级使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