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为HarmonyOS Next(原生鸿蒙)正式亮相之前,市场热情高涨,特别是在资本市场。这一国产操作系统的重大利好已得到充分体现,例如,作为鸿蒙概念股的“常山北明”,尽管连续八年处于亏损状态,但股价在短短两个月内飙升了300%。此外,“润和软件”、“华立股份”等众多鸿蒙概念股也纷纷崛起,成为市场领涨先锋。而北交所的艾融软件更是今年首只股价实现10倍增长的股票。
华为在过去的一年里持续进行着预热工作。在今年的6月,华为开发者大会上,余承东对外透露:“自鸿蒙系统首次亮相至今,已走过1778个日夜,我们仅用10年时间便完成了欧美同行需30多年才能达成的成就。”
昨晚,“原生鸿蒙之夜”活动圆满落幕,备受瞩目的华为自主研发的移动操作系统HarmonyOS Next正式对外亮相,被命名为HarmonyOS 5。这是鸿蒙操作系统的第五个主要版本,同时也是首个实现完全自主的版本。它不含任何其他操作系统的元素,例如传统的Linux内核或安卓开源代码AOSP,仅限于鸿蒙内核及鸿蒙系统应用的支持。因此,网友们亲切地称它为“纯血鸿蒙”。
“独立自主”——对于长期以来饱受“芯魂”短缺困扰,在操作系统领域遭遇“瓶颈”的国内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他们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曙光。这同样预示着,华为的鸿蒙系统将摒弃早期的兼容安卓应用策略,未来华为生产的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将逐步过渡到使用他们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
独立仅仅是起点,然而,我们是否能够构建出一个与iOS和安卓相媲美的庞大生态系统,这实际上将彻底决定“纯血鸿蒙”的未来走向。
鸿蒙的野心
鸿蒙系统的问世,源于华为在2019年所遭遇的制裁。此次制裁使得华为遭遇了严峻的供应链危机和技术封锁,不仅芯片供应中断对手机未来的销售造成影响,谷歌更是宣布停止向华为提供GMS服务框架,这直接导致华为手机在海外无法正常使用,从而彻底割断了华为与海外消费者的联系。为此,华为内部组织了多场“会战”,旨在应对谷歌操作系统的停用以及HMS套件的禁用问题。
会战的成果之一,便是将长期作为备选方案的鸿蒙系统提升至核心位置。起初,鸿蒙仅是“安卓套壳”的产物,而如今,它已实现了完全自主研发,并历经了四次重大升级,投入了庞大的人力与物力资源。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鸿蒙生态设备的安装量已突破10亿大关,累计代码行数超过1.1亿,注册开发者数量达到675万。
昨晚的发布会上,余承东激动地宣布:“今天是值得庆祝的日子。”这场活动的核心内容,便是原生鸿蒙系统的亮相,其介绍环节占据了整个发布会的三分之二时间。华为HarmonyOS在此实现了从操作系统内核到编程语言、编译器、编程框架、集成开发环境,再到文件系统、数据库、安全隐私和AI框架的全栈自主研发。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系统将不再支持安卓应用的兼容。
“纯血鸿蒙”的目标显然并不仅限于成为安卓或iOS的替代者,它更是在为下一代操作系统抢占先机,做好布局。
鸿蒙系统的一大目标,便是追求“全场景互联”。这一特性是鸿蒙系统与安卓、iOS系统最显著的不同之处,它通过分布式架构的设计,实现了全面覆盖的互联功能,使得各类设备之间能够轻松实现信息交流,开发者得以实现单次开发、多平台部署。对于用户而言,应用程序能够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以及智能穿戴设备等多种智能设备上实现无障碍切换和协同操作。
这产品融合了苹果与安卓的双重优势。苹果以其系统内的高效协同闻名,对苹果生态系统熟悉的用户,通常都会配备“苹果五件套”,包括手机、电脑、可穿戴设备以及家用设备,它们之间能够实现无缝协作。然而,由于苹果OS是一个封闭的操作系统,它仅能支持自家品牌的设备。相对而言,虽然安卓系统是开放的,但各个厂商都会进行定制化开发,导致不同品牌间的设备难以实现协同工作。鸿蒙系统既实现了开源,又促进了协同,它让开发者能够依据个人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开发。该系统不仅适用于手机、电脑、手表、电视,还兼容车载设备。此外,不同品牌的硬件产品通过鸿蒙系统,还能实现跨设备的互联互通。
鸿蒙的雄心之二,聚焦于“原生智能”。随着AI技术成为手机行业的新焦点,华为亦在此领域展开布局。在HarmonyOS Next系统中,华为将AI技术深度融入操作系统底层,而非仅限于传统应用层面。这一举措使得AI功能不再孤立存在,而是成为操作系统的一部分,从而促进了应用间的AI协同,实现了更为流畅的自然交互。鸿蒙系统的智能助手“小艺”能够通过语音指令,对众多第三方应用程序进行深入的操作。
