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进步迅速,青年人的时髦说法每月都有更新,近来最流行的是“躺平”。
“躺平的韭菜割不了”
“只要我躺得够快,资本的镰刀就割不到我”
“奋斗无用,躺平有理”
“你感谢你的996福报,我低欲望废宅躺平在我的床上”
许多年轻人在网络上表达观点,以拒绝合作且不使用暴力的姿态,宣泄出对阶层固化现状的不满情绪,同时控诉工作与生活的沉重负担,后辈群体普遍显露颓废之态,这自然引起了前辈群体的不解反应,传统媒体界人士、企业高层管理者以及高等学府的学者们纷纷发表言论,试图激励后辈们重拾斗志,然而这种做法反而加深了后辈们的抵触情绪,“佛系”生活态度的流行趋势也因此愈发明显。
面对这样纷繁的群体行为,我们不会随意评论。关于“躺平”是否可取,我们会展开医学层面的探讨。换个思路,审视这种状态。
一.“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躺着”
普遍认为躺着最为安逸,许多人更愿意躺着而不是坐着或躺着,根本原因在于人体骨骼的需求。当躺着时,颈椎、脊椎、腰椎,人体最关键的骨骼序列能够完全松弛,同时头部和四肢的肌肉也能得到支撑,保持舒适感。
相比之下,久坐会对脊柱造成负担,不良坐姿会导致颈椎受损,出现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情况,肌肉特别是背部肌肉持续受到过度拉伸,会引发疲惫感。长时间保持静止状态,人体循环系统会受阻碍,不仅容易造成体重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显著提升。
站立时,身体全部重力都会作用在下半身,促使血液大量涌向腿部,容易引发下肢静脉扩张,腿上会布满细小的凸起。长时间保持站姿,血液难以顺畅返回心脏,从而增加心脏负担,其风险是坐姿的两倍。
躺着是人们进入睡眠时的姿势,这种姿势持续90分钟,就等同于长时间坐着,维持30分钟,就相当于站立了很久,这确实是睡眠时的状态。
从这个角度讲,躺平,确实是舒服的。
二.酣眠必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他们除了晚上睡觉,多数时候保持躺着姿势。不论白天黑夜,无论是否困倦,无论身处何处,都可以选择平躺、伸开、靠着或靠着。尤其是一线城市部分上班族,他们中午宁可饿着肚子,也要找地方休息片刻,如果能够补个觉,那就更理想了。
关于夜间正常休息,我们知道平躺是必要的条件,不同年龄的人对休息时长有各自的要求,成年人需要六到八个小时,儿童则需要十到十二个小时,然而这些标准并非绝对,必须满足深度休息时间超过四小时,并且轻度休息时间少于三小时,才能获得理想的睡眠效果。
因此确定夜间休息多久更适宜,关键不在于时长,而在于睡眠的深度,应当尽量减少迷糊的睡眠阶段,同时提升完全放松的睡眠阶段,这样才对健康有好处,能最有效地缓解身体的疲惫感,促进恢复。
关于临时打盹,主要是用来补充睡眠的,不过并非感到疲倦就必须这样做,午间休息也不是非得进行。
实际上,是否午休完全由个人喜好决定,对于工作强度大的职场人士,感到疲惫时短暂休息能让身体得到放松,尤其是那些前一晚睡眠质量不佳的人。这样的短暂休息能让人醒来后感觉神采奕奕,恢复旺盛的体力和清晰的思维。不过,如果晚上睡得很好,那么午间小憩或者“什么都不干地休息”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偶尔需要短暂休息,从身体保养的角度考虑,适宜的休息时间最好控制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内,假如超过了这个时间,可能会让人感到疲倦和乏力。
卧床歇息确实能够减轻腰部肌肉的疲惫感,然而倘若长时间维持某一姿态静止不动,便会诱发该处肌肉发生抽搐,进而导致该处肌肉遭受劳损性损伤,并引发与腰痛相似的病症。
三.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尽管我们前面说明了“躺平”的诸多益处,但“躺平”作为一种生活观念和一种健康方式,都不宜过度追求。和午休相似,倘若正常睡眠或长时间躺着休息,同样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卧姿时,人的身体机能活动最为迟缓,代谢水平随之下降,若长期维持该状态,机能活动将进一步减缓,体重增长的风险会相应增加。因此,所谓“躺平”的生活方式是否易于被利用,暂且不论,持续卧床确实会导致体重增加。
人的身体是活动才能维持正常的,一直躺着,各个方面的能力都会下降,老化现象会加速发生。站姿和坐姿时,身体至少一半部位在持续活动,但卧床时全身都保持不动,这种情况下血液循环会变得迟缓,血管容易形成淤塞,甚至可能引发截肢的后果。因此从保养身体的角度看,卧床休息是可以的,但连续不超过九个小时比较合适。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谈论“躺平”的说法,也许我们的家人、朋友正处在这种状态中。我们可能无法从过去的视角真正明白他们,也许也无法用自身的标准去规劝他人,不过身体健康是任何时代都不会改变的,不论哪个时期的人,想要保持健康都不应该过于辛苦,也不应该完全放弃努力。
要是年轻人想休息,是由于对没完没了的工作感到厌倦,又或是长期劳累导致身体出现警报,我们建议练习中华通络操。
中华通络操源自中国传统的导引养生术,由众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共同研究并完善,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锻炼方法。这套功法的动作设计,既借鉴了《吕氏春秋》里“舞”所体现的生活气息,又吸收了马王堆《导引图》中“导引”所蕴含的强身健体功效,还借鉴了八段锦“分段”所具备的精准性,以及五禽戏“模仿”所展现的栩栩如生特点。
这套锻炼包含八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针对中老年常见的健康问题精心设计,特别适合慢性病患者坚持练习。通络操在老年人群中已经比较普及,然而年轻人对于传统养生之道却关注不足,我们决心持续推广通络操,促使年轻人在关注社会阶层议题的同时,更加重视自身健康,帮助所有人养成强健体格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