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的上市日期即将到来,小米公司(1810.HK)的创始人、董事长以及首席执行官雷军,在社交平台上多次发表言论,为这款新车进行广泛的预热和宣传活动。
3月24日夜晚,雷军发布消息指出,小米SU7的静态展示活动将于次日上午正式拉开帷幕,而试驾体验活动则计划在3月29日启动。此次首批活动将遍布全国29座城市,涉及59家门店以及17个临时展厅,总计覆盖76家销售点。
小米投身汽车行业已历三载,如今终于看到了商业化的曙光。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在这三年间,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投资已超过百亿人民币,同时,其研发团队规模已扩充至3400人。
众所周知,汽车行业的投资回报周期普遍较长,而目前新能源车之间的价格竞争愈发激烈。在这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小米汽车的商业化进程将如何推进?何时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3月28日,小米将举行小米SU7系列汽车的上市发布会,届时将公布其价格策略。据行业专家分析,小米汽车从正式上市到实现盈利,或许还需经历数年的发展过程。雷军曾明确表态,公司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年投资超百亿
2021年3月30日,小米正式宣布进军汽车领域,并宣布首期投资规模高达100亿元,展望未来十年,预计投资总额将突破100亿美元。
雷军对小米汽车抱有坚定的信念,他明确表示“志在必得”。此外,相较于业界其他企业,小米汽车的投入规模更大,这也让雷军对自己的成功更加充满信心。
观察具体数据,自2021年起至2023年,小米公司在汽车行业的投资额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021年9月1日,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日,小米公司公布其造车团队已扩充至300名成员。根据小米在当年的财务报告中透露,其汽车研发团队的规模已经突破1000人。
2022年度的财务报告揭示,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等新兴领域的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高达31亿元人民币,同时,其汽车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2300名成员。
2023年,小米公司在智能汽车等创新领域的投入费用达到了67亿元,特别是第四季度,这一数字攀升至24亿元。此外,根据公司发布的财务报告,当年还产生了8亿元的股票薪酬费用,这些费用同样与智能汽车等创新业务紧密相关。
财务报告揭示,在上一财年,小米的研发投入从2022年的160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9.2%,达到了191亿元人民币,这一增长主要源于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及其他创新项目研发资金的提升。
尽管财务报告中没有公开汽车研发团队的规模信息,然而在去年12月18日,雷军在接受央视《面对面》节目采访时表示,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投入了3400名工程师的力量,且研发成本已经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
雷军在节目中透露,通常情况下,汽车制造商生产一辆汽车需要投入300至400人的人力以及10亿至20亿元的巨额资金。然而,小米的投入却是这一数字的十倍以上。
在获得如此信心之后,雷军在节目中坦言,他已下定决心,势在必得地投身其中。
定价策略待验证
历经三年磨砺,由3400名研发人员组成的团队,以及上百亿资金的投入,小米汽车的商业化征程即将拉开序幕。
雷军先前曾透露,小米汽车的第一个交付中心预计将在3月底前在29个城市开始运营。同时,第二批交付中心的建设候选城市名单也已确定,包括南通、济南、珠海、南宁、长春、哈尔滨、兰州、拉萨等共计20个城市。
在此之前,雷军对于小米汽车的销量表现感到忧虑,一方面是担忧产品刚上市时可能遭遇冷遇,导致消费者不愿购买,另一方面则是担心尽管市场需求旺盛,但消费者需等待长达一两年才能购得。
雷军的顾虑并非毫无根据。面对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竞争愈发激烈的现状,小米SU7的定价问题无疑是一项既复杂又微妙的选择。
接受采访的机构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透露,对于小米SU7这款产品来说,其定价不仅要体现其技术特点、生产成本以及品牌价值,还需考虑到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以及市场定位。
该人士提到,小米手机一直以来都以其高性价比而闻名,然而在汽车行业,这种策略是否依旧有效?如何在维护品牌形象的前提下,吸引消费者关注,同时避免陷入价格战的困境,这需要我们深思熟虑。
民生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小米在3C产品及家电市场拥趸众多,一旦小米SU7的定价策略得当,便有可能吸引这部分用户成为其汽车业务的消费者。
何时才能回本?
当前正值新能源车价格战愈演愈烈之际,雷军称已做好充分准备。
依据历史资料与行业统计,汽车领域的投资回收期往往较为漫长。以特斯拉为例,这家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在实现盈利目标前,需投入数年进行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
同样,中国的汽车企业如蔚来和小鹏等,在发展的早期阶段遭遇了庞大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费用,而且即便产品面市后,在一段时期内依旧处于持续的亏损状况。
在众多国内纯电动汽车品牌中,高合汽车正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节点,而蔚来和小鹏自造车以来至今仍未能实现盈利,唯有理想汽车在2023年实现了盈利,这是汽车行业分析师对记者所阐述的观点。
在此情境之下,业界人士普遍观点是,小米汽车从正式推向市场至实现盈利,预计尚需数年时光。
小米汽车的盈利周期将受到其产品销售业绩、市场份额增长速率以及公司运营效率改进水平的直接影响。同时,小米汽车在智能化和互联网服务方面的能力,也可能成为其盈利模式的关键要素。受访的分析专家如是分析。
雷军坦诚表示,他对汽车行业的潜在风险有着深刻认识,这涉及动辄数百亿的投资规模,并且需要3至5年的时间才能看到成效。
上千亿的现金储备,给小米汽车“亏得起”的底气与支撑。
2023年,小米实现了413亿元的经营性现金流入。到了2023年年底,公司的现金储备已攀升至1363亿元,刷新了历史记录。
卢伟冰于3月19日的电话会议中提到,充足的资金将更有力地推动我们核心业务的进展,同时亦将助力新业务的成长。
他还强调了研发在实现商业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研发是推动产业领先地位的关键步骤,这一点我们非常清楚,所以我们将不断增投研发资源,致力于向用户呈现更卓越的产品与服务。”卢伟冰进一步阐述,他坚信技术的前瞻性将为小米带来丰厚的商业收益。
在政策层面,3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指出,将举办全国范围内的汽车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同时激励汽车制造商和销售商参与促销,并指导行业进行有序竞争。
上海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此次实施的以旧换新销售激励措施预计将激发汽车市场的消费潜力,从而推动我国汽车销售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