在系统安全领域,鸿蒙系统不仅与之相匹敌,甚至声称要超越iOS,这成为其相较于安卓系统的一大亮点,成功解决了安卓用户长期面临的“授权数据”问题。一方面,它严格限制了读取已安装应用列表、访问短信等九类不合理的权限;另一方面,它还推出了针对图库、相机、联系人、位置、文件、剪贴板、音频等七大高频场景的安全访问机制。在照片上传过程中,用户无需授权整个图库,无需再为是否允许应用访问权限而犹豫不决,只需提供所需的具体数据给应用即可。
原生鸿蒙系统的商用计划。图源:发布会
在多维度考量下,鸿蒙系统针对安卓及苹果系统存在的不足进行了优化,甚至实现了颠覆性的改进;同时,它也抢占了物联网与AI时代的先机,力求塑造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这与安卓系统当年对塞班系统的超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旨在超越安卓和iOS。
10月8日,华为正式对外推出了原生鸿蒙系统的公测版本。在此次发布会上,华为宣布将HUAWEI Pura 70系列、HUAWEI Pocket 2系列以及HUAWEI MatePad Pro 11英寸2024款等型号纳入公测范围。不过,该系统全面覆盖华为所有设备,还需等待一段时日。
已经“能用”,离“好用”还需时间
原生鸿蒙的设计理念十分出色,构思巧妙,然而其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有人给予支持与关注。
鸿蒙OS虽然作为后来者进入市场,但想要撼动安卓和iOS的统治地位,绝非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
华为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加速推动鸿蒙原生应用的快速切换与大规模部署。一个操作系统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应用商店中应用的丰富程度与品质。鸿蒙操作系统亟需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充应用库,同时确保应用的质量与用户的使用体验,这样才能有效吸引并留住用户。
华为曾将开发鸿蒙操作系统视为三大战略目标,目前,该公司的底座和用户体验两大战役已告捷,而第三场关键战役则是构建生态系统。据华为透露,截至2024年10月20日,运行HarmonyOS的鸿蒙生态设备数量已突破10亿台。目前,鸿蒙生态已拥有超过15000个应用和元服务,涵盖了办公、社交、娱乐等18个不同的垂直领域。
在主流的应用平台中,众多第三方原生应用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在最近的发布会上,京东、飞书、WPS等众多厂商纷纷亮相,为鸿蒙系统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应用不仅优化了自身的功能,还与手机内置的小艺等原生功能实现了联动,促进了系统内部的协同工作。备受瞩目的微信鸿蒙原生版已正式在HarmonyOS应用市场上线,并具备了聊天、二维码支付等基本功能。但更复杂的功能还需等待进一步更新。
众多好友纷纷支持,场面看似热闹非凡,然而,若将iOS与安卓百万级应用规模相较,鸿蒙生态系统尚处于起步阶段,仅跨过了初始的挑战。
《日经亚洲》曾在一月前报道,HarmonyOS目前尚未获得关键软件供应商的青睐,尤其是游戏开发商。众多宣称可下载的应用实则仍停留在展示阶段。以华为Mate 60运行HarmonyOS Next为例,测试抖音时便会发现,抖音商城、搜索及支付网关等基础功能尚未实现互通。
新生态的成熟需要经过一个逐步发展的阶段,华为或许会推出相应的过渡措施。据界面新闻报道,鉴于鸿蒙原生生态尚未达到完善状态,Mate 70系列很可能配备双系统架构,这意味着它将同时兼容原生鸿蒙操作系统和之前与安卓系统兼容的鸿蒙系统。用户在确保数据备份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系统间的切换。至于何时停止使用双系统,这主要取决于鸿蒙生态的进步速度。
原生鸿蒙之夜现场,余承东正在演讲。图源:发布会
操作系统并非独立存在,其成长过程亟需众多开发者的投入与构建。只有当开发者们察觉到广阔的市场潜力,他们才会激发出参与的积极性。目前,鸿蒙系统已拥有近10亿台设备作为其基础,这一庞大的市场主流应用供应商无法忽视。然而,为全新系统进行研发与维护,无疑是一笔庞大的开销,这往往会让中小应用开发者感到动力不足。
自去年九月起,华为便吹响了构建鸿蒙生态的集结号。在此之前,一场活动中,鸿蒙原生应用开发者的激励计划正式对外公布。鸿蒙操作系统承诺,每年将投入超过六十亿元人民币以鼓励开发者进行创新,同时提供百万现金激励以及价值高达五百万元的流量支持。
此外,华为向超过300所高校及数十家培训机构推出了鸿蒙APP开发的相关课程。根据华为的数据,已有将近39万名开发者成功完成了鸿蒙认证,并且每月还在培养大约10万名开发者。
这场战斗的激烈性显而易见,若想作为后来者迎头赶上,就必须投入庞大的资源。
鸿蒙能走到哪一步?
