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商品结构布局设计
有成千上万种商品由超市进行经营,确定每种商品配置面积大小此行为对于超市经营起着极重要作用。不同类别商品要配置不同经营面积,像表 12 - 4 所展示那样。良好布局设计是超市经营思路呈现,在功能性布局完成之际,要充分考虑商品价值实现,也就是设定卖场里每一个区位应能达到的销售额。要是能把经营指标细化到每一个单品上,经营效果会更佳。
表 12-4 超市商品类别的面积配置

加载中...
1.商品陈列布局
商品放满陈列需达成以下几点要求:货架的每一格,起码要陈列 3 个品种于此(畅销商品的陈列数量可少于 3 个品种),以此确保品种数量得以保证。针对单位面积来讲,平均每平方米需达到 11 个甚至 12 个品种的陈列容量。当商品适逢暂时缺货之际,要运用销售频率高的商品去临时填补空缺商品的位置,不过要留意商品品种以及结构之间的配合情况。放满陈列仅仅是一个平面方面的设计。实际上,商品是进行立体排放的,更为细致深化的研究在于商品在整个货架之上怎样进行立体分布。
假设这一系列产品并非如同规定那般呈纵向摆放设置,而是以横向的方式进行陈列排序,那么当消费者需要从中挑选某一个特定商品之时,便自然而然会察觉到极大的不便之处。这是由于,在人们进行视线的转移留意时,在上下方向上,当人的视线上下夹角为25°的时候,能够较为轻松有利于上下垂直向的移动,此时,当消费者处于距离货架30到50cm这样的特定距离范围在挑选商品之际,可以清晰地看见处于1到5层各自货架之上所陈列摆放的商品;然而,当人们的视线转为横向移动时,情况却是大不相同、相差远多了,这是因为人的视线左右夹角大概为50°,如此一来,当消费者处于距离货架30到50cm这个距离挑选商品时,仅仅只能看到在横向大概1m这样的距离范围之内所陈列摆放的商品。这样便会极为不便。经实践证实,两种陈列方式所造就的效果确实是存在差异的。致使系列商品呈现出直线式系列化的是纵向陈列,这能让消费者一眼清楚明白。系列商品纵向陈列可使20%至80%的商品达到销售量提升。此外,纵向陈列对为每个品牌的商品给予公平且合理的竞争契机有所助益。
2.黄金分割商品陈列线
使得门店日常销售额得以提升最为关键的办法是提升货架上处于黄金段位的销售本领。有一项调查表明,在商品陈列位置方面进行上、中、下这三个位置的相互调换时,商品的销售额会出现如下这般的变化:那些从下往上挪动的商品的销售额全都呈现出上涨的态势,而那些从上往下挪动的商品的销售额全都呈现出下跌的态势。这份调查尽管并非是以同一种商品来开展试验的,然而「上段」陈列位置所具备的优越性已然是清晰可见的了。
就实际情况而言,当下广泛运用的陈列货架通常高度在165至180厘米之间,长度在90至120厘米之间 。在这类货架上,最佳的陈列段位并非上段,而是处于上段与中段之间的那个段位,此段位被称作「陈列的黄金线」 。以高度为165厘米的货架来讲,对商品的陈列段位予以划分 :黄金陈列线的高度一般是85至120厘米,它是货架的第二、第三层,是眼睛最易于看到、手最便于拿到商品的陈列位置,因而属于最佳陈列位置 。一般是此位置常用以陈列高利润货品、自有品牌货品、独家代理或者经销的货品,这个位置极其忌讳陈列木有毛利或是低毛利的货品,因为那样对于零售店来讲会造就利润方面的极大亏损,在其他两段位的陈列里头,最上层大多陈列所要推荐的货品,下层大多陈列销售周期步入衰退期的货品。
(三)卖场的功能性布局技巧
一般于零售学里,运用磁石点理论去阐述卖场的功能性布局技巧,所谓磁石,乃是指超级市场的卖场内最具吸引消费者注意力之所在,磁石点即为消费者的注意点,创造此类吸引力经由采用商品的配置技巧予以达成,商品配置里磁石点理论运用的意义在于,于卖场内最能吸引消费者注意力之处配置恰当的商品以推进销售,且这种配置能够引导消费者逛遍整个卖场,并以此达成提升消费者冲动性购买率的目标 。超市卖场的磁石点有五个,在不同的磁石点那里,要配置相应的商品,也就是如此,就像图12 - 5所展示的那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