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季招聘的高峰期,广东组织了针对上海、山东12所重点高校的校园招聘活动,这次行动共准备了八万多个优质职位,正在重新定义高校招聘的模式——它以求职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事先对每所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匹配相应的职位进入校园,实现了从“求职者寻找工作”到“工作寻找求职者”的转变。

九月二十三日,名为“百万英才聚粤”的二十四年度N地联合秋季征聘项目交大分会场,于上海交通大学闵行院区的霍英东活动馆举办。
九月二十三日,“广聚英才兴粤”二零二五年多城联合秋季招募行动在京城沪地同时展开。其中,沪上启动仪式及沪鲁两地初次招募会在交通大学举办。时下广东对贤才的看重程度、对专长的渴慕程度、对人才的珍视程度前所未有!广东省副省长李运在启动仪式上谈到,这次招聘活动意在为大学毕业生到广东工作创造条件,打开途径,实现对接,以便让广大学子能够在毕业前遇到合适的用人单位。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从启动仪式现场观察到,与过去企业广泛发布信息、求职者随意投递简历的简单对接方式不同,此次“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上海站活动,以求职者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整合了政策支持、岗位匹配和服务升级的完整流程,许多应聘者在现场表示,以往校园招聘多是企业提供职位供选择,现在转变为根据求职者需求来匹配岗位。
三市联动,提供更多就业选择
此次招聘活动属于“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范畴,于9月23日至29日举行,由深圳市牵头,联合汕尾市与河源市共同实施,招聘地点选在上海和山东两地,这充分体现了广东省“以强带弱”的人才发展策略部署。
从整体省域层面来看,此次我们联合汕尾与河源,能够构建大湾区人才合作层级体系。深圳市公共就业局负责人张智荣向澎湃资讯讲述此事时指出,这一轮秋季招聘消除了都市间的人才隔阂——深圳作为中心地带投放优质职位,而汕尾与河源则提供多元化的工作机会,由此打造出“顶尖带动+基层辅助”的人才层级构造。
澎湃新闻通过深圳市人才办公室获悉,近期上海与山东两地联合开展招聘活动,共计发布八万二千三百个优质职位,其中不乏年薪超过五十万元的高端工作,更有上百个年薪达百万的岗位,同时辅以人才公寓、子女入学等多项配套支持政策。
“我原本打算考察深圳的机构,不过角逐激烈,发现汕尾的展位上也有符合要求的职位,因此过来了解一下。”9月23日,一位同窗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专场招工场合表示,原先只关注深圳、广州的单位,但这场招工会让他见识到大湾区各城市的发展可能。
借助一个集中的求职渠道,广东省将深圳的产业长处、汕尾的地理优势、河源的资源禀赋整合展示出来,这样做既防止了珠江三角洲区域内各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的恶性竞争,也为求职者创造了更为丰富的职业发展路径选择。

9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专场招聘吸引众多学子参加。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此次招聘采取三地联合形式,与往年各地分开进行的方式不同,岗位匹配效果更为理想,同时,汕尾和河源两个地区的职位申请关注度也大幅增加。
信利半导体公司人事负责人黄业涵表示,这次跨城市合作不仅拓宽了招募渠道,还借助大型活动平台,增强了汕尾相关企业的社会认知度与市场地位,这确实为汕尾吸引优秀人才、推动经济进步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人找岗位”到“岗位找人”
“我学的是机械工程,比亚迪这次有几个职位跟我的专业很契合,所以特意跑来递交申请材料。”9月23日,在位于上海交通大学的比亚迪招聘点,一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表示,他对这些职位的适配性感到非常满意。
而这种“高适配感”,源于一场持续数周的“前置调研”。
我们差不多在两周前就开始与学校沟通学生需求,并统计专业方向,如果再算上协调场地的事宜,那么整个流程大约需要三到四周。张智荣主任近日说明,这样的时间规划既能够确保筹备工作的效率,同时也与高校开学的节奏相吻合。
准备阶段,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深圳人才集团,分别与在上海的九所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及院系逐个沟通,明确职位类型倾向、薪酬期望值、政策重点关心事项等关键要素。
学生意向比较集中的单位会通报给深圳,那边会利用网络渠道等途径即时告知我们职位动态,我们就业部门会经由学校、院系、班级等不同层级迅速传递给学生信息,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凌凌这样说明,为了让学生享受到最方便、最快捷的就业帮助,学校与深圳紧密配合,建立了一个运转顺畅、沟通高效的联络纽带。
为此,“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设立严密的企业甄选流程,不仅重点邀请契合度高的事业单位,更排除不达标机构、违规行为主体,以此保障求职者获得精确、可靠便捷的就业途径,“官方机构先行认证,学子申请更安心”。
在职位安排方面,上海交大专门活动主要关注华为、腾讯、比亚迪等公司的职位,以及鹏城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职位,同时还包括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医疗单位的职位;华东师范专门活动则主要聚焦深圳大学、深圳技术大学、广东实验中学等教育机构的职位。