鸿蒙系统在国产手机操作系统中显然处于领先地位,这一成就得益于华为终端业务的强大市场基础,同时也是华为在遭受制裁背景下不得不做出的决策。然而,鸿蒙系统是否能够与安卓、iOS三分天下,关键在于华为能否开拓出足够大的增量市场。
在手机领域,这个增量市场已经很难挖掘。
近三年来,消费电子领域需求不振,手机市场的销售量不断走低,行业陷入了激烈的存量竞争状态。安卓阵营普遍呈现衰退态势,摩尔定律的放缓使得性能提升遭遇瓶颈,导致各品牌纷纷在屏幕、摄像头、电池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尽管苹果凭借自研的高性能芯片和完善的生态系统稳固了市场地位,但其增长动力也略显不足。
华为在遭受制裁的数年间,其手机市场份额从全球第二位滑落至国内市场第五名开外,沦为销量榜单中的边缘角色。然而,进入2023年,华为Mate 60系列凭借搭载的自主研发的麒麟9000S芯片,成功带动了手机年出货量反弹,回升至3500万台,实现了同比增长500万台。尽管如此,高端芯片的供应难题依然是阻碍其手机业务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障碍。
界面新闻报道,华为设定了2024年的出货目标,介于6000万至7000万部智能手机之间。尽管华为已向供应链加大了订单量,力求达成这一目标,然而,这一数字与2019年巅峰时期的2.4亿部相比,仍显差距。
构建一个卓越的系统需历经时间的积累,绝非一朝一夕之功。iOS系统已相当成熟,这使得苹果即便在硬件更新采取逐步推进的策略时,也能稳固其市场份额。然而,对于华为而言,完善鸿蒙生态系统尚需漫长道路,短期内难以成为新的增长动力,进而推动销量实现昔日辉煌。
芯片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华为难以采取与苹果相同的系统构建路径,该路径要求制造商对自身的硬件与软件实现全面掌控,并且还需要有稳固的销售业绩作为基础。鉴于此,华为不得不转向采用与安卓相似的开放型模式。
要构建一个第三方操作系统的生态系统,必须有一位既不与合作伙伴发生利益冲突、又能保障所有参与者实现共赢的领导者。Windows Phone之所以未能成功,正是因为它未能建立起一个让所有参与者都能从中获益的合作机制。
微软推出的WP系统,原本是其进军移动市场的勇敢举措,曾一度获得了包括三星、LG、HTC、华为等众多硬件厂商的积极响应。但就在市场尚未全面铺开之际,微软却突然宣布与诺基亚建立合作关系,此举让其他合作伙伴感受到了被排挤的边缘感。
2014年,微软对诺基亚的收购行动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竞争态势,使得原本的合作伙伴变成了对手。紧接着,三星、华为、HTC等关键厂商纷纷停止了对Windows Phone系统的支持,转而将精力与资源投入到安卓系统的开发与推广中。
随着合作伙伴的陆续离去,Windows Phone生态系统的生机迅速减弱,应用开发者对这一平台的热情也相应减少。这一现象使得应用商店中的应用数量与品质均明显不及对手,从而进一步削弱了Windows Phone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随着市场份额持续减少,微软于2015年公布,Windows Phone将不再作为核心的移动操作系统进行研发。进入2017年,微软正式对外宣告Windows Phone项目终止,这一举措标志着该操作系统的全面失利。
在全球市场竞争中,鸿蒙系统的市场份额仅有4%,相比之下,安卓和iOS分别占据了77%和19%的份额。显而易见,若鸿蒙系统希望在手机领域有所作为,华为便不能与其他手机制造商同台竞技。毕竟,没有人愿意与一个既是裁判又是参赛者的对手进行较量。
在没有其他手机制造商的协助下,鸿蒙系统要想迅速超越同样由第三方共同开发的安卓操作系统,难度颇大。
鸿蒙系统的显著影响力主要集中在中国市场。为了实现“与iOS和安卓系统三分天下”的宏伟目标,华为不仅需要国内市场的广泛支持,而且迫切需要全球用户的广泛认可。
为此,华为今年打算将手机和平板电脑全面商用纯血鸿蒙系统,而明年将逐步推进智慧屏、车载系统等设备的商用,旨在实现原生鸿蒙系统的全面覆盖。在今明两年,华为将致力于打造成熟的国内生态体系,随后再着手鸿蒙系统的国际化推广。
自1983年问世至今,Windows操作系统逐步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个人电脑生态系统,并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稳居个人电脑操作系统领域的领导地位。而拥有17年历史的安卓系统,得益于庞大的开发者群体,稳固地占据了手机操作系统领域的首位。
华为刚刚踏入起跑线,宛如马拉松健儿,不仅要具备迅猛的爆发力,更要拥有持之以恒的毅力,静待万物互联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全面降临。
参考资料:
21世纪商业评论:《1.3万个应用上架,原生鸿蒙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