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阿里拟减持苏宁易购股份不超2.85%
公告表明,杭州灏月当下持有苏宁易购18.61亿股,占总股本比例为20.09%。按照减持规划,杭州灏月打算在减持预披露公告发布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借助集中竞价以及大宗交易方式总计减持不超过2.63亿股,这一数量占公司剔除回购专用账户中股份数量后总股本的2.85%,其中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9204万股,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71亿股。
需留意的是,杭州灏月属于阿里巴巴集团关联公司,其股东是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以及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还有ALIBABA.COMCHINALIMITED。在2015年的时候,阿里巴巴旗下淘宝中国拿出283亿元认购苏宁易购非公开发行股份,该股份占发行后股本总额比例为19.99%。到了2024年2月,杭州灏月接手淘宝中国所持的苏宁易购股份。
(图片采集自苏宁易购2025上半年财报)
从网经社数字零售台那里得知,到9月22日的时候,ST易购的收盘价为一股1.87元,跟阿里系入股之时每股15.23元相比已经大幅下降了,此次减持属于杭州灏月在接手苏宁易购股份之后的首次减持计划。
这一公告的背后,不禁使人回想起,阿里巴巴曾经与苏宁易购,开展了一场持续长达十年的资本博弈,有着这样一段故事。
阿里或许会出现超过二百六十亿的巨额亏损,苏宁则疯狂赚取了一百四十亿,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场跨越十年时长的资本联姻 。
2015年8月10日下午4时,阿里巴巴集团和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宣告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一起开启商业未来,依据协议,阿里巴巴集团会投资约283亿元人民币去参与苏宁云商的非公开发行,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9.99%,进而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与此同时,苏宁云商要用140亿人民币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巴巴新发行股份。
被誉为“线上线下融合的里程碑”的这一交易诞生了,诞生了中国零售史上最大规模的战略合作,马云与张近东在南京发布会上握手,这握手也标志着中国电商巨头与传统零售霸主的深度捆绑。
不过,这场看起来像是双方均能获利的资本层面的“联姻”,最终却变成了苏宁通过售卖阿里股票获取利润,可是阿里在对苏宁的投资方面遭受巨大亏损这样的结果 。
阿里对苏宁的投资亏损经历了三个关键阶段:
2015年,处于资本投入期之时呢,阿里是以15.17元每股这样的价格,去认购苏宁云商所发行的高达18.61亿股之数,最终算下来总成本达到了282.33亿元呀。那个时候的苏宁云商正处于从传统家电零售朝着互联网零售进行转型的阶段呢,而阿里之所以看中它,是因其拥有线下门店资源以及物流网络,阿里期望达成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目标呀。然而呢,苏宁的互联网转型却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顺利,虽然线上业务是有一定增长的,可是线下门店的亏损呈现出持续扩大的态势呀。
2017年至2020年,苏宁步入激进扩张时期,在2017年至2020年期间,苏宁对外投资数额高达780亿元,其中包括5亿用于收购江苏足球队,2.7亿欧元用于收购国际米兰70%股权,42.5亿用于收购天天快递,27亿用于收购万达百货,48亿用于收购净资产为负的家乐福中国,还斥巨资购买体育赛事版权,这些投资大多和苏宁的核心零售业务关联程度不大,然而却消耗了大量现金。2018年,苏宁电器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然而到了2020年,营收出现断崖式下滑,接着2023年,其营收已缩水至176亿元,这一数额还不到四年前的零头。
阿里的战略调整期是在2021年到2025年,在2021年的时候,阿里又拿出26.5亿元去接盘苏宁股权,其总成本达到了308亿元,可是,苏宁的财务状况不断恶化,在2020年到2023年连续四年出现净亏损,总计接近300亿元,直至2024年2月,阿里把持有的苏宁股份按照1.53元每股的价格也就是总价28.47亿元转让给杭州灏月,跟2015年入股成本相比缩水了将近90%,大致估算,阿里在苏宁的投资亏损已经超过260亿元。
阿里巴巴在苏宁投资方面出现亏损,与之形成极为鲜明对比的是,苏宁借由减持阿里巴巴股票收获了丰厚回报,其累计有大约140.56亿元的净利润得以实现,这一收益成为苏宁财务报表里重要的亮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助力苏宁脱离了亏损困境。