九月份二十三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专门性招募活动地点,应聘的学生与招聘的公司代表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沟通。
以应聘者为出发点,关键在于职位匹配,这是最重要的,张智荣指出。
以福田区举办的两次专门性招募会为例,这次招募活动有三十家优秀公司参与,提供了超过一千五百个职位,当中有中广核集团、深圳能源集团、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等优秀公司,其中平均月薪超过一万二千元、年薪在二十万到五十万之间的职位超过七百个,部分职位更是达到“百万元年薪”。
我们坚持用优秀职位来招揽杰出人才,深圳市福田区人社局副主管刘志明对大公报讲,这次招募工作从报名途径到实地体验都安排得周全,目的是让江浙学生体会到咱们省的真挚用心。
这种热忱令众多应聘者心生感触,往昔的校园招聘多是公司提供职位,学生从中挑选,如今变为根据需求设定岗位,再寻找合适人选,这种颠倒的流程使即将踏入社会的学子们感到十分温馨。
服务创新,重构求职体验
招聘流程仅用七天就结束,录用通知准时送达,这体现了深圳对专业人才的重视程度。复旦大学法律学科的高材生柴晶晶的实践,可以看作是普遍现象的一个缩影。
今年四月,她借助“百万英才汇南粤”项目,成功加入深圳翠园文锦中学工作。她此次办事迅速,主要得益于广东省对求职者时间价值的关注。
刚入职的员工透露,当前办理居民登记全程可在线完成,无需前往现场,最快24分钟即可完成深圳户籍申请,首次申请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还有资格获得资助。在深圳创业并负责此次招募的深圳市玖治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今年上半年,招聘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该地点较为偏远,导致通勤不便,无论驾车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耗时较长,单程就需要两小时以上,从而增加了参与活动的经济负担,深圳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张智荣对此进行了说明,与今年四月份举办的春季招聘活动相比,这次招聘会直接转变为面向高校的专场,服务范围覆盖了上海九所主要高等院校,目的是让就业机会更贴近学生群体,主动对接求职者。
深圳人才局透露,为增强招募速度与岗位契合度,此次招募特设了网络“人才引进平台”,线上线下联合运作,达成应聘信息即时传送。
网络平台方面,广东省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及“粤就业”应用软件设有专门板块,公司能够即时更新职位信息,个人用户通过简单操作即可浏览公司资料并迅速提交求职申请,为无法亲临现场的学生创造了便利的应聘途径,从而有效提升了招聘活动的辐射范围和社会效应。

9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专场招聘上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线下除了企业招聘摊位之外,还设有AI服务区域、就业评估区域、新手社区、医疗服务点等多个功能区域,不仅安排专人向各类求职者阐释相关政策,还为签约学生准备了包含城市介绍、政策说明的“六个一”资料包,帮助求职者迅速适应深圳环境。
信息不平衡造成的“错置”、政策理解不足引发的“迟疑”、服务分散造成的“效能低下”等难题,向来是传统校园招聘的症结所在,而“百万英才聚粤”项目的创新实践,正为校园招聘工作提供了值得参考、能够推广的思路。
当“以求职者为中心”从思想转化为具体措施、可体验的举措,城市同青年学生的互动,便更显活力。
同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王凌凌表示,此类招聘活动深受学生欢迎,谈到9月26日的同济特色招聘会,众多学子表示非常关注。

海报设计 郑达咖



