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由财政部、教育部以及山东省共同支持建设。该校位于被誉为泉城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这里历史悠久,规模可观,特色突出。学校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重点,同时兼顾文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是一所综合性的财经类大学。2020年,该校被列为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历史传承非常悠久。它最早成立于1948年的山东省立商业专门学校,后来经历了多次名称变更、机构合并、暂时停办以及支援其他学校建设等过程。2011年7月4日,原山东经济学院与原山东财政学院开始合并组建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6月9日,新的学校正式宣告成立并开始运作。山东经济学院原先叫山东财政经济学院,成立于1952年,“文革”时停办了,1978年又重新开始教学并改名为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政学院是1986年建立的,邓小平同志亲自写了校名,是财政部管理的六所高校之一。七十年间,山东财经大学坚持“育人以德、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传承“追求卓越、探索真理”的治学态度,为国家经济进步和社会繁荣输送了众多兼具品德与能力的优秀财经专才。
教学设施完备,育人环境优良。学校拥有燕山、舜耕、圣井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248亩,分布广泛;开设教学院系24家,每年招收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总数达到30901人;校园内校舍建筑面积共计103.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价值高达2.36亿元;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362.7万册,电子图书数量为1064万册,其中圣井校区的图书馆工程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学校建立了经济与管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参与了两项国家级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工作,同时拥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级重点新型智库1个、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3个以及省高等学校实验室13个;配备了现代化演播中心、CATV教学系统以及千兆以太校园网络系统;还设立了雅思机考考点,作为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在中国大陆的第27个官方考点。
研究领域广泛,经济管理领域表现优异。设有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三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理论经济学五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一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领域,十二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以及二十一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这三个学科被选入山东省重点学科发展目录,其中应用经济学作为顶尖学科进行建设。根据2024年软科中国学科实力榜单,应用经济学位列前八,管理科学与工程排在前十三,工商管理学则在前十五之内。这三个山东省重点学科均在本省属高校中排名第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更是位居山东省所有高校之首。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社会科学已经跻身ESI全球排名的前1%区间,在2024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A类及以上专业达到23个,在全国财经类高校中位列第9,在山东省属高校中排名第一,其中A+类专业有3个,在全国财经类高校中排名第7,在山东省属高校中排名第二,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9个,同时还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
教师团队实力雄厚,顶尖专家云集。目前,专职教师共计1697名,其中大学教授363名、副教授693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1104名。负责指导博士研究生的导师有121名,指导硕士研究生的导师有709名。有1人当选为全国党代会代表,有1人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2025)这一称号,有20人次入选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国家级人才项目或工程,有16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荣誉称号,有1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有2个团队被评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有七位专家进入了财政部的优秀人才库,有三十个人被选入“泰山学者”项目,有二十位教师成为了省级教学界的杰出代表,同时还有五十六人次获得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杰出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智库高级人才、齐鲁文化知名人士、山东省金融高级人才等省级以上项目的认可。
教育机制完善,教学成果突出。该校成为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重点扶持对象,也是教育部首批中国案例研究中心的首席专家合作机构。学校拥有国家级双语教学优质课程一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三十三项,教育部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特色课程两项,教育部课程思政样板课程两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一百二十项,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三十三项。采用精英教育模式,建立龙岩优秀学子中心,开设顶尖人才、杰出人才培育特设项目。在最近四届教学成就表彰活动中,共赢得省部级以上表彰72次,其中国家层面二等奖1次、省级最高荣誉2次、省级一等奖22次。还获得全国高等院校教师教学革新竞赛最高奖和次高奖各1次。从2015年开始推行大学生社会实践“三千计划”,这个计划包含进入一千个乡村、一千家企业以及一千个社区,如今已经成为一个面向全体学生、全年开展的特色育人项目。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学校获得全国金奖一枚、铜奖一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长期以来备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就业情况、就业水平在全省高校中持续名列前茅。
学术能力强大,研发收获颇丰。过去三年间,该机构负责的省市级以上科研任务超过五百个。当中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工程四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一项。2022年有一项成果被收录进《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表明该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2024年,成功争取到国家社科年度项目22个,在省属高校中排名第二,在全国财经类院校中并列第七;出版高质量学术论文超过2000篇,向“三报一刊”投稿近三十篇,有1600多篇论文被CSSCI、SCI、SSCI和EI等数据库收录;三位专家入选爱思唯尔公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荣誉六十多项,其中省社科优秀成果奖有二十九项,特等奖一项,获奖数量在省属高校中位列第二;赢得山东省首届科学技术青年奖一个;七十多份科研建议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重视,包括三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十二位正省级领导批示以及十五项被国家部委采纳。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公布,该校初次进入全球前1000强,排名第910位,内地高校中排第175位,财经类院校中位列第四。
致力于促进经济进步,强调区域互动。组建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乡村文化研究中心”“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研究机构,推出了国内首部乡村文化调查报告、海洋经济分析报告,其研究内容《关于支持山东优化产业升级 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已获国家政府全面采纳。获得首届山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奖共有四项,获奖数量在全省所有高校中排在最前面。学校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协作共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平台”;组建诗学研究中心,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出任主任;同山东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等展开全面合作;同山东省委政法委、山东省发改委、山东省统计局、财政部山东监管局、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办、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队、临沂市政府、潍坊市政府以及众多国有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公司等六十余家政府单位和企业签订合作框架。
秉持开放理念办学,国际交流活跃。同法国高等对外贸易学院协作共建孔子学院,该机构是山东省在海外创办的第一家侧重商业领域的孔院。学校具备多项重要身份,它既是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的机构,也是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全面战略合作的伙伴,同时还是教育部“平安留学”培训的协办方,以及国家留学基金委“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的合作院校,此外,它还是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ASREU)创始成员高校之一,亚太管理学院联合会(AAPBS)大陆15所高校中的一员,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AACSB)的会员单位,北美精算师协会(SOA)UCAP高校, “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的理事单位,中外财经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以及鲁港澳高校院所创新联盟创始成员。学校同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俄罗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十所高校及教育组织结成伙伴,与美明尼苏达大学,加达尔豪斯大学、滑铁卢大学,法雷恩第一大学等国际顶尖学府联手,共建中外合作教育项目三个,学生联合培养计划六十余项,涉及学分交换及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各阶段。
当前阶段,学校以国家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时刻牢记国家重要事务,积极履行各项职责,切实贯彻培育德才兼备的方针,坚守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初衷,致力于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专门人才、综合人才和开拓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