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的午睡,是一份初夏限定的“躺平说明书”。
齿间余味尚存,似系统提示音般:方才经历的梦,虽短却甘美;芭蕉将新叶的翠绿均匀洒在窗纱之上,光线经过过滤,变得柔和,甚至时间似乎也自动进行了磨皮处理。
太阳高悬,心情变得一片空寂,于是他决定将“下一步”的计划搁置——不再刷手机,不再召开会议,只是将目光投向门外追逐柳絮的孩子们。
没有待办、没有红点,只有柳花偶尔落在鼻尖,提醒他:
“此刻已是最优解,请勿升级。”
02 山中与幽人对酌唐·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以李白的风范选择“罢工”,其核心在于“逐客”。一旦酒意朦胧,便毫不犹豫地宣告送客——我倦了,请自便,若他日再访,别忘了携带琴声。将无礼之态描绘为洒脱,将懒散之态诠释为真挚,这便是盛唐时期最为浪漫的“不回信息”方式。
03 鹧鸪天·西都作宋·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的履历上记有:专长为放荡不羁;抱负是远离职场。对朝廷的华丽宫殿毫无兴趣,宁愿漫步洛阳街头,头戴鲜花,沉醉于酒色。他将“懒惰”诠释为“天命所归”,将“不事生产”转译为“遵旨游荡”,总之,即便选择安逸生活,也要追求那份高雅的风度。
04 人月圆·山中书事元·张可久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十里喧哗。
张可久将隐居生活过成了“免打扰”状态。酿酒于松花之中,煎茶于春水之上,都是一种悠闲的慢节奏。他最担心的是黄莺与燕子那叽叽喳喳的叫声,将山外的喧嚣声迅速带入。原来,真正的“躺平”境界,竟是不愿接收任何快递。
05 睡足轩宋·曾几
客来推户惊呼我,草满空庭昼掩关。
不是尚书轻礼数,山中不遣是非间。
友人拜访时却见宅门紧闭,只见绿草丛生,其高甚至胜过诗篇。此非主人心态孤傲,实则山间自有一番“断网”之境——无需打卡、不迎宾客、不随波逐流于热搜。此乃“躺平”之最佳理由:草丛过高,路径已被封锁。
06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宋·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今日是何朝?看余度石桥。
王安石步入晚年,昔日的政坛明星瞬间变成了村中长者。他居住在茅屋之中,身着窄袖衣衫,头戴简陋短帽,对日历的翻阅都显得不再重要。每当过桥时,他会自问:“今日是星期几?”然而,无人回应,他也不需要回应。他选择躺平,这便是对自己遗忘时间的默许。
07 绝句元·王庭筠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王庭筠选择了躺平,仿佛连月亮也不催促他继续。竹影稀疏,难以承载长篇诗作;梅花香气浓郁,更适合早些休息。那轮月亮悬挂在西厢,似乎不愿离去,或许是在等待他与自己一同熬夜。然而,他却不为所动。今夜,他心中的目标仅剩二字:美梦。
08 观书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于谦的休闲方式便是阅读,他将书籍视为“虚拟伴侣”,翻阅间便能畅谈,短短三千字便轻松翻完,内心仿佛经历了一次彻底的净化。而他人选择关机来放松,他却选择清理缓存来达到同样的目的。没想到,这种方式也能缓解压力,让人从“卷”中解脱出来。
09 独坐清·李宪噩
独坐空斋里,心随片云远。
市声不到耳,幽鸟啼相唤。
他一人独居一室,生活所需简约至极。城市喧嚣退去,远处传来幽鸟的鸣叫。李宪噩选择了一种“躺平”的生活方式,将世界切换至“飞行模式”——不查看群消息,只聆听鸟儿的歌唱。
10 卧春明·唐寅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把月支泣向君。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唐伯虎的春日沉睡,竟连皇帝都为之动容。谏议大夫特意来信,信中盖有白绢三道印鉴,专门赞誉他:你的睡眠真是香甜。唐寅巧妙地利用“官方表扬”进行反向凡尔赛——其实并非我不愿起床,而是春天本身就不允许。这成为了躺平界至高无上的荣誉:官方认可的“春睡之美”。
躺平并非意味着彻底放弃抵抗,它实则是一种策略性的退却;这并非意味着从此放弃站立,而是给自己一段时间的休息。
古时先贤已有所示:倾听潺潺流水,将岁月交付和煦春风,将群情传递于鸟语呢喃之中。
世界很吵,先按下静音键。醒来之后,再决定要不要继续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