苏宁减持阿里股票的过程分为三次:
2017年12月,有了第一次减持,苏宁出售了所持大约21%的阿里股份,这部分股份约550万股,套现了大约62.2亿元人民币,实现了净利润约32.5亿元,当时阿里股价已从苏宁入股时的约81美元上涨到130美元以上,减持主要原因是为缓解苏宁资金链压力,为后续“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提供资金支持。
2018年5月,进行第二次减持,苏宁再度出售766万股阿里股份,套现约1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0亿元,实现净利润约56亿元,彼时阿里股价接近170美元,此次减持致使苏宁201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6%,达133.28亿元,然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仅为 -3.59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38.74亿元,表明其主营业务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2018年12月,进行了第三次减持,苏宁将剩余的1316万股阿里股份进行清仓,套取出了约18点627亿美元,也就是约130亿元人民币,最终实现了净利润约52点05亿元。
三次减持累计实现净利约140.56亿元。
阿里与苏宁的资本博弈:零售业转型的双面启示
阿里对苏宁易购进行投资,投资出现亏损,亏损额度超过260亿元,与此同时,苏宁通过减持阿里股票取得获利,获利金额为140亿元,阿里与苏宁的这种资本博弈揭示了零售行业存在深刻变革,这种资本博弈还反映出,在电商与即时零售崛起的背景之下,苏宁的重资产扩张模式正在逐渐显现出结构性困境。
尽管苏宁曾尝试借助线上线下融合也就是O2O来达成转型,可是其线下门店的运营成本一直处于高位难以降下来,根本没办法和电商的轻资产模式展开竞争。从财务数据方面来看,2024年苏宁易购达成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亿元,同比增长幅度是114.93%,自2020年之后首次达成全年盈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45.86亿元,同比增长57.56%。然而,表面所呈现出来的盈利改善状况并没有将其财务结构的深层次问题彻底扭转过来。苏宁易购有着核心经营目标,这经营目标是在经营层面达成全面盈利,然而其流动比率依旧小于1,并且短期债务存在明显偿付压力。
与之形成显著反差的是,阿里于投资苏宁之后,慢慢察觉到实体零售业务存在的局限性,在2025年,阿里正式宣告将战略重点转向AI+云以及即时零售,这一决定和集团整体业绩表现相照应,财报表明,在2025财年,阿里巴巴集团收入达到9963.4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7%至1259.76亿元,呈现出 strong 强力的增长形势,阿里凭借聚焦高增长领域,达成了业务的稳固发展。
这场资本博弈有着深层启示,零售业未来竞争情形已然变化,不再是重资产扩张,而是朝着轻资产运营与数字化服务转变,要借助技术创新来提升经营效率,要凭借战略协同达成资源共享,要依靠资本运作优化资产结构,如此这般才能够在激烈市场竞争里站稳脚跟,不被淘汰。
【小贴士】
网经社在数字经济领域已深耕长达18年之久,其长期以来始终专注于数字零售方面,旗下数字零售台着重进行报道以及研究的公司涵盖多个类别,有综合电商方面的京东、淘宝、天猫、拼多多、苏宁易购、唯品会、得物等;直播电商方面的抖音、快手、视频号、淘宝直播、京东直播、多多直播、蘑菇街直播、唯品会直播、小红书直播等;生鲜电商方面的本来生活、京东到家、美团闪购、淘宝买菜、多点、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美团买菜、盒马鲜生、多多买菜、美团优选等;社交电商方面的识货、芬香、花生日记、粉象生活、梦饷集团等;二手电商方面的闲鱼、转转、找靓机、爱回收、红布林等;美妆电商方面的聚美优品、逸仙电商、亲亲网等;酒水电商方面的i茅台、酒仙网、1919酒类直供、酒便利、也买酒、中酒网、酒廷1990等;宠物电商方面的波奇网、E宠商城、宠物家、疯狂的小狗等;电商服务商方面的微盟、有赞、微店、光云科技、壹网壹创、丽人丽妆、宝尊电商、店宝宝、若羽臣等;母婴电商方面的宝贝格子、宝宝树、妈妈帮、亲宝宝等;汽车电商方面的京东养车、天猫养车、途虎养车、瓜子二手车、人人车、好车无忧、优信、卖好车等;奢侈品电商方面的寺库、包大师、唯礼网、识季、爆爆奢、妃鱼等;鲜花电商方面的花加、花礼网、买花网、花点时间等;私域电商方面的快团团、鲸灵集团、好衣库、群接龙、团团团等。
网经社数字零售台,是一站式数字零售门户,旗下运营直播频道,旗下运营社交频道,旗下运营社区团购频道,旗下运营农村频道,旗下运营生鲜频道,旗下运营汽车频道,旗下运营二手频道,旗下运营母婴等系列频道,提供媒体服务,提供报告榜单服务,提供融资服务,提供会议服务,提供营销服务,提供培训服务,提供供应链融资等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